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宏娟 滕州市自然资源局
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中,全面预算管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确保相关业务顺利开展。单位管理人员除了要加强内部管控,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外,还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来提升预算管理效果。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全方位地分析内控问题,并制定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便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单位的业务、财务等进行全面预测,通过对物力、人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单位实现预期目标,并在规范化的绩效管理机制下跟踪目标,落实内控制度,控制经费支出,从而实现各项事务的管控目标。作为一种有效的内控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各项业务结合在一起,促使单位实现全过程管控的目标[1]。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改善内部管理现状。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提高财务信息的精准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全面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途径
全面预算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各项内控活动的推进提供了途径。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就要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发挥出融合性、全面性管理的优势,利用全新的管理手段优化资金配置、高效处理管理信息和防范财务风险。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贯穿于单位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加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参与和控制。总的来讲,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融入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
2.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能够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其实施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内部控制包括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和交流等要素,在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经由全面预算管理融合各要素,使全面预算管理渗透到每个内控环节,及时反映各部门和员工的情况。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将各要素用于全面预算管理中,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从以下方面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便利[2]。首先,加强综合管控,制定岗位责任制,完善岗位配置,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创设条件。其次,制定风险管控制度,精准识别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控方案。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了解不足,主要表现为:(1)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编制不合理,甚至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相脱节,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操作性。(2)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工作重点侧重于财务收支预算,忽视其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未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更没有做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行。(3)有的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只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范畴,和自己的关系不大,因此不愿意参与这一工作,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现阶段,虽然行政事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上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尚未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影响预算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更无法在预算执行和监督措施的协调下,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部分单位在探索内部控制环境时,不重视绩效管理模型的构建,缺乏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及结果的展示,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无法获得理想效果。另外,个别单位虽然有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意愿,但对于预算管理目标的构建是否合理缺乏关注,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不重视内部信息的沟通价值,忽视全过程监管,致使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和预算执行情况不符,无法在明确预算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最大问题是相关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1)在全面预算管理上,很多单位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多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限制了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协调等作用的发挥[3]。(2)在内部控制上,很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表现为:责任制度不完善、监管措施流于形式、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是财务支出、成本费用等,还包括人力资源、投资项目等。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使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但目前来讲,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多数情况仍使用滚动预算法,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降低工作的整体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缺乏对信息化预算监督平台的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适应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1)在信息系统设置中,缺乏对内控流程再造需求的重视,未总结内控制度的问题,致使信息系统无法灵活运用先进技术,无法为预算监督平台的优化提供帮助。(2)虽然个别单位调整了内部控制方案,但并未对财政预算监管措施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未及时总结预算资金的应用条件,导致资金流向的管控方案无法得到优化,难以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3)部分单位未全面认识信息化监督平台的作用,不重视信息资源的传递情况,导致信息迟滞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单位部门、项目多,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的审批情况,导致审批流程和财政拨款出现差错,造成资金浪费,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个别管理人员由单位领导担任,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部分员工未接受岗前培训,无法在第一时间熟悉岗位工作,再加上现有知识体系的陈旧性,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及质量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内控水平,必须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要立足于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编制预算方案,合理设定工作目标,使用符合单位业务特征的编制方案,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的设置,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纠正员工的错误观念,并引导员工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同时,发挥出单位领导的核心作用,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并基于各部门的内控建议,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相互融合,以便优化和改善内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只有积极构建内控环境,才能在有效协调预算管理活动的同时,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和改良措施的重视度,特别是要总结预算编制及监督结果,凸显环境因素在内部资源优化中的价值,为内部控制方案的优化和调整提供支持[4]。此外,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经验的研究,及时总结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因素,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在现有的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上,根据单位情况、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优化,构建符合单位实情、涵盖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内容的组织架构,形成有效、完整的制衡机制,确保两者有效衔接,继而提高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质量。
在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时,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用规范化、合理化的制度来约束预算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在部门成立预算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并做好编制预算方案、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同时,加强和审计部门的联系,定期考评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权责一致的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和利益关系,形成科学性的制衡体系,减少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等情况的出现。(3)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引入其中,在全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单位的激励效用,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率。
(1)完善预算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是首要任务,也是单位把控自身运行的过程。在预算方案编制过程中,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和战略需求,依托业务运营、内部环境等要素,科学设置预算目标,在年度预算方案的制定中,逐层分解,并将其落实到各部门及每个员工手中。为提高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单位人员可基于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预算编制时间,科学开展编制工作。比如,零基预算方式是单位的常用方式,在资金使用中更加灵活,有利于相关人员有效处理资金闲置的问题[5]。(2)加强预算审核。待明确预算目标后,全面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单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通过逐级编制、汇报的程序,全面落实预算审核。(3)优化预算指标体系,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了解单位情况外,还要基于权责利原则,建立涵盖非经济、经济等指标的预算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预算类目,合理划分预算指标,落实到各科目和个人,实现预算职责的流程化与岗位化。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要求,科学地制定信息化预算监督平台的建设措施,注意研究内控制度的建设情况,在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实现信息化监督平台的有效运用。加强对信息系统价值的总结,深入研究内控流程的构成情况,在调整和优化内控监督模式的基础上,为信息化监督平台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监督平台的实际构建中,要提高对先进技术的关注度,注意分析各项措施的制定原理,以便优化财政资金的管理流程和措施,提高监督平台的科学性。另外,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科学制定资金监控方案,特别是要研究各种审计方案的差异性,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传递信息资源,防止出现信息传递迟滞的问题,切实提升内控制度的建设水平。
在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一支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核心作用。(1)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的方式,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培养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提高工作责任意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6]。(2)在项目实施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对其的了解程度,方便工作人员了解项目进度、注意事项,提高自身工作的准确性。(3)从外界招聘优质的全面预算管理人才,优先聘用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并在上岗后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同时,为他们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为单位留住更多人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中,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密切,是单位得以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本文分析,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如不够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理想、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等,不利于单位预期目标的实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中,要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并从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质量、优化预算编制、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单位的工作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