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何燕杏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管理逐步国际化,会计行业也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如何构建高职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引进国际证照项目以及促进国际课程体系“本土化”,是目前高职院校相关专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文章基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探讨“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路径和成果,其立意、过程和成果均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会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0-0108-0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广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从西南到西北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随着与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多,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广西企业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时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际化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相关人才供应缺口巨大。本文拟探讨“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新方向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数字化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复苏的着力点,如着力推进各行各业在人工信息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并以区域为模块协同并进,使中国与东盟各国达成互联互通,并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扩大开放格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化数字经济的发展格局明确了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我国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
(二)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数字化转型对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方向。而移动终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广西区域经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同时也重塑着我国会计行业,这无疑是另一场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巨大改造。社会大变革时代下的数据技术发展,如大数据技术等促进了企业内部环境的改造升级。企业财务变成了企业内部工作运转的关键纽带,并关系到企业采购制造、管理营销等重要方面。数据企业时代发展的趋势以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为主,财务信息是整个企业工作的关键纽带,并关系到整个企业采购制造、生产等业务,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以财务管理的电子化转型为首,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领域的数据处理中,如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管理、会计预警等信息的有效运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更高效传递与共享,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面对来自智能机器人与共享经济的巨大挑战,会计行业对基础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具备综合数据分析和管理控制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校)按照“有国际视野人才、有国际化课程、有跨国企业合作、有国际合作项目、有国际合作成效”的发展思路,根据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结合学院区域办学特色,打造国际化会计专业品牌,培养出具备广西区域经济特色且具有国际财税职业资格的会计国际化人才,为本土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的“走进来”提供人才保障。
(三)“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财务管理风险对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新标准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国际合作视野下受到诸多限制,中国企业要想顺利进军国际市场,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财务处理能力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做支撑。财务风险使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较为艰难;会计政策的风险容易使企业在执行会计决策时出现意见分歧,造成核算管理的失误;资金管理的风险主要是受海外资金安全管制等,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扩大;税务管理的风险包括企业的双重征税和税收“歧视”等,阻挡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且由于一些中国企业缺乏对国际税收政策的了解,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此外,文化的差异、市场环境的多变性等客观因素都是国际化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所要面临的挑战。除此之外,企业在对海外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调配时,企业人员的国际思维以及国际财务工作能力都会影响其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应立足中国经济的发展进步与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顺应国际社会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2]。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教育水平,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和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应对国际竞争,适应国际认证体系,同时引进国际专业资格证书项目,旨在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和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引进高水平专家和高质量教育资源,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强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市場开拓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度。
二、“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确定适应当前广西经济发展需求和会计发展变革的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西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地域对会计国际化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该准确定位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对100家有东盟进出口业务往来的广西本土企业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等五方面入手进行了“中国—东盟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问卷及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归纳总结出适应当前广西经济发展需求和会计发展变革的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发展需要,在国外企业开展会计业务,掌握中国国际贸易、会计制度和标准、法律和税收制度,熟悉东盟语言、东盟文化、市场规则和会计事务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
(二)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优势,引进国际财会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及学生国际职业证书需求的充分调研,分析总结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及学生对国际职业证书需求的关注点,再结合“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我校对高职院校国际职业证书引进条件进行研究论证,从不同需求主体出发,制定符合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证书引进标准。我校自建校以来,积极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服务,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课程得到了多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构的认证。专业群根据《国际职业证书引进标准》,在众多财会类国际职业证书中进行选择分析,通过调研和访谈,确定国内外企业对国际专业资格证书的接受情况,以评价国际专业资格证书的活力和有效性,进一步选取项目并优先引进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实践验证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标准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国际职业证书引进标准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并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并给予学分,一旦学生通过相关的课程考试就可以予以颁发资格证书,并给予成绩认可,构建起广西特色会计专业的“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同时,专业群利用“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机制,以我国企业的用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研究所合作共同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若干小指标进行“本土化”植入,既涵盖了国际相关领域先进的经验、方法,又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3]。此举满足了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需求。此外,顺应时代发展,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培养具备数字信息化技术、创新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技能,更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的人格品质。与此同时,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要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就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等,更要具备优秀的外语沟通能力。因此,基于广西面向东盟的发展定位,专业群还开发了符合广西区域经济特色产业需求的国际化课程,如语言、国际商务礼仪、会计专业外语以及跨境电商等课程。
