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2023-08-29 15:11徐海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立学知识点历史

徐海峰

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立学课堂属于教学改革背景下所延伸出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立学课堂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实施学科教育。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学习习惯乃至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此教师有必要将立学课堂贯彻于实际,基于立学课堂视角创设历史教学活动,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学生从浅层学习迈入深度学习,通过问题导学、教材解读、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为学生在历史领域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历史立学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立学课堂的核心在于学,多指将学习者立足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习为核心创设教学活动。从宏观角度分析,立学课堂更强调“立人之学”,即借助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习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型发展人才。从中观层面解读,立学课堂更是“立根之学”,即以课堂学习作为根本,以中华民族文化作为核心实施学科教育。从微观角度解读,立学课堂更注重“立身之学”,即以学为根本目的,实现学生精神独立,助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学课堂为“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形成全面解答,同时,立学课堂坚定以素养为导向、以学为中心、以育德为先,有助于初中生多领域发展。

(二)实施意义

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更关注如何以学习行为提高历史学科分数,忽略学习过程即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的形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在于增强学生历史知识掌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化运用,从而逐步实现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而言,与立学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一致。同时,立学课堂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促进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为提高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于实际,教师有必要将立学课堂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学生在历史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立学课堂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一)深化教材解读,确立教学目标

立学课堂并非一蹴而就,若想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确保立学课堂优势的充分凸显,应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入手,细化教材内容,并挖掘潜在教学资源,以此丰富教学形式,确保知识点能够更全面地呈现于学生。初中历史教学多以教材内容进行解析,而教材篇幅有限,包含诸多隐性知识点,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学生深层次解读才能获取。为降低历史学习难度,教师应挖掘教材中潜在的隐性知识元素,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将教材内容以更直观、更全面的方式呈现。基于历史课时教学特点分析来看,存在知识零散化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教师除挖掘教材中带有的隐性教学资源外,还需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设计,从整体的角度带领学生解读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为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能在立学课堂下了解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如教师在开展“秦汉时期”相关历史事件讲解过程中,可在课前针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梳理,了解不同章节主题以及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期间向学生讲解有关“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掌握“秦始皇”的“功”与“过”,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以及实施方法,并从中梳理“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立学课堂强调以发展学生自主思维为核心实施课程教学,为此,在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初步掌握后,教师可提出拓展性问题,如询问学生“如何看待中央集权和统一举措?”“此类举措颁布后,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此类问题调动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解析中逐步形成文化认同乃至国家认同。为实现立学课堂下的知识点内化与迁移,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设备收集以往历史考试中关于秦汉时期秦始皇人物的相关考点,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结合课程内容解决考点问题,以此强化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课程内容,实现对知识的应用,逐步减少学习盲目性行为的发生。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知识重难点记忆多停留在浅层学习,即通过反复记忆或是背诵历史事件和时间点等方式掌握历史要点,此方式不仅易引起学生出现抵触情绪,还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立学课堂下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所实施的历史教学策略也应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思考的机会,以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合理设问,坚持疑问导学

在立学课堂实施过程中,提问是较为主要的环节之一。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更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灵活化应用。为此,初中历史立学课堂中,教师应围绕历史教学主题与学生学情展开问题设置,结合趣味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探索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问题导学的模式下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性学习习惯。

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相关课程为例,为确保以问导学方法的稳步实施,亦为达成立学课堂教学标准,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围绕学情编制学习程序表,引导学生基于学习程序表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程序表中需包含学生在不同单元、不同章节中应掌握的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如“结合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来看,学生需要根据学习成绩表思考“何为遣唐史?”“遣唐史对日本有怎样作用?”“鉴真东渡讲述什么故事?”“是否了解过大唐西域书籍?”以此类问题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问题辨析,学生不仅可全面解读中外文化对唐朝发展的作用,更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起因、原委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编制学习程序表的方式可确保立学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稳步实施,但每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历史思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学习程序表中所设计的历史问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课上表现情况以及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调整,以此确保问题设计的准确性,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在问题思考中實现从浅层学习转变成深度学习,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凸显学生地位,形成针对性训练

立学课堂视域下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个体持续发展。教师作为立学课堂的引导者和创建者,更应践行立学课堂教学原则,在推进学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历史问题的设置,先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并讨论问题。在拟定解题方案后,教师需要以解答者的身份考查学生解题准确性,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以及未掌握的重难点内容开展细化研究,传授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以此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传统教学模式下多以教师为主体,即教师发布历史问题并直接为学生解答。此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障教学进度,却也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违背立学课堂的教育初衷。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节奏,根据学生课上所呈现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持续处于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历史课程学习。

如在实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教材中针对抗日战争中的三个战役进行系统介绍,也讲述了战役开展的意义,但却并未从整体的角度对抗战进行系统论述,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完成后,产生“如何以正面的角度来进行战役评价”等相关疑惑。为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梳理历史知识点,亦为锻炼学生知识归纳、整理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信息技术设备收集关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相关材料,并引导学生基于战争事件和时间点绘制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呈现于课堂,以此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归纳、表达能力。此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可以让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战役的时间线和意义,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归纳和整理,学生也能够从相对整体的角度看待不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结论,有助于实现学生历史素养、历史意识以及历史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四)依托合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

立学课堂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教师应在初中历史立学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学生主观能动性需基于兴趣导学下逐步形成。合作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为达成立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将合作学习贯彻于实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小组分配,践行“组内一致、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的学困生和优等生能够得到均衡分配。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主要由优等生带领学困生共同学习。在优等生的带领下,其他小组成员也将受到学习氛围的感染,产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历史事件乃至问题探究。在小组成员分配完成后,教师还需思考如何向学生提供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应注意结合学生基本学情,既保证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又能使学生通过合作顺利解决问题,如此才能在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

如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程为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属于本课程学习难点。针对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基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和教师展现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合作分析“商鞅变法的各条举措”,以此进一步思考“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在历史事件的解析中,学困生大多会存在理解问题困难,此时,依托合作学习,帮助学困生了解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更促进学困生学习经验的积累,而优等生也将在讲解的同时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促进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水平的综合发展。同时,合作学习所营造的互动教学氛围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立学课堂并非一蹴而就,为确保立学课堂的稳步实施,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全面掌握立学课堂内涵以及实施意义,并基于立学课堂教学特点,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将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同时,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实施历史教育,并随时根据学生于课上所呈现的学习状态,即优势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借助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启迪学生历史思維,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真谛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立学知识点历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立身·立学·施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针对性研究
立学、躬行、自省,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新历史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