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2023-08-29 07:21:36孙豪杰王静彭金鸿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孙豪杰 王静 彭金鸿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与舆论生态发生显著变化,地市级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既要立足自身实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守正创新中找寻转型升级的突围密码;又必须正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构建新型传播关系、参与城市文化建设、融入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多元化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形成强大的信息生产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地市级媒体;守正创新;思想舆论阵地

数字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不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形式、信息渠道等随之发生深刻变化[1],人们进入“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地市级媒体,面临聚焦主责主业守正创新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如何才能在媒体融合中找寻新的发展方向与规律,从“小融合”的窠臼中进入“大融合”的发展,成为广大媒体共同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客观看待当前的困境与机遇,聚焦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平台搭建与人才培养等多重路径,不断增强专业性,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无疑是地市级媒体转型破题的关键。

一、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0年后,随着媒体融合不断走深,媒体转型开始迅速落地。一些大胆破冰的先行者媒体在融合过程中不断深挖潜力、大胆尝试、开拓奋进,率先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部分传统媒体因固有思维的限制、危机感的缺失、改革创新动能的不足,导致转型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伴随在整个传媒领域及用户市场中的“式微”,部分传统媒体陷入整体性发展的危机之中,其传播价值和市场价值呈现断崖式跌落状态[2]。随着现阶段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传播手段不断更新,传统媒体开始迅速向新领域进发,融合创新实践不断走出新步伐。

(一)地市级媒体面临的挑战

随着受众市场的规模不断缩减、市场价值的陸续下跌,特别是面临整个国际国内环境不稳定的巨大压力,传统媒体在平台升级、人才团队、内容创新、设备更新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作为“夹心层”的地市级媒体,既面临各级媒体遇到的诸多共同性难题,又面临媒体机构之间的内耗性竞争;既面临中央级、省级媒体的空间挤压,又面临同城媒体、下级县市台的无序竞争。

目前,地市级媒体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之间的挑战,二是在主流媒体介入新媒体后面临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挑战。首先,近年来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其次,传统媒体市场广告份额不断流失,创收能力明显变弱,另外,自媒体运营公司不断涌现,其更加低廉的价格、灵活的操作模式以及单纯的工作方式吸引了不少广告商。最后,不少地市级媒体缺乏节目创新意识,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未能有效地满足受众需求,导致收视率直线下降。此外,传统媒体还存在硬件、软件设施老化,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升级维护,人才大量流失等困境。

(二)地市级媒体发展的机遇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采取一系列举措,有力有效地推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出台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等,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相比,地市级媒体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传统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不言而喻:在政策支持上,当地政府更加注重扶持本地主流媒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新闻内容和节目制作上,相较于中央级、省级媒体而言,地市级媒体也愈加灵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同时,随着全媒体时代地域、人员、信息边界的不断减弱,不少地市级媒体也探索出“小台大作为”的新路径。例如,借助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处、融合发展处指导,江西省融媒体推进中心主办的江西省市县融媒体优秀原创作品双月赛,不少地市级媒体既在内容的创作与生产上实现新跨越,也在中国新闻奖等专业奖项上取得新突破。

二、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的转型升级路径

近年来,各地市级媒体一方面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秉持“内容为王”的核心,不断深化对新闻宣传工作职责使命的认识,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遵循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和客观规律,不断探索转型升级新步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新作为。

(一)以“互联网+”战略思维推进深度融合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使受众成为传播的中心,实时互动更是使新闻信息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各地市级媒体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使得精准化、网络化、轻量化表达成为主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在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中,已完成机构整合的接近90%。其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按照“移动优先”战略部署,全面重构内容生产机制和模式,其全新打造的新媒体客户端“越牛新闻”下载量超800万次,日均活跃量约20万[3]。恩施新闻网运用媒体技术,不断创新网站内容和呈现形式,结合“新闻+技术”“主旋律+新媒体”创新采编方法,推出了一批品质高、创意佳,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媒体融合作品。白银市融媒体中心着力构建“报台网微端”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使各类媒体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有效整合媒介资源、新闻生产要素,“策采编播发”一体化生产,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一键触发,共同推送”,构建起“报、台、网”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地市级媒体的“二次销售”商业模式已不再适用,其亟须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4],这成为地市级媒体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市级媒体要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不断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例如: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报网融合,搭建起“沂蒙云”500万“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融媒智慧平台;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通过打造“温州人”融媒资源平台,在多个垂直IP中进行产业开发,并推出云招商、云推介、云服务等,促成项目云签约,投资额达百亿元[5];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协同推进“新闻+政务”“新闻+服务”,依托e三明客户端聚合全市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从新闻媒体平台向城市生活智能移动平台延伸;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以全媒矩阵、融媒叠现等方式,创新广告经营理念,服务产业展会,大力发展展会经济,充分探索“广告+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努力实现共进多赢融合发展。

