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前提。
在突出抓好粮食安全稳定供给、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确保总量稳定增产的前提下,佛山市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花卉、水产、畜牧、果蔬四大标杆产业链环节需求,发展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特征的现代都市农业。对于实现农业稳产保供、竞争力提升,以及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夯实乡村发展的产业基础就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大发展,并让数商兴农、数字经济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谋发展、在保留乡土特色中求创新。要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人居环境,更要围绕乡土景观与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予了乡村建设特别重要的意义。人居环境要促使乡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逐步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何安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成员明确、运行规范、分配合理的地域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集体成员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8个特征:一是集体资产清晰化;二是成员确认规范化;三是集体资产股权化;四是内部治理制度化;五是产业支撑多元化;六是要素配置市场化;七是经营方式合作化;八是利益联结共赢化。
怎样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分别从资源出租型、物业出租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产业融合型、资产参股型、抱团发展型去挖掘用好“地、水、房、景、钱、业、人”,更好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魏玉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处负责人
和美乡村的和字,更加突出了在发展中的生态治理、环境发展问题,和美乡村的发展要尊重生态环境的持续建设方案。
据统计,全球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100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是第二大来源。畜牧业占据农业总排放的三分之二。高投入与低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何去何从?低碳是乡村振兴题中之义。
研究机构测算,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需投入的资金规模大约在150万亿到300万亿元,依据乘数效应,绿色低碳经济的总体规模将有望达到数百万亿元。在政策与资本的助推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与低碳技术的融合发展,必将会引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向。生态农场、数字农场、循环农业、高标农田等将成为未来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标签。乡村振兴最终必定是低碳振兴。
曹幸穗: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资深研究员
我国有着超过一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传承最完好的国家。2012年,我们国家开始评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到目前已经开展了7次评选,共遴选出138项。农业遗产带动了乡村的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带动了休闲农庄、农家乐、新民宿的新业态。此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也获得了快速成长。
广东的农业遗产项目包括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广东岭南种植系统(增城荔枝等)、广东海珠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广东待批的项目:广州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韶关南雄水旱轮作系统、潮州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
三水荷花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明显,荷花文化是农耕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开发必须与本地的传统农耕文化結合起来。因此,三水荷花遗产的保护开发,必须大力挖掘乡土乡村文化的内在美。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近年来,佛山积极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治理三个方面中心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佛山市三水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了多个和美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强化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深刻认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明确了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点任务。
每一次智慧的碰撞,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指引我们在和美乡村发展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