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方强 王颖 郭睿
一、前言
财务管理所具备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日益凸显出来。其中,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是具有关键地位的,其能促进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控制以及规划的有效性,财务管理建设的完善是离不开预算管理这一环节的。设计预算维度、构建费用控制平台、对预算进行动态化监控是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活动和预算资金收支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方式。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及评价流程方面实现动态调整与监控,并对预算管理的相关财务信息系统进行不断优化与设计,从而实现一体化信息建设,规避预算管理过程中承担的风险,有利于资金支出绩效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的必要性
(一)增强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整体的资金收支过程相对比较分散。在事业单位内部各部中有各部内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其中资金的来源包含了财政拨款以及非财政的收入部分。而资金的支出也可以分为专项以及非专项的支出。而且,由于以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专项资金占比较大。当财务监管制度不够健全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资源浪费等现象,加之资金调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基于此,事业单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对自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进一步增强。通过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的建设,事业单位能够将经济活动中的所有环节的资金使用进行预算,并基于此得到整体经济活动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相关数据,并对资金使用的目标额度进行规定。而事业单位也可以在目标额度出现不相符的情况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并对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及时的解决,实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二)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流程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展开会计监督的过程中,一般会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进行,而对会计事前、事中监督的重要性给予的重视不足,从而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产生不良影响。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能够实现单位内各单元之间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让那些只要是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联的预算,于发生之时就会被立即记录到预算管理系统中,使经济活动的资金收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而不只是仅仅被记录。充分发挥出会计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的作用,切实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实际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按照既定的核算程序开展入账报销工作,在违反程序的情况下,数据无法进入账目。如此一来,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及事中监督的进程则会加快,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是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财务管理也是单位日常管理工作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加强一体化的信息建设能够促进预算的有效分析与执行,规避预算执行不严等问题,以此达到让管理计划落到实处的目的。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基于预算管理对预算目标进行充分的贯彻落实,科学合理地规划费用使用。事業单位开展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领导层对资金收支统筹管理的水平,促进财务管理角色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并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实现财务管理质量的优化提升,保障预算的全面落实以及事业单位内部的清正廉洁,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面对现阶段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程度逐渐增加。同时国家也在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程。事业单位也应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单位内各项活动发生的整个过程由事前到事后的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对单位内所有活动所使用资金收支进行预算。因此,通过开展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可以协同预算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三、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系统缺乏协调性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都逐渐开始关注单位资源管理。为实现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也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基于单位内部发展运行的资源管理计划。同时建立了ERP管理系统,便于不同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但ERP管理系统是一项操作相对较复杂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有部分事业单位跟随管理发展潮流引入ERP管理系统,但却缺乏对该系统的全面了解与熟练掌握,忽略与预算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整合,仅仅与财务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系统进行了连接,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系统无法与其他系统之间实现良好协调运行,不利于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全面性的实现。使得以期通过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的建设难以为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提供信息支持,无法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
在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经常会出现多种因素影响执行质量。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实现信息化程度的普及,而且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也缺少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从而导致单位内在实行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接收数据信息,导致预算管理作用无法有效实现。而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也影响到事业单位预算规划编制的合理程度,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办法建立科学的预算数据对比模型,只能借助以往年份的预算数据信息来与本年度的预算支出数据进行主观对比,也无法对预算数据结果实现精准计算。此外,预算审批环节的流程不合理,预算管理由单位相关负责人主观审批拟定,预算审批环节的主观性极强,缺乏相关技术审核与评估的支持,主观判断出现偏差时也无法及时被管理信息系统纠正。事业单位在对预算评价流程的控制方面忽视了预算评估,甚至在经济活动发生事后进行预算评价,削弱了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约束能力,导致预算执行与经济活动开展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使事业单位的潜在财务风险激增。
(三)信息化建设覆盖度低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基于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对预算管理的掌握和了解不全面,仅仅管控资金收支预算。但对于单位内其他的经济活动却视而不见,多进行片面的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内各项经济活动覆盖度不高,预算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难以在单位内实现全面顺利地开展。想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控制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的作用,就必须把单位内的各项经济活动整合纳入到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进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有某些经济活动不确定归属性,经常会由于一些项目已知但却出现的未知因素而打乱执行的进度,使得最后的预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资金收支预算数据信息之间存在出入,预算管控盲区产生,编制的最终年度预算无法获取对单位经济活动数据的精准预测结果,对单位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产生了不利影响。预算管控无法达到全面性覆盖,无法覆盖考核整个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过程,导致单位只能识别出片面的潜在风险并进行管控,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显著增加。
