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让中小学校园更智慧

2023-08-26 04:52张学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数据服务智慧校园

张学虎

【摘 要】2023年4月,在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上正式颁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全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校园智能环境是基础,师生数字素养是核心,数据服务应用是方向,信息化特色发展是引擎。本文从以上方面,在解读相关规范内容的同时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字素养;数据服务;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8-013-03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2023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上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这是落实《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和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特征引领学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校园应用、实现校园公共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智能时代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保障,更是北京市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体现。

《规范》从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互联网服务及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及运行服务、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与可信环境、信息化特色发展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及其评价指标,重点突出共建共享和智慧应用。笔者从其中的校园智能环境、师生数字素养、数据服务应用、信息化特色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校园智慧环境是基础

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校园更是智慧学习环境的具体承载者。笔者将《规范》中第一项“智能环境”、第六项“数字资源”、第七项“保障及运行服务”、第八项“信息安全与可信环境”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规范,这是中等规模以上学校的智慧校园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在《规范》评价指标中是不带“*”号的,总计占36分(总分100分),其实施建议如下。

(1)软硬件环境首先要符合《规范》。一是智慧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光纤连接市区两级教育网,光纤到校,无线网络全覆盖;重点区域和人群高密度区域可试点5G网络。二是智慧安全可视化硬件环境建设,如学校的教室、楼道、操场、食堂、学校出入口等校园重点部位和区域,视频监控无死角、全覆盖。三是智慧校园软件环境即信息安全与可信环境建设,它涉及到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查等信息安全保障,以及学校门户网站、应用软件要符合《网络安全法》规定等级保护的相应标准。

(2)普适性数字终端配备适度超前。目前,北京市各中小学教师机、学生机配备按照《规范》的规定已经达标,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提供了支持与保障。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满足“互联网+教育”、个性化学习以及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实现过程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等要求,建议学校能够配备如手写笔、作答器、智能终端以及一些可穿戴设备来获取过程数据,为变革教与学方式创造条件。

(3)数字资源应用与建设要规范。一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种类,主要包括数字教材、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微课程、网络课程、教学案例、3D资源、VR资源、教育App、教学工具软件与平台等。二是数字资源的内容,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内容正确、健康,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数字资源内容结构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三是数字教育资源技术要求。资源建设技术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兼容性,能够在常用教学终端(包括PC、基于iOS/Android/Windows的平板電脑等)流畅播放。资源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要求。四是数字资源要具有教育性、科学性、严谨性、完整性、艺术性、适切性、丰富性以及感染性。五是加强数字资源共享辐射作用。在校本数字资源建设中,建立激励分享机制,能够将优秀的资源通过竞赛、推送等方式分享至区级及以上平台。

(4)保障及运行服务机制要健全,笔者把它列入环境建设规范。智慧校园建设按照《规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完善、迭代升级。因此,市、区、校三级都要建立健全投入及安全保障机制、运行维护服务机制、专业协同服务机制、创新激励提升机制,保证网络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保证教育网数据访问、安防视频信号的畅通。

师生数字素养是核心

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2022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 0646—20)《教师数字素养》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定义,即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智慧校园建设要遵循“应用为王、素养为先、质量为重”的原则。要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书育人效率。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测评方法。要推动教学治理高效化、精准化,实现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结构重塑、精准管理。笔者将《规范》中第五项“数字素养与技能”和第二项“应用融合创新”作为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规范。这两项在《规范》评价指标中为30分。《规范》评价指标中加了“*”号,表明实际评估中该维度应以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开展综合评估,若其中单项或多项开展得深入,该维度可获满分,其实施建议如下。

(1)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对学校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分析,构建SWOT矩阵,按照《规范》做好智慧校园的发展规划、项目管理与实施、绩效管理与数据决策等工作。通过开展校长领导力培训改变观念,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管理,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互联网+基础教育”相关任务,推进“三个课堂”建设。《规范》强调的是学校领导的规划设计、规划实施、评价推动能力。有条件的中小学,要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组建由网络管理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以及热爱信息技术的其他学科教师参加的学校信息中心,形成相对固定的组织机构,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正常运维做好服务。专业教师不足的学校也可以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

