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2023-08-29 15:11:35石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家探究教育

石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践行“立德树人”思想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国家认同教育是建设国家,促进其繁荣的重要保证。受全球经济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素养角度来看,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不仅要有效渗透,也要在渗透中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国家认同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国家稳定与快速发展,更能够促使国家富强与社会和谐。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国家认同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梳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纵观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每一册都包含丰富的国家认同教育素材,既有隐性素材又有显性教学素材,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与处理。在此结合作者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分析,以七年级为例,分析教材中包含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中的教学内容为气候与人类活动,涉及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为:介绍我国在优化气候方面取得的良好成就,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碳排放强度低的能源体系,这样就有效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有所增强,从而提升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中的教学内容为世界的语言,涉及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为:在为学生介绍汉语的国际地位与重要性的同时,提升文化认同。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集聚地-聚落》中的教学内容为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涉及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为:为学生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如丽江古城中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以此在讨论中建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中的教学内容为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涉及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为:介绍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家认同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树立报国之志。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国家认同的内容,利用优势的一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劣势的一面唤醒学生社会危机感。如此这般,就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在热爱祖国的基础上,对祖国的情怀热爱更近一层,更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同时借助课程理论与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适合初中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素材,无形地渗透到地理课堂中。

(二)情境性原则

國家认同教育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是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关注情境性,多创建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现在的时事热点等内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学习理解国家认同这一理念,从而形成情感体验,有效对国家认同产生极大情感。

(三)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指初中地理教学要与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有关联性。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将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相关联,基于此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筛选国家认同教育的材料,更加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家认同教育策略

(一)融入国家认同教育制定初中地理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否达成的效果。国家认同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时也要在教学目标中引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将国家认同知识渗透到三维目标中。

例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前,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知道台湾省在中国位置,台湾省的民族与人口数量;结合地图与其他材料,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色、自然环境;经过对史实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台湾省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省人民也是中华儿女,如此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发地理学科国家认同教育的资源

在对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中,开发地理学科国家认同教育的资源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材中筛选有关资源,保证课中可以自然引入国家认同内容。分析现行教材编排的内容,其与社会的发展有些许滞后性。所以要在教学中渗透社会热点的问题,善用乡土地理资源,在教材基础上扩展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结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知道国家认同教育是开发课程的前提,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平台。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图1中的流程开发教育资源。

在教学“交通运输”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的交通发展情况,之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家乡交通的巨大变化,也使他们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以南京市个别地区的险峻条件与交通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了解,如此融入地理认同、政治认同资源。

(三)抓住适合的情感点导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导入是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因而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背景,巧抓情感点导入主题,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借助情境问题优化学生突然就积极性。情境的创建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与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提升国家认同。

八年级下册讲解中国地理差异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创建图像情境,让学生在教师一组组图片的展示下,欣赏青藏的连绵高山、西北满山遍野的羊群、内蒙古的蒙古包、哈尔滨的滑雪、冰雕、不同地区的饮食特点等,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不同的地域有如此差异呢?”以此导入“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重点知识。根据此将原本无趣的传输性课堂变得有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主动观察与思考,对于提升文化认同与地理认同有重要意义。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在设计地理探究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能容,高效挖掘教学资料。

在讲解“西北地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结合部分外企为了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不惜抹黑我国新疆棉花事件。教师与学生合作,从新疆自然环境与人文两要素,分析为什么新疆产出的棉花高质量与高产量,让学生在了解新疆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后,建立文化认同与地理认同。然后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新疆棉花生产销售量的数据,让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在机械化种植的背景下,棉花早已高质高产。这些事实是驳斥外国企业污蔑的最好证据。通过对我国为了支持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让学生意识到我国较高的综合国力与较好的政治制度,建立政治认同。

(五)优选教学方法,高效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高效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情感与能力。当然,此方法多种多样,如何选择科学的、合适的是关键。在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建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可以加强其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心理技能快速发展。而国家认同教育本是一个烦琐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经历的事件、真实体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例如“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从高原湿地发展的战略意义,其自身包含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出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在学生讨论解决策略的同时,激发其环境保护意识、国家责任心,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建立国家认同素养。

第二,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指学生在遇到问题后抓住问题本质探究解决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探究事物发生的起因与联系,总结规律,构建新知。

例如“工业”一章教学中,可以融入南京市的大数据建设。现在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计划将自身的数据融入到数据服务中心中,自此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是促进南京快速建设的领头人。教师设置任务“你知道为什么在南京市要建设大数据中心?此对南京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然后引导学生从南京的气候情况进行分析。在学生们的探究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

(六)灵活组织学习模式,内化学生国家认同感

为达到对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让其产生情感共鸣很重要。在课堂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想学生形成国家认同这一理念,还要引导其在生活与学习思考中挖掘资源,获得灵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组织多种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通过思维的碰撞,逐渐获得国家认同情感,进而建立爱国之情。

例如在讲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章节的时候,在与学生一同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知识时,先提出问题“现在自然环境面临哪些问题?”“我国为保护自然环境采取哪些策略?做出哪些努力?”然后出示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点。

材料一: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提出受人類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全球气候会持续变暖,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二:2017年,中美印三国的年度排放量份额占全球总排量的一半。我国现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为了达到减少碳排放目标,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依据上面的材料,教师设置探究性问题“你知道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减少碳排放,你能为我们的生活提出建议吗?”如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习内容,提出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与调整工业结构、提升燃料燃烧率、减少乘车出行,或采用步行等答案。如此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七)合理评价学生国家认同素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如此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快速发展。在此国家认同教育的评价也要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情感与行为三个角度实施。因此,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诸方面开展评价。如行为、习惯与品格意识、态度等精神领域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难以进行量化评价,所以可以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八年级上册讲完水资源内容的时候,教师先结合资料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与答案进行评价。详细过程为:在课上讲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提出问题“除了节约用水,你还能想到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或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中,教师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回答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评价其国家认同水平。还可让学生制作节约用水宣传海报,书写宣传标语等活动,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积极性。如此,使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更全面与客观地评价学生国家认同感提升情况。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正确价值观的教育,除了思想政治课堂,其他学科在教学中也应有效渗透国家认同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国家认同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能够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猜你喜欢
国家探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