(四)校企共建国际化“双师”师资队伍
我校坚持学校企业合作政策的“以服务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以共建高质量的国际职业“双师”队伍为目的,创新学校企业合作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国际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关心和支持当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专业群每年至少派出5名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到国外学习进修以及完成国际财会证书的培训认证。其次,专业群每年至少安排5名教师到涉外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岗位的顶岗实践或参与合作企业的涉外项目,熟悉企业涉外业务流程和职业岗位的业务操作,提升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再次,定期安排一定名额的专业群教师参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开展的职业技能实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操作技能。最后,专业群还公开向社会招聘多名精通一种东盟国家语言并在当地有财会工作经验的企业导师。
(五)构建“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阶段式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的阶段式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司与学院联合培训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员,根据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职业能力特点,通过定期赴外公司进行跟岗见习或企业实践学习,逐步完成职业角色转变,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现代化财务职业能力、企业管理意识与专业技能[4]。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对学生的教学采用工学替换模式,除不能替换的学分理论和思政课内容需要和其他同学同时学习外,学生在其他时间(包括寒暑假)均为公司雇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接受实践课题教育。日常参照公司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场景。其次,企业根据业务需要,不定期将学生带到大型涉外企业进行阶段性训练。如由企业导师及校内导师带领学生到东兴口岸保税区外贸企业、广西农工商集团等企业完成企业委托的账务、税务托管业务。最后,学生除了在“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和企业进行实践,还需要定期参加专业涉外财税知识更新、企业文化、国际社会礼仪、国外沟通与协调、职业规划等培训。
(六)搭建社会服务体系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经济交流的核心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具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的需求同样也越来越大。因此,职业院校应依托市场环境需求,提升自我的市场竞争意识,在社会培训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从“工匠精神”出发的师资队伍强化方面进行突破,提升自身教育内涵,增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做法有如下三点:其一,整合多方优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如我校通过与企业、培训机构、教育协会等多方进行资源合作,共享优秀资源,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证书技能培训等。通过专家讲座、企业实践学习、技术合作共享等方式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组织线上教学,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其二,迎合国际市场需求,加强专业规划和建设。完善会计专业建设能够使高职院校更进一步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从而培养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为此,一方面,职业院校应通过不断激发会计示范专业教师的教学潜力,突出教学精品化课程,并将其作为精品培训课程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应瞄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市场需求,按需开设培训课程,逐步提升其在社会培训中的影响力。其三,深化“工匠精神”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服务中,培训教师队伍的素养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提质培优”一直以来作为职业教育的先驱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尤为突出。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在社会职业培训课程的教学中,培训教师也应该具备“提质培优”的教学意识,并不断深化社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質。
三、“立足國际视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果
(一)引进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职业资格证书,成立广西首个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培训(考试)中心
根据财会类国际化项目引进标准,专业群引进了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培训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引进,由美国财务(金融)与投资协会(FIA)组织培训、考评并颁发证书。美国财务(金融)与投资协会专门从事财经、金融投资行业从业高级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研究,高级从业者交流研究,专业流程/技术标准研究,促进财务管理的全球化研究等。该协会在金融和金融行业人才培训标准、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评估方面具有较大发言权。我校通过了美国财务(金融)与投资协会的考核并获得授权,设立了广西首个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培训(考试)中心。
(二)开办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际财会证照方向),实施具有广西特色的国际证书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校会计系开办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际财会证照方向)。该专业方向利用“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标准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加工处理,融入符合中国财政部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满足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既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经验、方法,又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此外,结合“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我校开设了“会计+”国际通用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国际商务礼仪、小语种、涉外会计、国际贸易、跨境电商、会计专业外语和东盟国家会计规范等课程[5]。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及证书课程互换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三)建设一支国内外认可的国际化创新教学团队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组建了一支国际管理会计创新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留学归国人员占比高达 90%。创新教学团队派出 8 名教师进行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培训,考取国际管理会计师( FIMA)高级证书。这些团队教师负责学校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项目线下培训课程的教学,同时承接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证书项目的社会培训。另外,国际管理会计创新教学团队与有关国际教育企业合作,面向东盟国家职业学校学生、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国内企业的海外员工开展预算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基础、中国财经技能等4门国际化管理会计课程的在线培训,团队教师们全程用英语与东盟国家的学生沟通交流,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反馈,教学效果显著。
(四)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会计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初见成效
为了更好地完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企业实践输出路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与国际金融外包服务公司及广西多家进出口服务公司签署了共同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的校企合作协议。对获得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证书的学生,全部推荐到银行从事银行数据录入审核、大堂经理、大堂引导员和账单分期业务等工作或到广西东兴口岸保税区外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学生可继续留岗正式入职。通过两年的建设与推广,专业群中考取国际管理会计师(FIMA)证书的学生逐年增加。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也日益增多,开创了一条具有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下,高职院校人才“走出去”成为社会人才流动的常态。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营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路径,从学校、社会、企业三方视角对应用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职业教育立足国际视野、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郑义,金濯.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6):97-101.
[2] 郑亚莉,魏吉,张海燕,等.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2):92-96.
[3] 李瑞萍.高职院校推行LCCI国际职业证照考证项目实证研究[J].现代交际,2017(2):5-6.
[4] 王晓洋.“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67-70.
[5] 杨继杰.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20(5):21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