(四)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随着财务会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已经成為制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模式,在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执行时,往往利用有效管控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专业的信息化财务人员非常缺乏。加之受到传统观念以及工作模式的影响,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的实践和理解经验不足,快速吸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对一体化信息建设管理的执行有效性能力较差,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无法在单位内得到应用,在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进程中难以较好地融合信息化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技能,阻碍了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进程。
四、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整合财务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为实现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就必须应将预算管理工作应用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预算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借助ERP系统辅助单位管理工作,加强ERP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在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使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保证系统协同平台系统之间的有效关联程度,让ERP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ERP管理系统能够统一协调管理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系统。同时,事业单位在审核预算时,应当对涉及资金支出相关的费用报销审批程序进行严格的管控与执行,遇到问题时及时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基于其他部门所提供的信息对实际预算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全面对接、整合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增加预算系统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增进单位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使各个单元都能够发挥出自身优势,进而保障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预算管理作用得到显著发挥,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二)优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能够改进预算管理的方式,进而实现预算精细化发展。需要细致梳理和分析事业单位内的各项经济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对各种具体类别的资金活动构建出对应的预算管理模型,依据预算管理模型科学分析与预算单位内部的预算收支状况,以此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控提供更加科学与规范的保障。其次,依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征和性能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事业单位的审批管理系统,规范审批负责人和相关操作人员对预算数据的对应使用权限,增进预算审批体系的系统完善程度,以此来打破以往事业单位预算审批中由负责人进行主观审批的弊端。事业单位依据各单元的信息数据进行预算审批,及时核查相关预算金额。同时,单位内预算审批系统也会退回审批预算不合格的申请并使其进行修改后才能继续提交进入下一流程,使得预算申请在符合具体要求后才能通过审批,这样保证了预算管控的严格力度。最后,事业单位应增强预算评价的信息化建设,使预算评价贯穿于整个预算管控过程当中,杜绝单位内部出现违背预算的行为,利于预算不足之处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整改,利于评价系统的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扩大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发生的各项资金活动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开展预算管理的目的即对事业单位内各项经济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存在预算财务管理范围过于片面等问题,进而导致某些经济活动成为了管理上的盲区。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对预算财务管理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大,把单位内部所有业务往来全部涵盖到预算管理工作之中。事业单位在扩大预算管控覆盖范围时,应增强单位对预算管理的了解和关注度,由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预算管控的良好效果。同时,对于那些收入或支出资金数目难以准确预测的业务活动,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明确单位内各岗位的责任和职权,积极构建事业单位全面风险防范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综合考虑单位内部资金收支状况,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规避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实现单位资金流动数额和方向的有效管控。此外,事业单位应在执行中进行问题纠正,对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以达到对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进行延伸的目的,促进管理即时性以及有效性的增强,从而使预算管理的控制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最终让事业单位预算财务管理工作能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
(四)提高预算管理人员能力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信息建设工作渗透程度的逐渐提高,对财务会计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充分发挥预算管控职能,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的优化提升,事业单位需要拥有专业素养强、能力技术高的复合型预算管理人才团队。为切实提高预算管控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全面做好相关财务人员的选拔工作,积极选拔那些具有资格证书以及较强信息化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高水平财务人员。同时,也要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水准进行保障。在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可以对线上培训和线下考核的模式进行运用,积极对相关人员进行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并为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学习资源,充分运用各种途径以实现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培训内容方面也应涉及到对信息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操作灵活与熟练程度,并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财务掌握状况的考核,以保障其对单位内预算财务管理规范与制度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此外,单位还应积极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充分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保障单位预算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建设的完善性以实现更好发展,基于预算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则是实现更好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基于此,事业单位应给予预算管理更多重视,使其在完善内部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优化整合财务管理系统,并切实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并逐步扩大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覆盖范围,充分保证以预算管理降低事业单位内部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有效管控预算执行的积极作用,保障预算管理发挥管控作用,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引用
[1]杨建慧.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分析[J].今日财富,2021(22):121-123.
[2]李珊珊.试议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J].商讯,2021(29):46-47.
[3]刘鹤.浅谈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J].中外企业家,2020(19):40.
基金项目:系广东省教育会计学会“基于预算管理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与探究”(编号:JY2022-9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