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2023-08-28 13:31鲁宏璞
学苑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鲁宏璞

(贵州省安顺市凤凰学校,贵州 安顺 561000)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和其他学科明显不同。这门学科所教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实际,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来制定教学对策,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实现育人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进步,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还沉浸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虽然被灌输了很多知识内容,但是能长时间停留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不仅起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忽视学科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除了语数外三大主科之外,开始系统学习生物、历史、政治、物理、化学这些学科,除此之外还要参加体育、音乐、美术等兴趣学科的学习,其学习内容较多,课业压力较大,加之,此学科在考试中的占分比重低,很容易忽视《道德与法治》学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对此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阻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缺少学习引导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背景下,有部分初中政治教师认为要让学生自学,有的时候教师把该讲的讲完之后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学生在下面也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这和新课改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相背离。这主要是因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作用,贪玩的学生就把自学时间当作“开小差”的机会,爱学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放弃了深入探索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习质量。

(四)缺少内容拓展

道德与法治是和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教材课本上的知识范围,较少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去联系当时的新闻实事、政策法规、人文环境等,即使教学内容有些关联,也是比较浅显的,无法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内涵,这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了形式化。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法治意识、政治认同以及身心健康四个方面。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尺之一,在教学中是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德育引导,对其思想方向产生干预作用,引导其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学生。法治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知识意识,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会容易被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让其走上不归之路。政治认同是保证学生能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任中国的制度,形成民族自豪感的基础。身心健康是学生能健康学习、积极向上生活的保障,是教育最直接的培育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对其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对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也能产生积极作用。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要求制定长期或者短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以制定的目标为方向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目的,把握学习重点。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制定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是《中学时代》,可以先把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有目的地去学,使得学习效率更高效。同时,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要对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在学期测评之前帮助学生理清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弄明白整个上学期的学习方向。同时,为了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对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整合和延伸,对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定新的目标,给学生一些新的尝试和体验,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意义。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会习惯性地将知识引入到法律层面,让学生去探讨,这虽然能起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但是又由于缺乏真实的案例或者教师提供的案例不那么吸引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只会表面理解,无法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让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课本教材的要求下,还要根据学生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产生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心中有法》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完全脱离教材,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展开综合讲解,用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当一个个懵懂的少年由于不懂法而走上不归路时,引发学生深思,激起其学习法律知识的意识,对避免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多样化教学手段,展示学科特色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当代初中生的心理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体现学科教学特色。

1.分析新闻时事,让学生自主思考

初中生已经处于接近成年的阶段,其对社会的认知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一部分取决于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媒体新闻的影响而获得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时事点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核中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展开新闻时事的分析与点评教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时事点评时要尽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根据所学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反馈,让学生总结点评经验,提升能力。例如,根据2022 年我国冬奥会火种灯的设计来源,结合时事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展开点评。在点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和学科教学相关题目的关键点,显然“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中的关键词应该是“中华文明”,因此抓住这一重点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得出两个答案知识点: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然后在将每个知识点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进行具体分析,得出详细答案。这样的点评会完全契合出题要求以及需要考核的学科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给学生起到“催眠”的作用,就像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却在台下“趴倒一片”。而提问是在课堂上最能让学生“提神儿”的手段,特别是突然间的提问。因为在课堂上,当学生听得飘飘然的时候,教师突然提到某位同学的名字并提出问题时,就像给他泼了一捧冷水,瞬间让其清醒过来,并整理好思绪展开思考,为后面的集中精力听课做足准备。同时,这也能给班级上其他学生提出警示,“教师会随时提问到我,我要打起精神认真听课”。这样的提问方式,让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变得严肃、认真,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一堂课教师总是这样突然提问,学生就会摸到规律,其产生的效果也会下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堂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汲取知识,转化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

3.烘托学习氛围,产生思想共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烘托出积极的、愉快的学习氛围就是一堂课成功了一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级如果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偷懒,就会影响其他大部分学生。所以,烘托课堂学习氛围,需要落实到班级的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产生思想共鸣。例如,在上课初始,用多媒体网络点名的方式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展开三分钟的新闻演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任务的布置会让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努力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演讲做好准备,不仅调动了班级上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还会在课堂的开始起到活跃氛围的作用。再如,当课堂进行到一半的时间时,有些学生开始疲倦,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兴趣度降低,这时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学氛围,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小组人数不限制,讨论的主题是和本堂课教学相关的知识。如教学《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时,课堂初期可以把“为什么要保证国家利益至上以及保护国家利益的各项举措”这些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小组里,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对其他组里的观点产生质疑,并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而产生思想共鸣,巩固课堂所学。

4.理论结合实践,拓宽学生思路

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只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索的大门。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能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理论知识作为有利武器。因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在生活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擅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能用课本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其次,用实践证明理论,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园区,让他们了解生产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课本上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相关知识做出调查分析。最后,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交流讨论等方式去分析社会现象、认识社会事物、解决实践问题,从而在学生思维中产生内在认知,提高思维水平。比如,在学习“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用法律手段予以维护和捍卫”这一相关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调查任务,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相关事件展开调查,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打开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路,准备把握学习重点。

(四)开展多元化评价,彰显核心素养

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测评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来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其中。因为本学科以背诵记忆和理解为主,在考试测评时只能体现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评价信息,只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高低会打消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多元化评价可以包括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传统教学的弊端,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能从本学科学习中收获人生体验,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