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于美荣 侯 妍 崔永霞 王卫宁 胡晓寒 刘君霞 由孚媛 刘 晴 赵 静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
编者按: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2018 年建校时,传承校本部实验小学的课堂研究方向——以思维工具撬动课堂深度变革。2019 年,提出以思维工具撬动“精准.生长”型课堂变革,让素养可见。之后,系列课题被立项省市课题,学校评选为烟台市重大项目课堂改革实验学校。
为此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进行“精准·生长”型课堂的积极探索,旨在通过教得精准、学得精准,实现学生全面生长,实现素养可见。
“精准·生长”型课堂中的“精准”指的是教得精准,学得精准,解决的是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生长”指的是全面生长,包括学生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力、自控反思力的生长,解决的是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育人目标片面性的问题,在重视认知能力、反思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沟通、交往、协作、包容、乐群、毅力等社会情感力的培养。
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在探索“精准·生长”型课堂的过程中,以广义的思维工具为杠杆,通过五个维度、五条路径,实现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面生长,实现素养可见。
1.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实现学习目标精准
改变传统备课“顺向思维”,探索逆向教学设计。首先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精准目标设计,即明确预期学习结果。其次,紧扣学习目标精准设计评估任务。然后,围绕评估任务科学规划、设计教学活动及其组织方式。每位教师都要做教学的明白人,在单元与课时方案设计中要明确学习目标、评估任务和教学活动三者的逻辑关系,做到三者一致、匹配。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一个目标对应一个学习任务,匹配一个评估任务,实现精准教学。
2.通过思维工具运用,实现学习策略精准
思维工具的运用,就是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工具融入学习,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学习任务下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如图式表征策略。通过思维工具应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导图、列表、关键词等记录学习过程,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提出问题,外化学生思维,并形成图形表征能力。如社会学习策略。提升小组合作技能,指导学生倾听、交流、管理情绪、管理时间、包容悦纳他人、互助与协作、回应、乐群等社会情感力。
3.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学习内容精准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织线成网,学到结构化的知识,帮助学生不断优化、精准学习内容。如语文学科探究单元整体视角下的课程内容重组策略。教师找到教材的内在联系,同时扩大单元内容的外延和容量,以单元语文要素、核心知识、核心能力训练点为依据,整合本单元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材料、挖掘读写结合点,完成学习资源重构与整合。
4.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评价与诊断的精准
学校立项了《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通过大数据,实现学前诊断-精准备课;学中评估-精准施策;数据反馈-资源推送。以“学前诊断”为例,教师通过前测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精准把握学情,找准新课教学起点,依据学情、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学习制定精准适切的学习目标,开展精准化教学活动。
5.通过差异教学,实现学习主体的精准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为了每个学生都能适切地发展,为了实现我们的办学初心——珍视“每一个”。我们跟随烟台差异教学研究20 多年,从最初的提高教学的整体效能到后来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差异教学让教学主体与内容更加精准,让每一个学生的立场、需要、天性和发展都得到尊重、认同,让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内省、社会情感都得到全面生长。(本文执笔:王波)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单元主题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策略的精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大促进作用。而深度学习强调动心用情,它能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生活是广阔的课堂,生活中的人、事、物,学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与素材。以单元识字教学为例,融入生活元素,如生活中常见的古诗词、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可帮助学生积累字词。中年段的小学生应积累字词2500 个左右,而高年段的小学生则需要积累字词3500 个左右。单一依赖教材文本,学生的字词积累渠道窄、效果差,而融入生活元素,字词积累效率大大提升。单元成语教学中,如描写仪表风貌的落落大方、文质彬彬、相貌堂堂;描写人物动作的欢呼雀跃、手不释卷、铁杵成针;历史故事就更多了,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精忠报国等等。此外,还有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画龙点睛、叶公好龙、买椟还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不一而足。这些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成语的灵活使用等,如果不与生活紧密结合,很难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融入生活元素,可巧妙渗透德育,从道德、文化、审美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下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拓展,一来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二来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古诗教学为例,同一类型诗文却有不同的作者,如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同一时段、同一类型的诗文,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叙事诗,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励志诗,如苏轼的《赠刘景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李清照的《绝句》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放在一起同时展开,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展课堂空间,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们体会诗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和韵律之美。
以文字之美为例,《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初一读,平平无奇,意思也很直白: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来到吴地。但是文字之美和简洁文字的力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轻而易举地写出了层次感、递进感。七个字在描写背景的同时,冷、湿、黑的层次感跃然纸上。无独有偶,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也是层层推进,‘作客’是一层愁绪,‘常作客’是更深一层的愁绪,‘悲秋常作客’继续更深入一层,‘万里悲秋常作客’愁绪程度更深了。当然,从气氛烘托的角度出发,‘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与另一句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十分相似,而又各有千秋。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法、分层异步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讲述的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同一行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和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肯定也会遇到相似的情况,做了一件事,父亲觉得自己干的很棒,而母亲也许觉得做得不对,反之亦然。作为孩子,应该如何面对不同的,甚至是差距极大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如何作出适中且合理的选择?建构深度学习,对于本文的学习,一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二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三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执笔:于美荣)
