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运用

2023-08-28 22:08:50王冬梅
南方农机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机农民

王冬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在农业机械管理中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具有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等作用。但在农业机械管理实践中,农民的农机安全意识薄弱,且对农机检修保养的重要性认知不够,再加上农机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成效,造成了一定的农机安全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通过应用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提高农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农机生产安全。

1 农业机械管理面临的困境

1.1 农民的农机作业安全意识不足

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农业种植与生产中,从而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农业机械在实际运用中,受到农民教育水平、安全意识、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制约,导致了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具体表现如下:

1)虽然农村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民知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大部分农民在农业机械知识与操作技术上存在短板,再加上农业机械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增加了农业机械操作、检修、养护的难度,从而加大了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性。

2)农民的农机操作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作业知识匮乏,且对农机日常检修、维护的重要性认知不够,致使农业机械存在故障风险及安全隐患。而农业机械本身对于日常的检修与维护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以此保障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农业机械作业环境较差,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而农民又缺少检修与维护的知识,检修与维护不到位、不及时,机械零部件磨损及自然消耗过大,增加了农业机械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进而加大了农机安全管理的难度。

1.2 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主要是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两种形式,且农业机械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但无论农业机械为何种所有形式与何种类型,最终都是由农民进行操作。不同的农业机械类型,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知识、操作技能等均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农业机械的使用安全。然而,受到农村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农民使用及操作农机缺少专业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了诸多农业机械安全问题。

1)部分地区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方面,鼓励并引导农民购置农机具,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目的[1];但安全管理与技术指导等配套服务进度滞后,导致农民的农机操作水平不高,易产生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行为,甚至是盲目操作,这是引起农机故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部分农业生产相对集中,农业机械应用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如果农业机械为集体所有,农机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则成为农机管理中的难题。最后,部分农机操作的专业性强,而会操作的农民较少,降低了农机的利用率。

1.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组织缺失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在当前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趋势下,农村地区农业机械数量持续增长,农机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地区还未设置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不健全,致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各项工作与措施难以推进,造成农机管理上的漏洞。比如农机安全监管、农机使用安全培训、农机操作技术与知识培训、农机检修维护、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的不到位,易造成违规操作、无牌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变型拖拉机、农机超长时间与超负荷使用等问题,增加了农机事故风险。

2 安全管理模式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2.1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安全意识

政府针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但农业机械仍然存在不检审、不办证、不挂牌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农民在农业机械使用方面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工作,来强化农民的农业机械安全意识。

1)地方农机管理部门基于安全管理模式,针对农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淡薄与认知不足问题,将围绕农机安全生产,通过整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教育宣传方式,包括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发送教育宣传资料、开展普法讲座、利用地方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拓展教育宣传的范围,丰富宣传渠道及内容,将农机安全生产理念、相关法规制度、安全知识等传递给服务区域内的农民群众[2]。

2)积极培育农机安全典型、树立典型,以典型为标杆组织开展推广、交流活动,将典型的农机安全经验、做法等传递给广大农民,引导其学习、借鉴典型,以此规范其自身的操作与使用行为。

3)制定长期的教育宣传规划,根据不同主体,如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普通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农机系统内部干部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强化所有相关人员的农业机械安全意识,使各层级协同推进农机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2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农机管理队伍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需要制度与人力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撑,应以制度去指导、监督、规范、约束农机安全管理的执法行为与服务行为。

1)完善培训机制。基于农机安全管理的需要,以创建平安农机为目标,制定长效的培训机制,就农机未来发展形势、上级工作部署以及农机安全管理新措施、新政策、新知识与新技能等,及时开展培训以填补知识空缺,进而全面提高农机安全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3]。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工作人员为民服务以及服务大局的意识,督促其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机安全管理队伍,保障农机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完善岗位责任制。从上至下压实农机安全管理责任,同时因地制宜地完善执法管理制度建设,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执法的透明性与公正性。

3)完善制度建设。针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检验、登记、审核等工作,严格遵循《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为农机安全打好制度化管理基础[4]。

