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8-0065-0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养殖业常见的一种病原,可以感染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使发病禽产生败血症、腹膜炎、气囊炎、输卵管炎、肿头综合征等症状。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对雏禽的致病力较强,每年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以冬春气温较低及气温变化较频繁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季节。大肠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鸭疫里默氏杆菌(RA)主要侵害雏鸭,急性发病引起食欲和饮水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排黄绿色粪便、死前呈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慢性发病鸭耐过后会出现生长缓慢、体积小、淘汰率较高。临床上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且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二者容易混淆,增加了诊断和防控的难度。
2023年2月,江西黎川社平乡某鸭场10日龄雏番鸭发生包心、包肝和歪脖、转头等明显症状,综合临床诊断、病理变化以及细菌分离和PCR分子技术等手段,最终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现将这起混合感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23年2月一场主从安徽某种鸭场引进5 000羽肉番鸭苗,已在3 d内注射过鸭肝+大舌二联抗体,进苗后7 d养殖户接种了鸭黄病毒+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苗。第10天,发现鸭苗精神沉郁,部分出现神经症状,并死亡50羽左右。养鸭场主紧急使用鸭细小病毒抗体注射1 mL/羽,并用氟苯尼考+某中药拌料4 d,病情没有好转,死鸭数量持续上升,第15天死鸭数增加到一天100羽左右。
2 临床症状
发病鸭精神沉郁,有明显歪脖、转头神经症状(图1),网床下面白色粪便偏多,粪便稀薄,增料不明显。
3 病理变化
现场解剖病死鸭,典型病变集中在心脏和肝脏上。肝脏出血、肿大,心包膜增厚、外覆一层纤维素性膜,见图2;有的心脏、肝脏均被一层白色纤维素膜包裹,呈典型的包心、包肝(图3);腹膜炎,小脑内膜出血等病症。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与镜检
细菌分离:将无菌采集的病鸭肝脏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在37 ℃培养24~48 h,在平板上生长出表面光滑的圆形粉红色菌落(图4)。
4.2 革兰氏染色镜检
按上述操作,挑取单个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然后挑出纯培的单个菌落进行涂片、干燥、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约1 min,水洗;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 min;滴加95%酒精,脱色约30 s,立即水洗;最后,用番红液复染约1 min,水洗;干燥后,用油镜观察。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图5)。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特征。4.3 PCR诊断
将无菌采集的4个鸭头送往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进行PCR检测。
4.3.1 样品处理 将鸭头接种于血-麦康凯平板上,放置 CO2 培养箱37 ℃培养24~48 h,培养基上长出许多菌落,见图6。
4.3.2 PCR检测 引物设计与合成:以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为模板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引物序列:F: TTAACTAAGAACTTTG,R: CAGATGCAGCTCTTT,预期扩增片段大小684 bp,引物由北京擎科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5 ℃ 5 min,变性95 ℃ 30 s,退火55 ℃ 30 s,延伸72 ℃ 15 s,循环30次,最后72 ℃再延伸7 min。取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以Marker 2000作为标准DNA分子量,观察扩增片段大小。
PCR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在2-4和4所在的684 bp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结果见图7。
根据血-麦分离培养结果和PCR鉴定结果,判断4个送检的鸭头样品中有2个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
4.4 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确认此次番鸭场发病是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混感引起。
5 药敏试验
将经过分离纯培养的菌株使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37 ℃培养 24 h,测量氨苄西林、链霉素、氟苯尼考、磷霉素、利福平等15种药物药敏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 CLSI) 的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磷霉素比较敏感。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6 小结与讨论
6.1 经调查发现,此次鸭场发病主要是因为养殖户盲目保温致使棚内出现高温高湿,以及未及时清除网床下面粪便,导致舍内环境恶劣而诱发。
6.2 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自然界和动物體内广泛存在,当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以及气候突变、免疫接种等应激都会增加番鸭对这两种菌的易感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防应激、改善环境卫生是预防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6.3 在临床上,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用药治疗前应先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筛选高敏药物。本试验药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磷霉素比较敏感,由于氧氟沙星已被禁止在所有动物中使用,可以选择环丙沙星或磷霉素治疗大肠杆菌。
7 治疗
本次治疗选用10%乳酸环丙沙星(1 L水加0.8 g)与硫酸粘菌素(1 L水添加0.6 g)集中混饮,每日1次,当餐用完,连用药3 d;治疗同时额外给病鸭补充优质维生素、微生态制剂,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肠道粘膜;及时清除粪便,加强环境消毒,用聚维酮碘、戊二醛按1:300比例兑水交替喷洒使用,每日1次。鸭群死亡数得到控制,病情好转,采食量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