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践,真正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基于课程标准,实现“学评教一体化”。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将四篇文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作为教学整体,开展逆向设计,实现学评教一体化。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组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认识51 个生字,会写26 个字。能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同桌互查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等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
预期的理解。能够理解四个故事,并能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鲜明的认识。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了解人物形象;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借助资料等方法来阅读古典名著。
这一阶段的活动,需要结合预期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的学习结果二者之间的统一、一致,逆向设计要求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证据能表明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怎么证明学生理解了相关知识?
课堂评测。能够用自己的话按照起因、经过、经过的顺序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读对话,抓关键句体会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相关的课后题。能够借助资料、联系阅读经历等,对人物作出多元的评价。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法记录感受和体验,并能作出分享。
学生自评、交流和反馈。(1)能够评价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评价和他评。(2)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自己写的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
当我们在头脑中有了清晰的结果及合适的证据后,我们就要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可以怎样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本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识字写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过程中注意分类指导。常用的词语,要求能正确读写、学会运用,不常见的能够理解大意即可。
(2)课文朗读: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品析人物的形象,如感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英雄形象、感知勇武的武松,神通广大的石猴等。
(3)掌握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古典阅读,所以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借助资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和感受人物形象;也可以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来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猴王出世》文章的语言比较难懂,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感受人物形象;《红楼春趣》可以靠猜测词语的方法大致读懂课文,也可结合看过的影视片段,增加阅读乐趣。
以这一单元内容教学的整合为例,从教学设计着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落实学评教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它更关注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驱动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不再是以自己为主体,而是要思考自己想要去哪?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整个课堂目标明确、随着学生掌握情况的变化教师适时变换教学方法,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执笔:侯妍)
伴随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通过“学评教”一体化的实施,实现教得精准、学得精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实施“学评教”一体化教学时,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根据课程目标,解决“学什么”“教什么”和“会什么”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去学什么,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准确的学习目标是“学评教”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以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为例,其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先寻找《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圆的周长的相关内容,“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把握课标中的有关要求并对目标进行详细解读。
再研读《圆》这一单元,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重难点及本节课的重难点,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叙写学习目标。目标中出现的“动手操作”“正确计算”“掌握”等字眼,要求比较清晰,有利于目标的把握。有了以课标为基础的精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重要准备。
实现“学评教”一致性,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要注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的设计。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上,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知识的学习缺乏持久性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为后续学生的学做好充分铺垫。
例如,在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中,教授本节课的时间节点会正好遇到学校的校园体育节活动,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历,将体育节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景融入教学中。“15 人参加足球投球比赛,9 人已经投球结束,还有几人没有投完?”班级学生都亲自参与了投球比赛,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刚结束的体育节是他们一直回味的活动。这个环节设计,每一个孩子都情绪高涨,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这时候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投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他们的想、做、说、练会通过思考、探究、交流、合作的环节被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这时候的课堂就会真正呈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参与学习”的氛围。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评教”一致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进行评价,通过设计不同的评价任务来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评价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实现边学边评,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在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用滚动法、绕绳法测量圆的周长”中,设计如下评价任务:小组合作,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测量圆的周长,说出圆的周长的含义,小组互相进行星级评价,分别得到一星、二星、三星奖励等级;在学习目标“通过圆的滚动,能正确找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中设计如下评价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根据是否能正确找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分别得到一星、二星、三星奖励等级;在学习目标“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中,设计如下评价:设计不同类型的闯关题,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赋予一星、二星、三星的等级评价。教师根据课中的嵌入式评价,掌控学生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本文执笔:崔永霞)
