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重庆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3-08-28 13:56
中国种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良田种粮耕地

汤 兰

(重庆市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408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粮食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重庆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激励粮食种植,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成绩十分可喜。与此同时,针对重庆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生产的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得利、地方抓粮有责的机制保障,从根上抓紧、抓好全市粮食的稳产保供工作[2]。

1 当前重庆市粮食生产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1.1 种粮土地“零碎化”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市总幅员面积90%以上。全市人均耕地733.7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7m2(1 亩)以下的耕地占80%以上;“鸡鸭地”“巴掌土”多,单户耕地分布在5 处以上的占50%,经营3335m2(5 亩)以下的农户有528 万户,占总户数的81.6%,粮食以自给为主,转化为商品粮的总量不大。

1.2 种粮效益“低收化”从土质看,全市的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0%,15°以上坡耕地占39%;优质耕地仅占28.1%,水土流失区域占总面积的31.3%,制约了粮食的优质高产。从收益看,传统种粮属于肩挑背磨的繁重体力劳动,实际收益较低。以垫江县五洞镇为例,全镇农业人口2.3 万人6700 户,实有耕地1600hm2,田土各半。种植水稻每667m2平均产量450kg,售价2.70 元/kg,收入1215 元,不算劳动力价格,刚需成本开支850 元(种子120 元,犁田、耙田、整田100 元,育苗、栽秧130 元,农药、肥料400 元,收割、转运100 元),净收益365 元,全镇800hm2的水稻一年净收益约438 万元。同理,800hm2的土地,如果全部种植玉米,每667m2平均产量400kg,售价2.8 元/kg,收入1120 元,不算劳动力价格,除去种子80 元、肥料770 元的刚需成本后,净收益270 元,全镇800hm2玉米一年净收益约324 万元。以此计算,全镇1600hm2耕地,种植水稻和玉米一年净收益共计762 万元,按一户普通家庭4 口人,最基本支出每人每年1 万元、每户每年4 万元计算,可以养活191 户762 人,仅占全镇农业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2.9%、3.3%;如果按面积计算,4万的纯收入,需要种植水稻7.31hm2或者种植玉米9.88hm2。这还是风调雨顺情况下的理想数据,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会减产减收。所以单纯的种粮收益远远无法养活全部的农业人口,这也是广大农民种粮意愿不强、大量外出务工的经济根源所在。

1.3 种粮农民“高龄化”当前农村种粮农民的年龄由“老龄化”向“高龄化”发展,而且后续乏人。以垫江县五洞镇龙滩村为例,全村5513 人,在家留守1746 人,占总人数31.7%,其中:20 岁以下657 人,占37.6%(绝大多数是学生和特殊群体);20~60岁192 人,占11.0%;60~70 岁550 人,占31.5%;70 岁以上347 人,占19.9%。全村20~60 岁的人员绝大部分在外务工,在家种粮人员的年龄集中在60~75 岁,平均约65 岁。由于他们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种粮多采用传统的肩挑背扛、广种薄收方式。60 后不愿种地,70 后、80 后不会种地,90 后、00 后没想过要种地,10 年或20 年后,谁来种地?谁来养活中国?饭碗怎样才能牢牢地捧在手里?这成了新的时代之问。

2 促进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牢牢把握住粮食生产的主动权,是新时代必须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要树立全局思维,坚持粮食至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的具体问题,实现高产稳产,以粮安天下、稳民心、定未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大局中岿然不动,坚如磐石。

2.1 培育新型种粮大户,稳固粮食生产主体在农村空心化、农民高龄化的大趋势下,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接续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发展职业种粮人,大力培养种粮大户已势在必行。粮食生产向职业化发展 实施职业种粮人培育工程,培养具有专业技能,适应现代粮食生产需要,专职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高水平劳动者。职业种粮人培育对象以扎根农村、热爱农业、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牵头人、农业产业工人和返乡农民工等为主体,统筹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大学(职业学校)系统学习深造、生产基地实作、知识更新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常规性培训与专题性培训相结合,确保学历教育、知识更新与实用技能提升相协同,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粮食生产的核心力量[3]。粮食生产向专业化发展 在不改变土地产权的前提下,制定更加有利于土地“三变”改革的引导性政策,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在更高阶段、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集约土地、种好粮食。全力支持农民合作社、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包地、多种粮、种好粮,由“生力军”逐步发展壮大为“主力军”。对确实无法承包经营的零星田土,由留守在家的劳动力自主经营,防止弃耕撂荒。要合理设置土地流转期限,规范流转行为,让种粮大户吃下定心丸,做到心中有底,能够放心大胆地去改造耕地、优化种植、添置设施设备等,杜绝短期流转带来“种一年算一年”的短视行为。

