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2023-08-29 12:03滕卓易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匠新能源校企

滕卓易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 年8 月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是一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高质量”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人才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支柱,而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和合资之争,其实就是质量之争,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国产汽车产业的重要代表,目前与合资汽车不分高下甚至略高于合资汽车。如何持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质量,改变中国国产汽车质量差的口碑,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制造业一线人才的基地,必须担当起为企业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域,探索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1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关联性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石,而工匠精神则支撑起现代学徒制的发展[1]。传统的学徒制在发展中,工匠精神一直是师傅对徒弟的基本要求,因此,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过程也必须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比“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发现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在职业理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培养标准与产教融合的育人方式上是高度耦合的[2]。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把职业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学徒制是传统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结果,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师与师父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作和学习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还让学生毕业后可以轻松找到自己与专业对口的职位,同时让学生学到过硬的职业专业岗位技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汽车普及化成为现状。然而由于环境破坏严重和资源逐渐短缺,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的呼吁越发强烈。开发新能源并且利用新能源则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能源与传统的能源有所不同,它是可再生的并且无污染。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便是其中的一种研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并鼓励其振兴计划。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补贴,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鼓励推进,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法条,促进其形成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因为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阻碍。首先,由于科技发展现状,我国缺乏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关键性部件。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可观。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不过传统汽车,导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它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能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汽车行业研究汽车的研发思维。另外,由于新能源的可再生性与无污染性,新能源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的支持也为其创造可观前景。根据政府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未来会成为一个大趋势。因此,加强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3 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工匠精神”又叫作劳动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它是工作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比较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因为,拥有“工匠精神”,方能成大事。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创新精神。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着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仍存在突破瓶颈等。面临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具备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的人员,而“工匠精神”是其必备的重要品质。从校园内培养学生的精神,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中,是让“工匠精神”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的最佳方法。

3.1 校企深度合作: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

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师傅的参与,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作用不同,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企业师傅可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学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必须改变以往学校批量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做法,深度合作的前提是校企共同培养,首先要明确划分校、企培养的具体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理论知识和常规操作项目在学校培养,岗位实践项目的内容在企业培养。同时,在学校授课过程,定期安排企业人员到校讲解相关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在企业实践过程,在企业带队的专业指导老师也要根据实践过程遇到的理论问题,不定期进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校企联合传授过程中,工匠精神所包括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涵,通过企业岗位实践来引导,学生在企业岗位或接近岗位要求的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使学生养成对职业的敬畏、敬业和奉献精神,更加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3.2 选择合适的岗位: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

企业的参与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本要求,目前校企合作深入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其原因有两个:(1)本地企业不能提供合适的岗位和报酬;(2)外地企业因校企两地距离较远,造成校企合作困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利不多。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本地企业更加适合校企深度融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具备工匠精神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了解本地有哪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即使本地没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也会有新能源汽车4S 店。比如河池处于欠发达地区,各个新能源汽车均在本地设有4S 店,也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企业。高职院校要深入相关的企业,掌握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制订岗位培养方案。并通过学徒制选拔,对学生进行职业取向分析,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岗位做学徒,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理想职业岗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徒过程主动学习和工作,企业也会从中得利,本地的学生也会留在企业工作,达到双赢的局面。

对于本地企业不能提供合适岗位的学生,在外地企业安排合适的岗位,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带队,到企业和师傅联合培养。选择的外地企业一定要提前充分调研,掌握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岗位能力要求,制订好顶岗实习的岗位考核要求,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特长的岗位。由于学生对岗位的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企业提供的报酬合适的话,学生一般都会留在企业工作,往后企业对校企的深度合作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

3.3 教学理念模式改革:工匠精神培养的落实

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首先要落实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潜力问题,这是与传统学徒培养的最大区别[3]。由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岗位培养,对学生的兴趣要求更高。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按岗位重构课程体系,按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同时采用学分制加分的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手段。

3.3.1 岗位兴趣:工匠精神培养的动力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常见的汽车装配、机械和动力系统维修、美容、销售、保险等岗位工作过程,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专业对应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详细列出岗位技能项目和相应的知识要求,以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通过学校举办专业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岗位项目内容有所了解,再通过“工作过程知识竞赛”,让学生加深对岗位的了解。同时通过带学生到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参观岗位工作过程,由企业师傅介绍不同的岗位操作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岗位兴趣,树立岗位理想,让工匠精神的培养更具动力。

3.3.2 重构课程体系:工匠精神培养的路途

现代学徒制需要重构课程体系,主要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把岗位技能要求转化成教学项目,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以企业为主体,构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三阶段”渐进式的企业化专业实训课程模块[4]。在此基础上,明确校、企培养的岗位内容,校企共同培养。例如机械和动力系统维修岗位,把整车构造、整车电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拆装基本技能的初步实训,由学校教师负责传授。具体到动力电池包的拆装与分解、动力电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由企业师傅负责技能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3.3.3 按岗位培养:工匠精神培养的本质

“工匠精神”基本内涵中的精益、专注,限制了学生“一专多能”的发展,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要求对学生精准化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要求学生更加专注于某一精细领域。与其遍地开花无一特长,倒不如按其基础能力特长,引导学生根据自我能力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重点学习并熟练掌握专业对应的一种或两三种工作岗位技能,这是一种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点培养侧重于专业中某个岗位的培养人才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及职业教育变化的需要,为企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5]。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归根到底就是以岗定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按岗培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特长的岗位,按岗位能力要求,以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重点培养岗位人才。比如新能源汽车专业,常见的岗位划分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动力系统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美容、新能源汽车保险等大类岗位,每个大类岗位又细分为几个岗位,如新能源汽车美容可分为汽车钣金、汽车外饰美容、汽车内饰美容等岗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选择的合适岗位重点学习,由企业师傅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4 评价手段创新: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证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眼在于学徒的技术技能水平达到行业企业的既定标准[6]。因此,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应该以行业企业的既定标准为基础,甚至要高于此标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专业所包含的全部知识技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工匠精神的要求。传统学徒模式是一个师傅对多个徒弟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可以是多个师傅对多个徒弟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按岗培养更适合培养“工匠精神”基本内涵中的精益和专注,允许学生按岗选学更易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基本内涵中的敬业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创新教学评价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路径是,学生用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另一半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岗位,重点以工匠精神要求进行培养学习。探索采用加学分制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是在每门课程基本学分的基础上,在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时,由师傅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工匠精神岗位要求的相应课程,可以增加一定的学分,最后按照总学分对学生每个学期和毕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整车电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拆装基本技能后,通过学校考核得到本门学分,再到企业具体的动力电池维修、动力电机维修、灯光控制系统维修等实际岗位之一进行顶岗学习,由企业师傅进行评价考核,增加相应课程的学分,这样能让学生不断进取,更加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双重考核,柔性实施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

4 结语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学习结束后,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无一特长。改革后,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重点发展,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成效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阶段,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岗位,学习主动性高,师傅更加愿意带学。通过改革,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岗位倾向,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大批送往生产线上就业,而是大部分选择自己就业,超过一半的学生留在了生源地专业对口就业,回归到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轨道。

猜你喜欢
工匠新能源校企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