深度学习是和浅层学习相对的一种教学状况。浅层学习不利孩子的思维,也不利他们自身素质的培育。只有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获取知识和能力,进而进行知识的整合利用,才会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真正的人才。
教学情境,由情入境,因境生情。依据课程主题设计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情境的导引,降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疲倦感,在情境中拉近与教学主题之间的距离,实现高效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更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关注力,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情境创设本身也是深度学习的必要环境之一,其原理与环境塑造人大同小异。情景设计带来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孩子们迅速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情境、学生、主题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思想活泼,要更好地影响学生情感,取得引领学生开展课堂主题的效应,可以根据课堂题材创造故事情景,通过实物创造生活情景,利用师生、生生交往来创造游戏情景。
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而深度学习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需将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合而为一,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知识建构,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标,面对不同的应用环节,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下的知识建构,要从多角度出发,多项并举,不局限于对某一个固定的知识界面。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对生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必须攻克生字词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即便学生不理解个别生字词,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阅读,更不会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相伴始终,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点众多,对应的问题也很多,此时,应当以问题为驱动器,以任务为轴线,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深度学习运用在我们的单元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正确地阅读,以及在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梳理要点。教学中发现,有的孩子读书量很大,但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不如人意,在语文学习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究其根源,主要存在“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这一弊端。小学生正处于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大单元教学横纵向拓展了课堂,一节课中往往涵盖了众多要点,此时,如果学生只求数量而不关注细节,只追求速度而忘记了思考总结,虽然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大量知识,但并没有消化吸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们学会总结,在传授学生总结的方式、技能之余,逐渐养成学生自己总结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问题。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中的运用,在思考总结层面,要求学生们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动脑筋,做到知其所以然。学习不能一知半解,更不可以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凡事都要多听、多看、多想,然后再去尝试,得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体会。在写作中,当对一个词语、成语的运用有所怀疑时,就应当停下来,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询,确保词汇的运用得当,意思表述准确。(本文执笔:王卫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以学生为单位,也可以整体为单位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在众多的数据中读出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之处,为课堂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学前诊断数据精准备课。借助信息技术2.0工程中“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这一微能力点,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精准把握学情,找准新课教学的起点。依据学情、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学习制定精准适切的学习目标。科学学科利用AI 智慧课堂中发布年级问卷方式,形成学情调研问卷。问卷数据可以用扇形图、折线图、柱状图进行呈现,整个年级通过网络或纸质问卷方式完成调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调研情况,修改集体备课内容,形成自己的二次备课,从而达到精准备课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质量的保证,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目标依据。
基于课中学习评估数据即时施策。运用2.0 工程中的“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个微能力点,设计科学实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评估,看自己的实验操作达到了什么程度。如进行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学生需要关注的有仪器的正确使用标准、温度计的放置和读数的标准、是否放在了冰块的中间位置、读数时眼睛是否平视温度计的刻度线进行读数。通过AI 智慧课堂,扫描学生课堂中完成的实验操作答卷,平台即刻生成作答数据。教师可以在课堂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在系统中对学生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评价量规及时评估学习任务与目标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估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评价反馈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选配。继续运用2.0 工程中的“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个微能力点,对学生进行课中、课末评估检测,将数据收集分析,从而了解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实验,有的小组完成得很好,整个组的成员理解水平也都差不多,有的小组就没有理解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像这样出现了认知差异的现象,除了课上集体讲解之外,课后科学老师会面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选配适合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素质测评反馈。运用2.0工程中的“档案袋评价”微能力点,结合“学生素养评价系统”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数字化评价,为学生建立动态的数字档案。内容包含科学课程知识评价、科学素养评价、科学实验评价。过程性评价包含学生学前诊断结果、课中学习行为分析数据、课堂评估测试结果、课后学习成果展示数据。总结性评价包含教师对学生总结性评价及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学生科学综合能力评价。
解决现阶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以前的教学是我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现在我们要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前进。
生成“生本课堂,一生一案”的个性化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迷茫,通过学生的实验中操作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反过来驱动教师自主修改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生一案,让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吃饱吃好。