(2)加强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培训。通过校本研修、专项培训、外出考察、参加赛课等活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人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师数字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推进教师TPACK专业能力有效发展。教师要全员通过国家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培训的相关要求,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促进教学发展、评价创新和素养导向育人能力。

(3)加强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各学科教师都是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责任人,要落实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适应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3D工具、网络画板、教育App等学科工具,改变教与学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探究式、项目化等学习。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会利用网络环境与工具,制作数字作品,积极参加教育部竞赛白名单中的相关竞赛活动,培养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三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有意识开展信息自我保护,能主动抵制不良信息。

(4)重點推进应用融合创新。应用融合创新是《规范》的重中之重,《规范》列了8个方面内容,即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智慧教研、智慧科研、智慧文化、社会服务,这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平台或系统做支撑与服务,它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数字素养。

建议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特点,不要追求所建的系统或平台大而全,要选择应用融合创新中1~2个方面深入开展应用。不断积累数据和应用数据,逐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事关教育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全领域的发展,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网络空间相互交织,需要从应用系统使用者角度打破壁垒,构建未来教育生态。

数据服务应用是方向

智慧校园建设涵盖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教育数据及应用、互联网服务及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及运行服务、数字资源等各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会产生海量数据,都会涉及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为智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学生成长、发展决策等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学校在利用互联网教育服务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智慧校园建设生态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智慧校园建设数据服务应用是方向。

笔者将《规范》中第三项“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以及第四项“互联网服务及应用”列为数据应用规范,这两项《规范》评价指标中占26分,其实施建议如下。

(1)集体研究制定智慧校园数据应用方案。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是智慧校园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要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科学选择要积累以及分析的数据项,如管理数据、教学数据、学生数据、教师专业成长数据等,这些数据每个学校都会涉及到。建议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软件设计者、数据库设计者等共同研讨交流,依据教育行业的国家标准,制订本校智慧校园数据应用方案。

(2)互联网服务及应用要注意数据的安全与回归。现在很多教育软件由单机版转成网络版,由学校或区域部署转向互联网方式的公有云部署。虚拟实验室、网络画板、视频直播、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教学App、网盘存储等互联网服务均需要账号登录,且需要按月或按年缴纳费用。

建议学校:一是根据经费情况量力而行,有选择地购置互联网服务及应用,注意应用数据的回归与分析;二是注意在公共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数据、学生数据、财经数据等数据安全,避免因购买互联网服务泄露教师学生身份证、手机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指纹、人脸等生物信息;三是互联网服务与学校或区域平台打通,实现统一认证。

(3)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为师生精准画像。按照立德树人宗旨,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各方面产生的数据资源,建立或引进科学分析模型,做到数据精准分析,为教师、学生精准画像。大数据分析可以促进学校管理从静态监管到动态治理,教育教学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学生学习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教育评价从选拔走向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化特色发展是引擎

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为适应学校智慧校园发展的开拓创新、深度融合及示范引领的需要,《规范》评价指标中第九项列出信息化特色发展一项为8分,建设内容包括前沿探索、课题研究、机制创新及突出成果等四个方面,其实施建议如下。

信息化特色发展可以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引擎。一是在“十四五”期间,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承担国家、北京市、区级课题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分层教学及个性化教学融合,以科研带动学校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三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不断推动智慧校园良性发展。

小  结

《规范》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四新”原则,即构建开放型智慧校园,建设技术、模式、治理、素养等全面发展的校园信息化新生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校园信息化新样态;推进技术赋能的综合治理,践行五育并举、育人为本,推动建设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新空间;以数据为中心环节,开展数据画像,推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治理数据体系建设及专业化深度应用,推动新型技术应用支撑下的教育变革新发展,开辟智慧校园发展新境界。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数据服务智慧校园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如何运用税收大数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基于频繁子图挖掘的数据服务Mashup推荐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挪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