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富阳校区,福建 福安 355000)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诚然,问题之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不需多言。那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必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可见,所谓的问题不是学生能立即作答的,而是要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促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发展潜力,是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有效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好奇心。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解答问题。双向互动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精神。
此外,有效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获得关于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困惑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效提问还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一定的培养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来寻找答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该项数学能力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具有启发和应用的价值。
问题导向的教学目标策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与问题的互动和思考,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和辅导。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索。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被激发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问题的解决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数学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方格纸内画一个梯形,并提问:“你能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策略,如公式计算、切割法等,解决梯形面积问题,展示计算方法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疑惑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问题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或者是与其他学科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通过该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学生被引导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疑惑也促使其主动探索和学习,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千米和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超过一吨、从学生家到学生的距离大约是几千米。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回忆,增进学生对“千米和吨”的感知。
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适当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逐步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计算“(40+8)×25”,在学生计算过程中为其提供乘法结合律的公式,即:(a+b)×c=a×c+b×c,引导学生找到快速计算的方法,进而完成复杂乘法的计算问题。
问题导入新课学习的策略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兴致,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问题导入不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起点,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知识领域,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
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引发联想。例如,在学习乘法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有3 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4 个苹果,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问题将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中,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乘法解决问题,引人入胜的问题将使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感到好奇,并期待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建立一个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引入一个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之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建筑设计师,需要为房间铺地砖,要求地砖正好铺满地板,你会如何计算地砖的总面积?”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提出一个引发学生思考和疑问的问题,与新知识相关。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数字》时,教师提问:“为什么0.5 表示一半,而0.25 表示四分之一?”该问题帮助学生产生小数的分数表示法的概念,并引发对小数原理和性质的思考,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加深对小数概念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吗?”通过复习性质的问题,学生回顾并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分层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分层提问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取得进步,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在分层提问之前,教师需进行诊断评估,通过测试、作业或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和理解水平;然后基于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再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三个层次分别提出基础层次、拓展层次、深化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基础层次的提问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时,教师提问:“请计算‘15+7’的结果是多少。”基础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的加法规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需要将数字15 和7相加,得出正确的答案22。通过基础层次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
拓展层次的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课堂提问:“在一个餐厅里,你和朋友一共消费了48 元,你付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你的朋友付了剩下的钱,请问你付了多少钱?”该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计算出自己所付的金额。学生需要将总金额48 乘以三分之一,得出正确的答案16。解决拓展层次问题中,学生需要应用所学的分数概念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推理。
深化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发现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请找出一个数字,使得将这个数字的个位数移到最高位,所得的新数字是原数字的3 倍。”该问题需要学生思考数字的排列和运算规律。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数字,将其个位数移到最高位,然后验证是否满足条件。通过这样的深化层次提问,学生被引导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创建,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其好奇心和数学热爱,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成绩。
在数学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趣且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源于什么设计吗?”该问题引发了学生对中国古建筑形状的想象,并产生对轴对称性质的思考。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提供具体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通过解决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例如,在学习单位转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你要乘坐公交车去市中心,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达?”该问题将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性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提供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或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或个人形式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时,教师要求学生尝试找出一种规律,使得连续的数字相加的和都是奇数。在探索性学习中,学生积极思考、观察模式,并探索数学的奥秘,对于发现规律的成就感和探索的乐趣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除了以上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的教学工具,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通过展示有趣的数学视频、使用教育游戏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还可通过奖励和认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解答问题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例如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正向激励,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渐进性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指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随着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高,逐渐引入更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更高级的数学知识。通过渐进性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逐渐突破自己的学习边界,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加深问题难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问题拓展。对于快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其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并逐步提升难度。个性化的问题扩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成长。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基于计算、图形、情境、推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数学概念和解决方法,发展综合数学能力。例如,解决计算题时,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复杂计算,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技巧解决;对于图形问题,设计一些需要分析和推理的图形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巧妙设计和引导,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长和进步。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往数学探索之路的桥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