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8-27 16:38:53张金霞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事业单位监督

张金霞

一、前言

近些年,我国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管理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应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社会公益服务水平,以此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并满足社会大众各项需求。但是需要注意,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应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为突破点,选择多样化的改进措施,通过协同管控各项风险,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目标。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主体单位采用制定制度、发布措施等方法实现控制目标,能够合理规避与处理主体单位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各类风险。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基础性,能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单位管理目标顺利实施,经营目标有效实现。此类整体保障体系主要由内部控制、审计、信息链与监督等方面构成,集管理、财会制度等为一体,是决策、管理与监控系统。想要推动事业单位顺利发展,必须高效运行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是主体单位内部开展的一类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监督活动,主要用于审查、评估各类经济活动、内控活动的合规性、有序性与效应,以此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非常密切,需要深入分析[1]。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都隶属于事业单位管理领域。依据二者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审计是控制过程之一,也是创造与优化单位控制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想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以内部控制为前提,帮助事业单位行使权力、履行职能、承担责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控各项经济活动并召开相应会议,能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并约束其行为,提高基础建设与社会服务水平,明确资金流通与应用情况符合合同标准。同时,也能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平台,方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沟通与交流,鼓励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决策,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方案,从而提升内控水平。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明确业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科学评估为内控工作提供相应信息数据。内部审计工作能增强内控的实效性,掌握风险因素。领导层可利用内部审计文件以及相应数据资料进行战略决策,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与社会公信力。

其次,开展内控工作时,内部审计也是再控制手段。在事业单位整体工作体系中,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承担着监管职能,不容忽视。在单位内控系统中,内部审计处于核心地位,既能实现内控目标,也能不断优化单位内控组织架构,从而提高内控质量。应利用内控工作制定与细化审计任务,进行审计规划。通过加强内控,提高审计效果。通过内控审计监管内控程序,增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目标开展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内控工作。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

提高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水平,实现二者协同治理,必须有效处理内控意识薄弱等问题。此类问题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就是财务管理制度,未能根据现实状况针对性制定内控制度,仅用财务制度代替,阻碍内控工作顺利开展,逐渐出现了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及其相关工作不当等问题,加大了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需要承担更多损失。第二,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深化内控工作,真正理解内控内涵,在制度设计、内容深化、范围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存在上下级沟通壁垒,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资料等,不仅降低了内控价值,出现问题时还无法确定各部门权责,影响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与经营业务[2]。

(二)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离不开相应制度保障。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体系,加大了各项工作的风险。例如,财务部门开展工作时,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保留传统的财务制度,未能将内控工作融入其中,变相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常存在超额支出等问题。对于资金控制,缺少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的约束制度,多样化、复杂化财务问题。究其原因,未能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阻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内部审计环境建设不到位,让内控工作浮于表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任务是管理单位业务、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但此项工作推行受阻、范围小,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规章制度缺失、不够完善。虽然少数事业单位制定且运行此类规章制度,但缺乏合规性、规范性,套用模板、脱离实际、操作简单,不能妥善运用监管手段进行完善。

(三)审计机构设置存在问题

在事業单位中,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由此可知,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察部门,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专业性,主要负责监控与评估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等,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审查活动内容。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既要立足实际,客观评估业务活动、流程以及成果等。也要引进先进技术,搜集与分析信息数据,提出值得参考的意见。当前,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结果精准,防控弄虚作假等行为,各事业单位应专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结构单一,仅由主管部门组成。另一方面,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由财务人员兼任。

同时,受传统管理意识限制,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将财会工作定义为账款记录等,未能深入了解内控制度组织结构,资金有限、人员不足、岗位重叠,不能有效落实权责。

影响内控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因素之一就是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体系有待完善,虽然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中调取监督人员,但是此工作缺乏独立性。同时,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置专业人员,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未能根据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现实情况制定相应规划,评估不够公平、透明。再加上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缺少新认知,依靠政府资金拨款,财务部门仅承担资金预算、运用等任务,忽略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纪检监察一类工作,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发挥职能。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职能由多个部门承担,缺乏独立性,难以发挥应有之作用[3]。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解决对策