提升小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当中,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以单一的学科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让学生以工程为单位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跳跃的、发散的、联想的、超前的,最后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而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培植、落地。(本文执笔:胡晓寒)
逆向思维教学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对评价方法进行设计,最后设计能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具体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有利于驱动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角,让学生们更好地走进数学、思考数学,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培养,其教学设计一般经过分解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进行板块化教学的过程。同时,评价任务(结合目标设定)要一直引导教学,即学-教-评要一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然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发散、思维方式不拘一格,自然不能固执于某一种教学思路。不难想象,倘若学生思维的培养按图索骥,按照既定思路运行,教学的“定”大于教学的“活”,那么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结果为切入点,利用结果来反推过程,反证条件,以达成思维的闭环。逆向思维的执果索因,即是将结果作为已知,反而将过程作为未知,反向开展教学,这不仅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达成思维之闭环,加深学习印象。
培养逆向思维,需结合逆向问题,以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反向思考问题的习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学生明确规则后,再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为了实现逆向教学,可以结合图形,给出已知点的数对,让学生去猜想数对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也就是根据结果反推规则。学生结合图形,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思维过程,也感受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也达成了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题穿插互逆数学题目,在引入和设计题目时,要注意观察题目的趣味性和严谨性,以便于通过逆向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逆向教学设计的本质是评价驱动的课堂建设。评价任务的设定目的是“改进并优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学生是否按照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以《分数乘分数》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首先是理解算理,其次是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先分后取、再分再取的过程,设计如下学习指导与学习评价。学习指导:在图中先分后取,表示,再分再取,表示出的;说出表示的意义。学习评价:列出一个
分数乘乘分数的算式,并说明算式表示的意义。
此环节通过学习评价,教师能清楚掌握学生是否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开展第二板块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两个教学板块,都有相应的评价任务来引导、驱动教学。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并能数形结合,理解算理,从而完成本节课目标。
逆向思维是帮助学生们深入数学学习,发现数学魅力,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故事等,融入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依托具体的题目,层层展开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本文执笔:刘君霞)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得到优化,教师评价学生应该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明确给予了教师新的建议,教师要用合理而且科学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教师聚焦主题,进行基于主题的深层次探讨,并对教学过程及成果加以及时、有效的监控,深度思考与践行学评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作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并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主题语境,积极创设教与学相结合的课堂评价体系,教学相长,评价为主,以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诊断自身的教学行为。教的主要体现为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直接影响育人方向和方式,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的系列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
教师根据课程不同学段的学情以学定教,进行全面表达分级指导。分级落实、有效指导,通过教材表达和实践展示逐步提升学生自信心,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落实教学工作。教师制定相关分级阶梯式指导示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独立写作,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灵活表达的学习行为;用精准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内容要点,把握主题结构;做到仿写先行、读写结合,阶梯式的思维逻辑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还通过写作会、海报展等学习载体呈现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
用主题作为引领来组织内容,并将语境范畴作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载体。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挖掘教材知识深处的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以概括性、逻辑性的理念描述出来,并在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后,将书面表达的表面工程进行整合重组,让表面教学回归主题。适当地以学定评,话题整合,分模块或板块呈现,逻辑性地表达教学内容。对于书面表达任务的设计,教师根据情况要求学生观察所给图片,并将每个所标识的意思进行阐述,以海报的形式呈现,侧重于表达句子的含义;或要求学生根据已给思维导图进行创作,编辑成小短文,以小短文的形式概括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选择及完成情况,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想法进行解决和帮助,以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课程标准提到,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评价。教师从学-评-教模式视角出发,善于归纳总结,分析学生课堂现象及情况,科学地运用评价方法与结果,对于学生反映出的各种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反思,教学相长,以评促教。教师的“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结果的作用,及时地梳理总结,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注重把握内容源头,对于情境创设作出考察,立足于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和体验。积极分析学生作答情况,对于所给题目中学生的总体得分情况进行归因分析,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及时掌握学生得分情况,并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掌握情况以及基本技能。
从书面表达题目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学生在作答上出现了许多共性问题,如因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导致语法出现错误;句子成分残缺或句子词性使用失误;不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等问题,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评教一体化的课堂探究有利于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确保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连贯性和逻辑性,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究教育教学路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并进一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文执笔:由孚媛)
