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晔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到来,又一波青春激情在点燃。新时代赋予新青年新使命、新舞台,召唤新担当、新作为,在大时代创造性地书写出彩人生新篇章。
青春励志历史剧,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从豆瓣评分9.3的《觉醒年代》,到近期火上热搜的《战火中的青春》,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热血人生,让新时代青年看得心潮澎湃。
于乱世中,那些激昂、炽热的交流辩论,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话语,时隔百年,依然令人为之“震动”。于盛世中,回望他们起起落落的人生、在历史沉浮中的选择,未尝不是对当下青年生活的指引。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敗。”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而为一,世上未有不成。”
“只有自律的人,才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这些超燃的金句,简直让人分不清是出自百年前,还是当下。这样的价值认同,仿佛平行宇宙打破次元壁,在同一维度产生情感链接、信念共鸣。“打破常规”“独立思考”“解放个性”“不乞灵于古圣先贤,只求诉诸真理事实”……这样的表达,就像可再生能源,直至今日依然拥有无比的感召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在可见的将来,科技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知识正在成为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变量。彼时尚“知”的作风,像极了今日对“走出舒适区,终身学习”的召唤。彼时在苦恼、彷徨和思考中,觉醒图变、奋其智能、力排陈腐的青年,好似当下焦虑迷茫又奋力求索的年轻一代,正在对996、上不了岸、被大厂甩下车等现实压力发出呐喊——人生不该设限!
“不考研、不考编,这辈子就完蛋了?”“回小镇白手起家真的不如在大厂做螺丝钉?”当下青年,渴望更美好的生活、更稳定的工作、更丰厚的经济回报,与过去一心想改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父辈相比,他们的选择更多了一层“理想”的滤镜:放大自身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总有上不完的岸”,当有人抱怨看不到出路、选择颓废,就一定有人愿意“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送外卖也好,搞芯片也行,青年们在变革时代的大潮下“拒绝内耗、拒绝平庸”,就算当“二代”,也要当“创二代”。
今日之青年,更有闯劲豁得出去,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打破传统生产方式,挑战循规蹈矩的观念,没有必要担心选错行业,或是选择的行业未来会不会“黄”,大不了,从头再来!
使命在变,一切都是崭新的。环顾我们生活的当下,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升级,一些行业、企业正在进入更高形态的“无人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技术方向,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正在或将要被创造出来,无例可循、无人之境正在成为大多数青年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前路。
未来拥有无限可能,青年当寻找更多可能。鲁迅先生当年说“常为新”,意在“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青年之创新、青年之可能也应该是每一个人“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跃上新时代,在更大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新的舞台上建立信念感,新青年必将肩负新使命,激发新作为,迸发新姿态。
——青年之“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争流量、博眼球、赚快钱,而是脚踏实地奔赴星辰大海,既看到无尽美好,也深知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青年之“新”,需要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和豪气激流勇进,虽千万人吾往矣。从不可能到可能的每一步,都满是智慧与汗水的挥洒与浇灌。
——青年之“新”,是打开理解世界的新维度,站在更高海拔,以不惧孤步的耐心与定力,进行持久探索,接续奋斗,生生不息。
“新”的内核,是五四精神历久弥新,弦歌不辍。五四精神的传承,让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让青年愿以一生真情投入“爱国是一辈子的事”。投身时代滚滚洪流,共筑中国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踔厉奋发,不负韶华。如此青春,无悔,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