(三)数字赋能“内容+文化+产业”新业态

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媒体产业发展提质升级提供全新空间,提升媒体产业效率和质量,并在叙事方式、传播媒介、场景搭建上相互融合,为推动媒体服务文化产业、城市、技术平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例如:长沙广电建设运营的“城市服务+融媒体”融合平台“我的长沙”App,牢牢抓住城市大数据资源,以数据和智能驱动,打造引领全国的城市媒体深度融合“长沙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移动端、城市服务聚集端和新闻资讯触达端“三端合一”[6];青岛广播实施“节目+活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媒体影响力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荆州台成立MCN机构,正在成为区域各县市区原产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及开展助农电商、创业培训的“发动机”;山东淄博举办青创园全国元宇宙创业创新大赛,以数字方式助力淄博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慈溪市融媒体中心成立智慧项目专班,充分发挥中心数字化建设的经验和资源优势,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融媒体力量;南昌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数字传播优势,策划推出了一系列VR/AR主题、数字经济发展专题宣传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的创新与拓展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理念、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给信息传递带来全新的机遇和空间[7]。在此背景下,地市级媒体更应守正创新、借力发展、融媒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新格局,综合运用多种形态的传播媒介,打造更多具有融媒属性的视听产品。

(一)深化融媒思维,强化资源整合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内容为王”首先要有新时代内涵:一方面要保持正能量内容生产的定力,另一方面要拥抱变革、创新生产,让主流声音传播得更加深远[8]。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要进一步深化,不断做精做深,促使信息更加丰富并快捷地传播。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发展,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和手段不断涌现,全媒体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常态。地缘性与接近性是地市级媒体的关键性优势,地市级媒体要注重内容生产,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做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同时,地级市媒体要全面提升信息传播速率,拓宽平台渠道的广度,提高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认可度和精准度,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满足受众需求。面对体制机制、发展方向等深层次变革,地市级媒体要进一步强化融媒体思维、移动优先战略,坚持以“思想+技术+艺术”创新融合的思路,加快打造全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的新型广播电视媒体,不断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

(二)注重技术赋能,提升传播价值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带来无限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地市级媒体可借助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内容生产与技术赋能的有机整合,通过“5G+4K”、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更多的优质产品,将更多优质内容全面地呈现给广大受众。在新技术运用方面,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其所利用的“新技术+”引领着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利用“5G+4K+VR+AI”等前沿信息技术进行两会报道、冬奥会报道、春节联欢晚会报道等,呈现“满屏皆精品”的生动局面,这值得各级主流媒体充分学习借鉴。各地市级媒体在内容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要不断探索突破,提升内容产品的沉浸感、互动感、交流感。在此方面,长沙广电推出的基于区块链底座的“中国V链”,通过整合马栏山园区几千家视频文创企业以及全国2万多家广电媒体和制作机构等PGC优质内容资源,搭建了一个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力图打造一个既to B又to C的行业平台,为其他同级媒体提供了借鉴[5]。

(三)多元发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地市级媒体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关键所在,必须坚持“引才”“育才”“用才”三者相结合,全力建设全能型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南昌广播电视台推出“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首批遴选出48名青年人才,为内容生产与产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芒果TV通过“芒果青年说”“青芒计划”“青年CEO俱乐部”“36青年人才行动”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让更多90后、00后走上制片人岗位、管理岗位、核心业务岗位;荆州广播电视台试行职务与职级分离管理模式,员工职务、职级动态调整,薪酬与职务职级挂钩,通过管理优胜劣汰、育新强优,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在人才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地级市媒体要坚持多元发力、久久为功。一是不断回应媒体人才队伍的合理诉求,制订更加科学精准的薪酬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薪酬分配与人才实践成果相挂钩。二是坚持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动态管控与静态培养相结合,激励帮扶与大胆使用相结合,力争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三是不断优化人才上升通道,形成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四是构建更加灵活巧妙的激励机制,以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增强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级市媒体通过激活人才成长的“内因”,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全能型”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为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赋能。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既面临巨大挑战,也面临发展机遇。地市级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应用融媒体平台信息技术手段,在新媒体领域占领舆论制高点。地级市媒体肩负新使命,唯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因地制宜地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田智辉,陈智睿,黄楚新.以价值引领不断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J].传媒,2023(05):38-40.

[2]朱天,吴曦聪.我国地面频道转型的现实特征与发展动因[J].青年记者,2022(07):15-17.

[3]金君俐.互联网思维·市场化机制·全方位融入:浙江省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启示[J].新闻战线,2023(09):16-18.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3-06-13].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5]林沛.2022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调研报告[J].中国广播影视,2022(24):24-30.

[6]潘开政,陈爱军.构建广电媒体舆论生态和智慧服务体系[J].新闻战线,2021(02):48-51.

[7]彭金鸿.数字时代媒体数据的重塑、拓展与创新[J].青年记者,2023(05):67-69.

[8]李永,赵晓明.主流新媒體“内容为王”的新内涵新实践[J].全媒体探索,2023(03):21-23.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