如何“简教深学”,打造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引发了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简”必定要求“精”,“精”不仅指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通”课标、学情、教材、教学目标,更要求这每一步都能“精准”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深度发展,深度提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日月潭》学历案为例。
(1)会认“潭”“湖”等15 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二至四段。(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日月潭的美。
(1)能拼读出“潭”“湖”等15 个生字,正确书写“名”“胜”等9 个生字,且笔顺准确。(2)朗读课文时能读准字音、停顿、重音、不词化、不唱读、不拖沓,并能在4 分钟内背诵出课文的二至四段。(3)在读中提取信息,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说出日月潭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要树立评价先于目标的“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同时通过“评估任务”确保学习目标的精准落地。
学习《日月潭》前,学生已经学了本单元的写景文章《黄山奇石》,两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有相近之处,所落实的语文要素也都是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所以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了以下内容。
同学们,走进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写景的古诗和文章,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登临了黄河岸边的鹳雀楼,远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色,也感受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磅礴,那怪石嶙峋的黄山风景区更是让我们流连忘返,你还想继续游览祖国的山河吗?别急,让我们一路向南,去宝岛台湾上的日月潭看一看,同时也向作者学习怎么刻画出日月潭的美!(从学科大概念入手,以旧知带新知,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合。)
活动一,我能识会写。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识记重难点生字,再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如观察图片识记“树木茂盛”,想象演示法识记“群山环绕”,联系生活识记“名胜古迹”,字理识字识记文中的形声字,然后进行识字游戏,最后进行检测,全对三颗星,错两个以内是两颗星错,三个以内是一颗星,同桌互评。写字,利用归类教学的方式,集中指导书写结构相同的字,方便记忆,具体步骤:先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再范写,然后巡视、检查、评比,同桌间核对交流,最后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点评。(“精准”对接学习目标一)
活动二,我能画会背。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抓住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记忆,并通过抓住关键词,补充式背诵,随着出示的关键词越来越少,直至能完全背诵。最后同桌互查,提醒三次以上一颗星,提醒一次两颗星,正确背诵三颗星。(“精准”对接学习目标二)
活动三,我能讲会导。(1)设置情境:欢迎来到风光秀丽的日月潭……(2)学生练说,从不同方面介绍日月潭的美。(3)评选“金牌导游”,颁发小导游证,从内容说清楚,样子说形象,介绍有条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做到一点得一颗星。(“精准”对接学习目标三)
“简教深学”通过对学习目标、学情等“精准”把脉,构建主问题下的递进性活动来吸引学生互动参与,并“精准”对接学习目标,同时实现交互反馈式多维对话,“精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让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从浅表走向深入,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了多角度的融合提升,素养之花也随之绽放。(本文执笔:刘晴)
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如果作业设计能够突出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文化性、探究性等,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关键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以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模块为例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生活化、实践性、层次性、文化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探索“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操作要领和关键所在。
小学生好玩多动,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体现趣味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更加主动地完成任务,还能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质量。例如在五年级总复习作业设计中,结合当下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冬奥会及抗疫问题,进行了作业内容上的创新;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竞赛与汇报等方式进行作业提交,形式多样,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完成作业会更加地用心与积极。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才能保障数学学习目标的彻底实现。教师可以有机整合数学作业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作业,在作业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元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验的累积、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复习圆的问题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经验-小区的环形小路面积;学习完百分数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操场的绿地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
固定化、简单的作业形式,导致很多小学生不愿意去完成作业。但如果作业是可以操作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升。如在复习图形这一板块知识时,涉及到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旋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类综合实践作业:(1)画一幅平面图,要求包含学过的“图形与运动”的知识要素。
(2)让图形中的知识要素“活”起来,可以剪纸(轴对称图形、旋转与平移)、设计一幅密铺作品(用学过的平面图形)。
(3)在进行总复习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分层设计就是教师在日常作业设计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并非一刀切的“统一作业”。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给他们布置比较基础的作业,避免因为经常完不成作业产生消极厌学心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适当的拔高题目,让他们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学生在完成练习册时,基础好的孩子要求完成《基础园》《探究益智营》和《实践体验营》,而后进生只完成《基础园》即可。
蕴含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才更有韵味,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数学文化的涌动,体会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涵养自身的数学精神和数学品格。例如在学习统一计量单位必要性时可以出示秦国时期统一单位必要性的例子。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应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以学生自主独立参与为主的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个人自主或是分工合作地去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习得相关生活技能。例如,在学习完百分数,设计一份以组为单位的探究性作业:《让校园绿起来》(制定方案—实践探究—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文化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关键能力的提升。(本文执笔: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