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稳定提高,对于饮食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蔬菜做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对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设施農业蔬菜培育技术运用就是其中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我国蔬菜在生产中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蔬菜市场价格及消费者对蔬菜的满意程度,阻碍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使蔬菜种植由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1 设施蔬菜培育技术
1.1 蔬菜培育制度
蔬菜培育制度是指在固定时间内、规定的田地上安排布局与茬口交替。这种制度包含轮作、套作以及排开播种等,且与科学施肥、土壤耕作以及休闲制度联系在一起。这项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应用间作套种、提升光能以及土壤肥力的利用率,关注轮作倒茬、晒垡等方式,从而达到减弱病虫害的目的。
1.1.1 进行连作与轮作:连作是指在一片田地里连续或者长时间栽培一种农作物。连作非常容易导致病虫害泛滥,例如黄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连作经常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除此之外,在生长发育时分泌的有机酸和有害物质也非常难以清除,导致作物长势不好。蔬菜连作的危害在设施培育过程中特别突出,已经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轮作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中,按照一定的年限,轮流培育多种亲缘关系比较远或者性质不一样的作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蔬菜种类的特点和发病情况等,判断是否进行连作或者轮作,再加上间隔的时间。例如,白菜、芹菜等在未严重发病的田地中可以适当实施连作,但是需要加大底肥的施用量。普通的禾本科蔬菜经常采用连作的方式,十字花科、伞形科都比较耐连作,但还是轮作的效果更好;茄科、豆科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1.2 间作、套作以及混作:间作指的是在相同田地中,有两种及以上的蔬菜应该采取隔畦栽种的方式,有规律地培育。例如,甘蓝能够和西红柿隔畦间作,葱和白菜亦可。
混作是把种类完全不相同的蔬菜不规则地混合栽种。例如,播种大蒜时可以加入菠菜种子。先作的蔬菜在发育后期可以在其行间或者株间栽种之后培育蔬菜。前后作一起生存的时间比较短称之为套作。例如黄瓜旁边能够套作小白菜等。
科学合理地应用间作、套作、混作技术,能够抢季节、抓空间,最大程度上利用太阳的光能;还能够促进蔬菜发挥互利作用,加强其抗逆性,进而在一定的田地中,将一收变成多收,丰富市场供应品种。与此同时,主作和间套作之间还存在矛盾,所以,在进行间套作过程中,需要按照每种蔬菜特点,挑选能够互利的作物种类进行搭配,间套作应严格遵循几项原则:一要科学合理搭配蔬菜品种以及种类;二要安排科学的田间群体结构;三要采用相关的培育技术手段;四要重视作物在管理时不可有较大矛盾。
1.1.3 多次作以及重复作:多次作指的是在相同的田地上,一年之内不断培育多种蔬菜植株,可以收获多次。重复作指的是一年内的生产时节或者一段生产时节里一直培育相同的蔬菜植株,基本用于绿叶菜,或者生长期非常短的菜,例如白菜萝卜等。
合理安排茬口需综合应用轮作、混作、多次作等方式,再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晒垡、冻垡等方式,将用地和养地联系起来,尽可能利用光能、时间以及空间,达成高产和均衡生产的目标。
1.2 蔬菜茬口
1.2.1 季节利用茬口:根据季节可将茬口分为五种,分别为越冬茬、春茬、夏茬、伏茬、秋冬茬,根据季节不同,选择适合各季节种植的蔬菜种类和品种。例如,依照本地冬季寒冷程度选用耐寒的蔬菜类型;伏茬种植耐热能力强的蔬菜类型;秋冬茬种植不耐热的蔬菜。提前计算好蔬菜的上市时间,选择适宜时间进行栽种。
1.2.2 土地利用茬口:土地利用茬口指的是在相同的田地中,安排一年之中每种蔬菜的茬次。科学安排茬口,使其互相补充与配合,能够实现蔬菜均衡生产,但是茬口间也会有矛盾,调整同一种类型太多或者调整不合适,就一定会影响其他类型所占的比重,导致出现不应该出现的缺菜季节。因此,一定要注意按照生产条件与市场需求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安排,确认茬口比例,保证蔬菜的均衡生产与供应链完整。
1.3 土地消毒和改良技术
伴随设施农业长期的连茬培育,过量施用化肥、化肥施用不合理等情况,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病虫害情况严重、营养平衡被打破、土壤质量降低等问题,已成了约束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阻碍。为使土壤问题得到解决,可使用多种方法对土壤实施消毒杀菌处理,避免因为土壤携带细菌导致大棚里出现病虫害。
在定植之前,需要对整个棚内进行消杀工作,把大棚里残留的上一茬作物完全清除,并且将棚内和周围的杂草、杂物一并清理干净。处理方式如下:夏天高温闷棚法、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消毒法、人工营养土栽培法及垄鑫土壤消毒技术等。
2 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1 出现的主要问题
2.1.1 注重规模扩张,忽略收益提高。高效设施农业进展迅速,各级政府都将其纳入考核目标并大力支持其开展。但是部分地区为迎合考核任务,争抢补贴,仅仅重视蔬菜量的增加,忽略相关的配套服务,致使现实工作目标不清楚,蔬菜品质差、产值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
2.1.2 缺少设施结构、种植布局不合理。近年来主要推出了一批钢架、防虫网等设备,但是还有部分设备比较简陋,空间狭小、性能差、材料笨重,设备配套率低,产出率低。
2.1.3 推广设施蔬菜品种的效率低,培育技术规范性差。因为部分优良品种种子的价格昂贵,抬高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再加上配套的技术缺失,种植者对市场预期不确定,致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低。另外,现在培育的蔬菜品种单一,高档蔬菜的品种凤毛麟角,约束了设施效益的发挥。
2.1.4 设施培育配套技术研究需要增强。因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因素的影响,预防治理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工作难以开展,连作困难加倍,再加上冬季与春季缺少光照,约束了利用光能的效率,影响设施蔬菜的发展。
2.2 解决问题的策略
2.2.1 以发展作为指导。依照地区的土壤条件、区域优点、群众需求、栽种习惯、产业基础等,坚持向优势地区靠拢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园区建设的理念,在设施种类上应该依照栽种内容,架构坚固、造价合理的需求挑选合适的棚子类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造多功能大棚、日光温室大棚等。
2.2.2 增大扶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想、要发展设施蔬菜,核心在于投入资金。设施蔬菜作为集资金、科技于一体的产业,早期的投入非常重要。应该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大力支持设施蔬菜园区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采用相关手段,落实好当前的政策,支持成立合作社等形式,创造优良的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2.2.3 尽可能提高蔬菜品种的更新速度,使用设施蔬菜专用品种,形成品牌优势。还可以推广蔬菜穴盘育苗技术,促进种苗统一供应。因为专用品种的种子价格高昂,农民害怕购买到假种子,除此之外,受到技术与设施的制约,难以育成幼苗,而脱毒种苗农民更是办不到,因此广大农民和部分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要求实施专业化。相关部门可成立育苗中心,集中培养茁壮供农民与企业使用,尽力实行设施蔬菜生产种苗化,加快更新速度。
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完成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过渡,建立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构造进行调整,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收益。
围绕“绿色”发展的主题,立足当地资源和地理条件优势发展无公害无污染蔬菜基地;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指导农民合理种植经济作物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而奋斗;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人民群众增加收入、发家致富、成为地方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