2.3 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拓宽管理服务范围

农机管理部门在农业现代化时代需站位高远,立足实践,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服务形式,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并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构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新格局,开创新面貌,推动农机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1)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提升农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先进水平[5],以增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服务能力,拓宽管理服务覆盖面。

2)确立法治化、社会化的服务观念,进行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由刚性管理向着服务管理转变,由路上管理向着路下管理延伸,采取精准、全面的农机安全管理措施,及时填补农机安全管理漏洞。在管理实践中,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执法,重视自身服务职能的发挥,而不是为了执法而执法,及时发现并排除农机安全隐患,做好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保障农机生产的安全,树立文明执法的服务形象。

3)农机安全无小事,农机管理需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农机服务形式的创新。从农机安全生产源头抓起,梳理农机安全管理任务清单,明确其中的重点工作任务,并针对农机合作社、农户个人、村集体等所拥有的农机,实行“一户一档,一机一档”清单式管理,提升农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化水平。

4)从社会化服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宽服务的范围,在开展安全宣传与警示教育的基础上,对农机操作人员、农机驾驶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6]。

2.4 整合涉农管理资源,落实基层网格化管理

基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面临的各项问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涉农管理资源,汇聚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站、农机站、农机合作社、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基层网格化农机安全管理格局,筑牢农机安全管理的根基。

1)建立乡镇级的农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建立村级农业机械“机长”负责制,由机长负责具体落实与推进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打造专业的农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农机信息、驾驶员信息,提高农机安全管理的效率。

2)由地方农机管理部门牵头,积极培育社会农机服务公司、组织或相关协会,增强区域内农机安全管理的力量[7],帮助其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给予必要的技术与人才支撑,使其成为区域内农机安全管理及服务链条上的关键节点,直接面向农民并为他们提供农机检修、维护、技术指导、安全隐患排查等服务,成为农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力量。

3)压实农机安全管理各层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采取绩效考核措施、激励机制、责任追究制等,逐级压实各层级的管理责任,约束其管理、服务、执法等行为。

4)在基层组织开展农机安全风险普查工作,查找高风险点,制定整改清单与责任清单,实现精准化、精细化农机管理;加强行政执法,警农协作深入农村开展农机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杜绝农机道路行驶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基层网格化安全管理的真正落地[8]。

2.5 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农业机械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难免发生故障、零件破损、功能性下降等问题,并且部分农业机械的技术集成度较高,需要专业的维修站提供维修与保养服务,以保障农机使用的安全[9]。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好农机维修站的质量管理关,保证农机维修的质量。

1)针对新设立的维修站,应对其实力、资质、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并对原有的维修站实行年检制度,保证其维修技术与维修质量达标;而对于审查与技术评定不合格的农机维修站,给出整改建议,如果整改后仍不合格,采取清理整顿措施。对农机维修站的修理人员,采用培训考核制度,鼓励修理人员接受函授、在线教育、在职教育等,考核合格后发放从业资格证。

2)组建农机维修监督队伍,有条件的地区可专门成立农机消费维权部门,接受农机消费投诉,处理农机维修消费纠纷等,起到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督与约束作用。

3)农机维修涉及零部件的更换,而部分零件的价格高昂,农机管理部门还需加强对农机零配件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10],重点检查农机维修站、农机销售企业、农机零配件销售商等,以避免出现假冒伪劣、安全性差的产品及配件,防止不合格的零配件用于农机维修,影响到农机运行的安全。

4)农机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监督、检查与审核工作,还需要为农机维修行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辅助其攻克技术难关,并组织维修行业内的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区域内农机维修的技术水平。

5)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和完善农机维修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并统一维修结算标准,以提高农机维修服务的质量,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的正常秩序。

3 结语

农业机械管理是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农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淡薄且认知不足,存在农机管理组织建设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农机管理的成效。因此,应在农机管理中充分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渗透到农机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农机管理与安全管理的深度结合,构建农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整合涉农资源与管理力量,进而提升农业机械管理的水平与质效。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农机农民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不一样的农机展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2:20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5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42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