(一)深化内控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1.强化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在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必须推动事业单位完善内控体系,支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如今,面对内控意识淡薄等问题,会影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阻碍二者协同。应先从思想层面上入手,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转变思想态度,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配备专业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并科学分配任务。在内部控制的推动下,优化内部审计职能,朝着服务管理方向发展,重点考虑组织治理与内控审计等方面。结合内外部监督,将监督工作贯穿于事业单位管理全程,不断优化预算、资金管理等,制定财务决策等制度,能规控财务风险、发挥监督效力,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4]。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应加强财务管控,防控财务风险。应合法、合规开展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并向各部门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应保障事业单位基金安全,维持收支平衡,通过深入分析基金运行情况、效果等,提高基金应用效率。采用科学手段防控基金风险,增加基金效益。此外,还应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业务工作,加强各业务环节监督。其次,应加强业务流程控制。如今,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蓬勃发展,其业务活动构成了完整的业务链条。应根据业务关键点开展内控工作,掌握业务内控的重难点,从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方便后续管控、监督与评估。应根据经办、管控等业务流程,设置关键控制点,规划流程范围、明确权责。再次,应加快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速度。将涉及事业单位业务的各类信息数据汇总到统一平台上,快速传播、高效共享,以此推进科学决策。

(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加大预算与资产管控力度

如今,在内部控制与审计领域缺乏成熟、完善的法律制度。事业单位应依据真实情况,如管理情况、业务需求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内部财会制度,能将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连接成一个整体,处于统一的内控体系下。受上述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忽视内部控制工作,即使部分单位建设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无成熟理念、经验与模板可借鉴,仅能根据现有政策、规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尝试与改进,认真对待问题并进行动态调控,制定内控制度。

同时,在相应制度与体系的保障下,还应提升内部资金管控水平。将人放在核心地位,制定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保障、考核等作用。掌握事业单位资金情况,事业单位应合理调整预算范围,控制普通项目追加需求,将资金收支纳到整体管理体系中,了解资金收支具体情况并进行监控。还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规模扩大、预算范围扩大,要采用多种编制方法,畅通上情下达渠道,既要整合资金,也要合理使用,

(三)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内审职能

事業单位内部审计是再控制手段之一。要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保证内控与内部审计协同发挥作用,事业单应根据现实需求与具体情况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以此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让内部审计成果惠及内控工作并提供有效数据。第一,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后,事业单位应科学规划岗位、职能等,为满足工作要求配置工作人员、划分权责,有力支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为其创造更加严谨、有序的管理环境。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权威,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第二,事业单位应借助内部控制力量设定,优化内部审计功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精准定位,下放权力,让内部审计机构能获得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认可。给予审计人员一定的监督权、评估权,将内控工作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由此将内控工作及其成果置于内审监督体系下,增强内部审计的执行力[5]。

(四)协同管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加强监督体制建设

无论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是审计,都离不开监督。一方面,应协同发展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促进二者相互配合、影响,发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作用。要求事业单位遵守相应政策法规,有序开展管理工作。管理层应认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并加以运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也能方便开展监督工作。同时,进行内部审计时,事业单位需掌握内部财政收支情况,利用监控手段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根据数据资料评估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针对性提出改进对策。举办年度审计会议,报告上应包括事业单位工作评估、内控工作效果等,通过评估结果进行人事调动。应增强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利用监督数据进一步评估内控体系。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全程跟踪,保证审计质量。此外,还应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极高,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设定培训课程,能够培养出复合型的内控与审计人员。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派遣负责人到优秀单位学习吸收经验与成功模板。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增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系统的协调性与配合性。制定奖惩机制,激发工作热情,营造开放进取的审计氛围,鼓励职工主动学习、自主完善。对于拥有良好成绩与效能的职工进行奖励,对于懈怠敷衍的员工给予惩罚,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等现象。

另一方面,应制定与完善监督体制。协同发展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能打造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而有效监督也能加快二者协同速度,提高协同效果。对此,事业单位应正确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为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坚持一定标准与原则,让各部门积极沟通、相互配合,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内部审计效果。事业单位也应加大内审力量建设,支持内部控制监督。要提高对内审队伍配置的重视程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兼顾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在保证内审人员独立性的基础上规范其行为、约束其操作。利用考评工作及时发现内审监督的问题,长期跟踪,针对性解决,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监控,真正发挥内审监督作用。

五、结语

综上,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评估、严格监督,能明确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掌握财务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完善内控制度与优化内控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质量。对此,事业单位应推动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立足于二者运行实际,从意识强化、体系完善、机构建设以及监督管控等方面入手,在二者相互影响、约束过程中,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引用

[1]李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重点与应对措施[J].当代会计,2022(10):106-108.

[2]王晓.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22(4):123-124.

[3]黄斐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对策[J].财会学习,2022(1):123-125.

[4]赵长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J].财讯,2022(3):184-186.

[5]唐大鹏,常语萱,王伯伦,等.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建构[J].会计研究,2020(1):160-168.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事业单位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