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楠 刘小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方面越来越重视,高油酸植物油以其油酸含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逐步千家万户。相比于普通花生,高油酸花生不仅出油率明显高于普通花生,油酸/亚油酸也显著比普通花生要高,对人类食用非常有利,是很好的保健用油。通过对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利用、轮作倒茬、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的运用,达到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1 土壤选择
以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为最为适宜,同时要避免播种时土壤过湿和偏干。
2 选用良种
品种选用上一定要经过2~3年多年多点品种试验并通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如豫花65、三花6号、豫花37、开农1860等。
3 合理轮作倒茬
花生是豆科作物,忌重茬,一定要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重茬是花生减产的主要原因。我县麦茬花生一般采用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来减轻花生重茬危害。在浅山丘陵或旱作春播区一般与红薯、油菜轮作来减轻重茬危害。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增加种植密度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花生重茬危害。
4 及时整地施肥
4.1 整地:我县高油酸花生春播大多在浅山丘陵地区,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冬季深耕,早春进行旋耕并及时耙磨保墒,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疏松并拾净根茬。夏直播高油酸花生多在我县平原有水浇的地方,在小麦、油菜等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施肥,同时做好土壤处理,预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4.2 施肥:因生长需肥量较大,建议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45000~75000千克/公顷,尿素150~30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1500千克/公顷,硫酸钾225~300千克/公顷,石膏粉300~450千克/公顷。
5 播前种子处理
5.1 播前晒种:晒种能明显杀死种子表面上的病菌和虫卵,花生种子发芽率提高5%以上。可选择晴天将带壳种子晒4~6小时,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天比较适宜。对播种面积较大的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可将晾晒好的花生种子放蛇皮袋中在盛水容器中浸泡6~8小时后捞出晾干,然后进行机械剥壳,减少种子的破损度。
5.2 精细选种:对晾晒后花生种子进行挑选,选择荚果饱满没有虫食和霉变的高油酸花生,剥壳后,首先剔除秕粒、小粒、破碎粒、病虫粒和霉变粒,然后按种子籽粒的大小进行分级,分級后,大、中粒种子分开播种,保证苗齐苗匀。
5.3 药剂拌种:通过药剂拌种,可显著提高花生的抗病虫能力和抗旱等,为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多年试验,我县选用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精甲·咯·嘧菌(精甲霉灵3.3%、咯菌腈1.1%、嘧菌酯6%)30毫升拌种10~12千克,可有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的危害,同时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
6 播种
6.1 播种期:高油酸花生对温度特别敏感,春播播种过早或播种时地温度偏低,将严重降低高油酸花生种子的发芽率。我县高油酸花生品种以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为主,要求5厘米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5℃以上。镇平县春播约在5月5日左右,播种时要保证墒情,提高出苗整齐度。夏直播花生,在前作小麦、油菜等作物收获后抢时播种,最迟不晚于6月15日。墒情差时,播种前应提前浇水,待适于耕作时进行犁耙,然后播种;或播种后及时开沟浇水,保证花生出苗所需水分。
6.2 播种密度:高油酸小果型品种种植密度春播为120000~150000穴/公顷,夏播为150000~180000穴/公顷,每穴2粒,播种量为300千克/公顷荚果。
7 田间管理
7.1 清棵蹲苗:清棵蹲苗是促进花生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在花生齐苗后,用小锄将花生幼苗周围浮土向四周扒开,促使子叶和子叶叶腋侧芽露出土面,促进第一对侧枝健壮生长,为植株多开花、多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7.2 化学除草:每公顷用百垄通300毫升+5%精喹禾灵675毫升对水450千克在花生齐苗后喷雾防除杂草。
7.3 肥水管理:一般在花生团棵期追施尿素75~150毫升、过磷酸钙225~450毫升,或三元复合肥450毫升。如果土壤干旱,最好进行喷灌或小水沟灌,切忌大水漫灌。
7.4 中耕除草:喷过除草剂且土壤疏松的花生田,苗期可以不中耕,未喷施除草剂的花生田,在花生出苗后应采用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杂草危害。
7.5 合理灌溉:高油酸花生整个生育期,幼苗期和成熟期需水少,开花和结荚期需水多,应及时灌溉,保证水分充足,防止缺水。
8 收获
8.1 成熟: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逐步脱落,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茎枝转黄绿色,大部分荚果成熟,果壳外皮发青硬化,网脉纹理加深清晰,籽仁饱满,种皮色泽鲜艳,饱果率达到75%以上,可作为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田间成熟标志。
8.2 收获时期:为避免荚果脱落,应及时收获。我县春播高油酸花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收获,夏播在9月底至10月初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