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梅
科技不断发展形势下蔬菜栽培技术取得可观成果,农户种植多种反季节蔬菜,有效满足新鲜蔬菜需求。蔬菜栽培技术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大部分农业发展在栽培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蔬菜栽培的产量与质量,技术人员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加强对现代农业的创新探索。
1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1.1 反季节栽培
反季节蔬菜作为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中蔬菜供给的有效路径,一般指春夏类秋季延后或春季提前生产的蔬菜,以达到提早上市,基本解决各季节人们对不同蔬菜的需求。
反季节栽培属大棚蔬菜种植的一种,通过人工创造温暖环境,解决因冬季天气寒冷普通蔬菜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存活的问题,确保冬季蔬菜种类多、品质高。目前,反季节栽培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反季节蔬菜品质、产量、品种等均呈不断上升趋势,满足人们需求,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1.2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由人工配制蔬菜所需营养液,代替一般用以蔬菜栽培的生长机制-土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壤栽培存在的劳动力、水资源等问题,无需提高土壤肥力、大面积灌溉以及大量人工种植。蔬菜在营养液中生长,通过科学配制与合理使用营养液,可人为控制蔬菜生长,防治病虫害。
随着无土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除应用在农业栽培中外,由于其兼具干净、简单、可观赏性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家庭栽培首选。无土栽培产量高、成本低,作为现阶段蔬菜栽培新发展趋势,为我国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提供了新的方向,还可以保护水资源、土壤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户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1.3 软化栽培
软化栽培通过有效干预大棚蔬菜生长,可以改善蔬菜口感,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利用黑色地膜、遮光膜覆盖大棚蔬菜,人为创造弱光、无光条件,以达到蔬菜软化栽培效果。
2 现代农业的蔬菜栽培发展特点
2.1 大棚栽培技术发展趋于成熟
在不断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已趋于成熟,可有效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过程,提高蔬菜种植效率,农户接受程度较高。大棚栽培技術作为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内容,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朝着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2.2 逐步开展精准栽培推广工作
深入研究和大范围推广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强化人们认知,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成本,提高蔬菜质量与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已逐步开展精准栽培推广工作,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环境、交通等特征,并结合蔬菜市场实际需求,优选栽培品种,确保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大力推广蔬菜栽培技术,发展地方特色蔬菜栽培,发挥生产基地带头作用,提高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效果。
2.3 继续深入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蔬菜栽培受自然环境影响减弱,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愈发广泛,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受传统种植与经济影响,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工业化的目标。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水平,相关科研技术人员应继续深入技术研究,解决目前大棚种植存在的经济成本与管理等问题,降低经济成本,明确大棚蔬菜栽培优势与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我国农业发展。
3 蔬菜栽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域
不同地区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栽培过程中的种植时间、生长周期、栽培方式等,导致蔬菜栽培存在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关栽培与管理人员在蔬菜栽培前应了解不同地区特征,结合蔬菜实际栽培条件以及市场需求,优选蔬菜品种,并应用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实际栽培环境符合蔬菜生长需求,提高单位面积内蔬菜产量与质量,实现提质增收。
3.2 土壤
随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无土栽培技术趋于成熟,其具有干净、操作简单、观赏价值较高的特点,主要用于家庭蔬菜栽培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户仍采用土壤栽培方式。土壤作为蔬菜生长的主要载体,土壤成分、肥力、保水与疏水能力等均影响蔬菜生长。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与保护土壤,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科学制订蔬菜栽培计划,并做好土壤保护工作,如轮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蔬菜的栽培效果。
3.3 周期
