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工作内容十分复杂。勘查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项目部门的具体要求,与项目的参与方共同协作完成任务。一旦单位的正常财务收支受到影响,此时就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要求,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和鉴定,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对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要发挥出各部门的协作力量,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其中,财务部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运用科学方法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使各部门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保证财务收支平衡,促进地质勘查单位顺利完成经营目标[1]。
为保证地质勘察工作顺利进行,要促进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获取证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在获得评价结果后,各部门要仔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进对策,确保工作得到有序安排。
当前,地质勘查单位虽然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往往形同虚设,审计人员很难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单位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所致。首先,单位现有的审计制度缺乏宏观指导性和操作性;其次,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最后,与内部审计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导致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即使出现问题也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制度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地质勘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单位自身效益,而这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然而,部分单位将内部审计与财务收支相结合,并未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也不能对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评价,导致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存在许多风险。同时,审计人员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流程操作,也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影响经营管理水平。
1.缺乏先进的审计手段
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的功能性和导向性,但一些单位更多以事后监督和检查为主,并未重视对过程的有效控制。许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对资料进行查阅,通过事后审计等方式获得相应的审计结果,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地质勘查单位要充分认识新技术的优势,将内部审计与先进技术手段相结合。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并未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依然沿用传统的手段,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各阈值函数方法处理后信号如图3所示,使用新调节阈值处理公式方法去噪后波形f明显比b、e要好.去噪后波形c在信号开始具有抖动现象,而f的波形一直都光滑.分析表1:带噪信号经过新阈值函数处理后, Rs,n提升2.09倍,Er,m,s由未处理时31.471 6减少到5.283 7.结合图3和表1可以得出使用新的可调节阈值函数去噪质量优于图3中的其它方法.
2.审计覆盖范围不全面
当前,地质勘查单位更重视财务收支,并强调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审核财务收支为主。内部审计对象主要以下属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主,总机构的相关同级部门并未纳入审计范畴。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时,审计人员更多参照财务制度要求。在人力资源、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力度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人员配置不均衡,审计人员匮乏,加之现有的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很难保证审计工作全覆盖[2]。
3.审计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并未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现有制度内容单一,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单位结合原有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及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工作,却并未对审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比如,审计工作涉及复杂的流程,需制定严格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确保方案得到顺利实施,形成审计底稿,得出相关结论,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各项操作有据可依。然而,缺乏科学系统的审计制度,导致现有的审计程序并不规范,审计人员的操作随意,这必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地质勘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选择审计人员时,需确保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地质勘查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对单位的各项业务全面掌握。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与多个部门相关,审计人员在工作期间要随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协调。然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主要以财务和审计为主,对其他业务流程了解有限,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很难对单位中的风险点进行准确识别,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3]。同时,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了解有限,也无法做到灵活运用,涉及合同签订、设计变更和项目决算等工作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也无法及时发现风险。
地质勘查主要是采用各种手段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与探测,明确合适的持力层,对其具体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确定基础类型,对基础参数进行准确计算。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并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地质勘查单位与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为保证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促进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深化监督效果。一是要对现有的职能进行明确定位,仔细分析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意见。二是对现有的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合理定位,对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的排查,对系统性风险予以坚决防范。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地质单位要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保证该项工作落到实处,需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控制,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对潜在问题进行整改。一是要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确保各项工作得到妥善安排,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二是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和规范落实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三是加强对后续工作的整改,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完善的问责机制,对失职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审计中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4]。
在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要积极对内部审计体系进行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审计工作实现顺利转型。一是要加强对理念的创新,融入法治观念。二是对现有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拓展监督领域,采用多种审计方式,比如交叉审计、联合审计等。三是推动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将大数据与审计工作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时效性。
为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顺利转型,地质勘查单位要制定明确的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基准,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和意义,分析审计的本质,明确审计内容与审计范围。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程序,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为目标,优化审计手段,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要仔细分析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要求,对工作过程加大监督力度,对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与此同时,单位要制定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对审计部门和人员提出严格要求,使其能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获得准确、客观的结论。单位要明确审计工作权限,避免审计工作过于被动,使审计人员能够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5]。
1.完善审计的保障功能
地质勘查单位要明确审计对象,结合工作的特点,确保审计工作更有保障。对勘查项目进行审计时,要考虑到地质勘查具有较长的周期性,需随时对项目进行审计,了解项目的质量和实施进度,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涉及项目的保值增值等相关内容时,除了要做好审计工作之外,还要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及时发现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为后续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同时,为进一步减少项目所面临的损失,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准确预测相关信息和项目发展情况,并做出相应评价,及时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便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审计人员要仔细分析勘查项目中出现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精准的评估。比如,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项目所带来的影响,结合项目的历史信息和数据,对单位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使单位能够做到合理规避,为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
2.构建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
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地质勘查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专门的信息化审计工作平台,使审计工作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通过该平台可对各项程序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获得准确的审计结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明确相应的注意事项,在信息化平台中构建与之关联的模块,实现高效准确的内部审计。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地质勘查单位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实现顺利转型,首先要保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审计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将专业知识与地质勘查工作有机结合。审计人员要了解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与操作流程,对单位所使用的勘查技术熟练掌握。当审计人员具备上述能力后,就能在具体项目审计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完善各项职能结构,对审计工作进行优化,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审计人员要对单位的内部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由此可见,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项目开展工作,熟练掌握地质勘查的工作要素和注意事项,及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
2.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技能
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顺利转型,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而这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大力支持。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具备扎实的信息化操作技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在构建专业的信息化平台以后,需保证审计人员迅速适应审计模式的转变,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平台对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的查询,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价值。由于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信息化平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对项目进行审计时,除了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之外,还要运用自身经验做出主观判断,对信息进行准确识别[6]。此外,随着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业务规模日益扩大,单位会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工作会继续发生改变,审计人员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随时对审计制度进行更新,定期对信息化平台进行升级,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3.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
内部审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审计要素多,具有一定的组织、流程、方法,如果存在疏忽,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基于此,审计人员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识别。首先,审计人员要对勘查项目进行全面监督,打造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可根据单位已经发生的风险,对当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制定完善的预防警报机制。最后,审计人员要化被动防范为主动防范,寻找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明确控制目标,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整合,设置新的监控点。同时,审计人员要积极与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改进与创新,促进这项工作实现顺利转型。要搭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平台,发挥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作用,确保审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和要求进行操作,获得准确客观的审计结论。同时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帮助单位合理规避风险,为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