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乡村金融服务新型触达体系建设是工商银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的必然选择。作为金融国家队和社会责任承担者,工商银行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全面落实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以数字技术持续提升服务乡村金融服务质效。二是乡村金融服务新型触达体系建设是工商银行在三农市场的重要布局。目前,在政策的引导下,项目、资金等逐步向三农领域聚集,三农市场空间广阔,同业机构都在加快探索乡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化服务能力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竞争的核心。三是乡村金融服务新型触达体系建设是工商银行提升三农市场影响力的有效抓手。工商银行在县域乡村地区及涉农服务领域缺乏专属触达渠道,亟需构建乡村金融服务新型触达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在乡村市场加大品牌传播和服务下沉。
(一)延伸金融服务线下触角,以城市金融优势带动乡村服务布局。工商银行积极探索构建以服务点为前沿触点、以县域网点为中枢连接、以集约运营中心为后台支撑的乡村金融服务渠道布局体系。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资源富集的县域等重点区域,按照“轻资产、线上化、场景生态融合”的方式,依托“工银使者+外拓团队”“工银‘兴农通’APP+智能设备”的新模式,满足乡村客户存取款、办卡缴费等多样化金融需求,送教上门普及反诈、反洗钱等金融知识,快速实现金融服务在乡村的延伸。由3000多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6300家县域网点构成的新型触达体系,已经成为服务县乡客户的重要渠道。
(二)融合多方共建,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实现开放共融互促生态运营。工商银行围绕GBC端涉农需求,加深与村委会、供销社、优质企业等第三方的合作,推进“服务点+”探索落地,在满足农村金融支付、融资等金融需求的同时,从党建共建、文化传承、康养医疗、生活生产等方面丰富乡村服务生态场景。各地工商银行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养老健康等乡村特色,发挥工商银行平台优势,整合各方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共建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服务点,带动当地文化、农资、民生等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实现“金融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的有效融合。
(三)线上线下融合,银政银企直连,提升农户信贷触达供给水平。工商银行推动开展“整村授信”业务试点工作,结合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清单,重点面向具备GBC联动推动基础、具备工作联系机制、具备评级基础数据的村镇,通过线上推出数字化工具、线下辅助信息核实,实现对农户客群的批量信息采集、信用建档、客户评级和融资授信。同时,积极开展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平台系统,批量式、体系化触达农户客群,结合专属场景融资方案,提升农户客群信贷供给水平。截至2022年末,已覆盖行政村近1.6万个。
(四)聚焦三农核心需求,改造推出一揽子线上化、适农化金融服务。针对普惠性、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工银“兴农通”APP开展核心金融产品的流程改造,一站式提供办卡、贷款、缴费、开户、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特别针对农户“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工银“兴农通”APP围绕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等多个重点领域,累计上线近200款无担保、纯信用的涉农普惠信贷产品。兼顾农业地域差异,因地制宜打造属地化服务特色。工商银行在做好总行层面的APP建设推广外,积极鼓励各地工行基于自身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乡村金融服务生态。浙江工行创新推出“农户e贷”产品并上线工银“兴农通”APP,积极与外部涉农平台开展对接工作,将“农户e贷”打造成页面API输出方式,目前已成功对接10余个省市级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外部平台农户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与外部平台共建场景生态圈,积极探索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
(五)促进平台开放共享,聚合打造工农互促、城乡互联的综合化服务生态。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工银“兴农通”APP创新运用“多重身份、一个APP”服务模式,支持GBC端三农客户同时登录,运用平台化思维丰富工行乡村服务生态,探索以村务、撮合服务撬动客户批量拓展的模式。通过对接“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引入乡村党建、文明积分、社情民意等村务功能,目前已引导6000余家村委会、村集体批量入驻,并优先在定点帮扶村开通村务服务;为超36000家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兴农撮合”活动入口,有效破解信息壁垒,助力农业产业供需对接和招商引资。