蔬菜生长周期一般为1~3个月,不同品种蔬菜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应用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蔬菜生长,因此为了提高蔬菜质量与产量,应了解不同地域的土壤条件,分析不同蔬菜品种的最佳种植条件,掌握其生长周期与生长规律,明确不同蔬菜栽培时间与方式、收获时间以及田间管理,并发挥反季节栽培优势,满足现阶段人们实际生活需求。
4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管理要点分析
4.1 土壤选择
在实际蔬菜栽培中,土壤作为主要栽培环境,为减少后期成本投入,提高蔬菜栽培效果,农户在栽培前需要根据蔬菜品种选择适宜的土壤搭建大棚,以较肥沃的土壤为宜。蔬菜栽培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根据蔬菜品种确定土壤酸碱度,一般选择酸碱度适中的土壤,土壤pH值在5~7为宜。
土壤结构会直接影响蔬菜生长,为避免蔬菜烂根、缺水等,可选择团粒结构较多的土壤,比如黏壤土,同时注意日常松土、混土、压土,改善土壤环境。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蔬菜栽培基地,切实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4.2 品种选择及后续处理
不同地区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差异较大,导致蔬菜栽培呈现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蔬菜品种在同一种植环境产量与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在现代农业蔬菜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减少环境对蔬菜的影响。结合市场需求栽培蔬菜,提高蔬菜栽培经济效益。
确定蔬菜品种后,需处理种子,包括筛选蔬菜种子、催芽(浸种)种子。筛选时,需挑出优良种子,剔除残次品,确保后续种子发芽率与成活率。此外,催芽挑选出的种子,应结合蔬菜品种差异,选择合适的催芽方式,一般采用浸泡法,控制好时间、温度等,提高出芽率。比如冬瓜种子皮厚,浸种一般采用温水浸种、热水烫种方式,完成后揉搓洗净,并用吸水性良好的纱布包裹,放置于30℃左右环境中催芽7~10天即可播种。
4.3 幼苗移栽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中,部分蔬菜直接播种效果较差,需要移栽,或开展培育壮苗工作,以提高蔬菜成活率,降低成本。在大规模种植前先育苗,一般根据蔬菜品种与气候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采用塑料小拱棚、大棚、冷床等作为育苗床,并配制营养土,促进蔬菜秧苗健康生长。
育苗、壮苗完成后可移栽幼苗,为保证后续种植效率,一般移栽根茎粗短、叶片肥厚的壮苗,并确保幼苗无病虫害,需要注意在移栽过程中保护幼苗根部,提高蔬菜成活率。
4.4 棚膜选择
现阶段,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动了农业发展。选择棚膜作为大棚蔬菜栽培的重点内容,直接影响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在搭建蔬菜大棚前,明确选择棚膜材料。
为减少棚膜对种植环境的影响,一般选用环保无毒、透光、扩张性与保温性较好、防老化的无滴棚膜,减少后续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研究表明,应用无滴棚膜后蔬菜产量较普通光照膜可以提高25%左右。
无滴棚膜在配方中加入了特殊塑料助剂,降低了棚膜与水分子的亲和力,使得水滴落在棚膜上可形成流滴,滑落至大棚四周,可节约灌溉用水,减少成本。为避免棚膜受尘土、垃圾等污染,影响透光性,相关人员需要定期维护并清洁棚膜。
4.5 通风与光照
大棚蔬菜栽培通风透光性较差,为避免由于不良通风污染棚内空气环境、发生病虫害,需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蔬菜实际生长需求,适当通风,一般在棚口设缓冲间,放风口设缓冲膜,利用机械或人工等通风方式,增加棚内空气流通,提高棚内空气质量,减少蔬菜病虫害。
通风与否直接影响棚内温度,部分蔬菜对温度要求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蔬菜生长,导致蔬菜大面积死亡、烂心。
充足的光照可以提高蔬菜光合作用效率,增強蔬菜口感。因此在大棚蔬菜栽培中,需注意控制光照时长,根据蔬菜生长特性与实际情况,做好日常棚膜清洁与维护工作,并合理揭盖草帘,设置反光膜。随着季节变化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同,除太阳光外,可人为控制光照时间与强度,适当增加人工补光,促进蔬菜生长,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益。
4.6 温度控制
蔬菜生长受温度影响较明显,不同品种蔬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不同,在大棚蔬菜栽培中,应合理控制棚内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一般选择透光性较好的棚膜,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保证棚内温度,同时需注意棚膜的保温性,可应用无滴棚膜,保证蔬菜生长基本条件。冬季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减少棚内通风,或注入二氧化碳,并多层覆膜,避免大棚受损,达到防寒保暖效果。
4.7 施肥
合理施肥可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实现提前上市,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在蔬菜施肥过程中,需了解土壤情况及实际栽培情况,为蔬菜提供充足营养元素,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烧苗,以有机肥料为主,合理堆肥、施肥。为保障土壤肥力,需实时监测土壤状态,适当翻土,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疏松性,提高土壤利用率。
4.8 灌溉
结合蔬菜生长特性科学灌溉,注意灌溉方式、时间与水量,保障蔬菜健康生长,减少水资源浪费。目前常用的蔬菜灌溉技术包括膜下沟灌、膜下滴灌、膜下微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效果良好。
随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我国大棚蔬菜种植逐渐朝着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面积内蔬菜的产量与质量,且随着反季节栽培、无土栽培与软化栽培等技术的应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农户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基于蔬菜栽培过程影响因素,现代农业蔬菜栽培应合理选择蔬菜品种、提高土壤肥力、合理移栽幼苗、控制棚内光照与温度、科学施肥与灌溉、有效防治病虫害等,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