2.2 严格耕地保护措施,筑牢粮食生产基石万物土中生,有地才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提高耕地保护战略意识,进一步细化实施内容,坚持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和全市“两区”划定成果,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坚决杜绝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质量不到位、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切实做到永久基本农田绝不随便占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底线绝不随意突破,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基层党委、政府粮食生产的主体责任,完善土地监管和执法机制,严肃处理土地违法行为,让“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常态化、法治化,真正成为“铜牙铁齿”。

2.3 优化耕地整治手段,减少粮食生产弊端能排能灌、全程机械是良田改造的基本标准。由于重庆市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地块不集中,每改造667m2高标准农田需3000~5000 元,要比平原地区高得多。但实际投入中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区县不多,多数在1500 元的水平,再按最低价竞标下浮中标后,实际改造标准不到1000 元,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建成质量不高。甚至在改造后,因表土层未按要求处理,土质反而下降,与良田改造初衷背道而弛。建议要合理确定良田改造标准和招投标办法,杜绝不合常理的恶意竞标方式,确保良田建设质量。一是整合资金,有的放矢。打捆整合中央和市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土地出让收益、新增耕地收益等政策性资金,按照良田整治中“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升级改造。二是先建后补,有序整治。可以先引进业主再进行良田改造,将改造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良田改造中来。支持种粮食大户按照良田建设标准自行改造,验收合格后再予以补贴,实现良田整治行为和粮食生产要求的有机统一,既解决良田整治资金缺口问题,又可以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做到整治一个成功一个。

2.4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针对重庆高温、多湿的特殊气候,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开发培育适宜重庆本土的耐热、耐冷、耐瘠薄、耐旱、抗病虫害和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良新品种,促进粮食增产提质。加强“两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生产便道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设施农业,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稳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坚持“改机适地”“改地适机”相结合,提高粮食种植全环节、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费用,推进粮食种植现代化。积极推进“绿色水稻+”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高效模式,加强水稻和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2.5 完善粮食奖扶政策,激发粮食生产活力充分发挥金融与保险的政策合力,健全粮食生产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粮食生产风险防控能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建议粮食生产作为全社会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的重点支持范围,进一步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弥补种粮成本上涨的压力,稳定种粮收益,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制定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激励办法,适当提高主产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让政府抓粮有积极性、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做好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应与耕地用途挂钩,补贴方式可考虑由“有地农户”向“种粮农户”改变,多种粮多补贴、少种粮少补贴,撂荒土地和“非粮化”的不予补贴。还可研究种粮大户交售商品粮的直补办法,确保将各类政策补贴落实到真正的种粮人手里,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能。增强粮食风险保障 加大对粮食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粮食生产、购销等适当放宽信贷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制定粮油大户灾情保险专属产品,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提高保费财政补贴比例,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粮价波动的影响,助力农民保收增收。

2.6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粮食生产新貌产业融合发展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县城与镇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乡村以粮食生产为重点,乡镇以满足基本生活为重点,县城以满足美好生活为重点,做强县域经济,做美镇村环境,做实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抓好产业服务 努力改善粮食育种、生产、加工、运输、贮藏手段,积极开展粮食种子统供、病虫统防、微肥统配、技术统培等配套服务,形成“技术上有专家、经济上有实体、工作上有活力、建设上有特色”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粮食专业合作社及专业服务组织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 推进优质粮食主产区(产业园)发展战略,鼓励创建国家级(市级)农村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优势特色粮食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放心粮油”“免检产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绿色食品”,打造金字招牌,让好粮卖好价,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融合 畅通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融资平台,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农村,以股权化资本为粮食生产注入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聚焦粮食加工业,吸引粮食龙头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业主从事粮食生产、粮油加工和食品制造,延长产业链。注重粮食生产与文旅结合,让粮食生产和乡村旅游共同发展,促进粮食产业“接二连三”。

猜你喜欢
良田种粮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偶感
保护耕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良田育良种 迈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