(六)加强跨领域业务融合,创新引入农业生产生活数字化服务场景。针对粮食生产、种养殖、产供销等三农客户核心诉求,工银“兴农通”APP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在线学农技、查行情、读政策、找商机等便民利民服务。在首页宫格区设立“兴农讲堂”,上线乡村振兴、种养技术等6大类近千节课程资源,向绑卡客户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和农技指导,助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通“惠农专区”楼层,对接农业B2B产业互联网平台,实时展示十大类目2万多个农产品的均价走势及产地行情;黑龙江工行与北大荒农垦集团合作,依托工银“兴农通”APP和北大荒“我在三江有亩田”稻田认养小程序,成功搭建首个助农销售场景,客户在工银“兴农通”APP完成电子账户开立后,即可跳转小程序进行稻田的云认养和大米认购,实现“工行+农业龙头企业”渠道与产品的强强联手;借助供销总社数字化转型契机,北京工行与中国供销集团积极开展数字金融合作,联合推出“兴农帮扶平台”,并在工银“兴农通”APP嵌入助农销售专区,提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能力和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
(一)开放生态创新。一是以“服务点+”推动与县乡政府、村委会、大型机构、地方特色企业、个人商户等合作,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推进GBC联动,为优化乡村治理、推动产业兴旺、改善农村消费环节和农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依托行内涉农金融服务整合与外部平台合作,打造开放APP架构。探索涉农服务场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行,创新引入助农销售、惠农补贴查询、农民工服务平台、社保综合服务平台等特色场景,将核心产品与服务原子化功能输出至合作方平台、微信等外部生态,实现涉农服务场景的开放化拓展。
(二)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创新“多重身份、一个APP”服务模式,在工银“兴农通”APP上集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数字乡村”平台、“兴农撮合”平台等主要涉农服务渠道,开发手机移动端服务入口,支持GBC端三农客户同时登录,探索以村务、撮合服务撬动客户的批量触达与服务。二是探索以“整村授信”线上线下融合、银政银企合作的服务模式,批量化、体系化触达农户客群。
(三)信贷流程创新。工商银行创新在工银“兴农通”APP上线卫星遥感贷前精准化圈地工具,客户通过工银“兴农通”APP提交贷款申请的同时,自主圈选种植经营的地块同步上送,卫星遥感影像可实时获取农业作物经营种植面积、智能识别作物类型、长势等数据,有效丰富申贷阶段获取的信息维度,通过监测农业资产优化信贷流程。
(一)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下沉。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3756家,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10个地级行政区、1698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包括503个脱贫县和89个重点帮扶县,覆盖全国55.6%的脱贫县和60.5%的重点帮扶县。近半年,服务点联动县域网点外拓团队为乡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140余万次,在服务点开展反洗钱、反欺诈、金融知识进万家等主题宣讲活动一万余场,服务客户近28万人次。工银“兴农通”APP自2021年底上线以来,服务已覆盖超过1800个县域,累计下载量约3000万人次,服务客户近300万户,发放贷款超50亿元。
(二)满足农民综合化泛金融服务需求。在全国疫情防控转段渡峰和春节农村人口返乡的重要时期,河南、四川、安徽等多地工行以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为阵地,开展 “送温暖、送健康”“新春慰问”等主题活动,为村民普及疫后康复常识和健康咨询,捐赠指氧仪、血压仪等医疗设备及物资;在服务点组织新钞兑换、零钱兑换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反假反诈宣传,守护农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金融安全;同时,工银“兴农通”APP为三农客户提供统一的线上涉农贷款办理入口,方便客户一站式获取普惠融资服务,在首页轮播区配置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专属申请通道,将金融活水有效输送至田间地头;不断完善各类“金融+泛金融”服务,探索打造开放APP架构,尊重并大力支持基层创新打造本地特色服务场景,力争实现一省一策,让三农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工行定制化服务。
(三)打造开放化涉农生态场景。工商银行积极推进与供销总社数字化合作,联合推出“兴农帮扶”平台,并将该平台引入工银“兴农通”APP,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金额超4亿元,完善助农销售场景搭建,打通产销对接渠道,实现客户优质产品和特色场景的回流。浙江工行“农户e贷”产品对外打通了政府、监管机构、税务系统等涉农服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内连通了行内征信数据库,成功对接亲农在线、安吉白茶、西湖龙井产业大脑、浙里办APP等各省市级的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黑龙江工行积极推进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的合作,依托工银“兴农通”APP开展了“兴农e购专项行动”,以认养农田的形式带动大米销售,共促成土地认养超6000亩,带动大米销售约300万斤,交易额达2000万元,实现了助农销售场景的创新突破、业务的联动拓展。
工商银行乡村金融服务新型触达体系始终锚定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渠道定位,搭建起覆盖三农生产生活场景的“服务点+”生态服务场景与“金融+”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城市+乡村”“对公+个人”“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发展新格局,提供涵盖GBC三端的全链条综合服务,打造工商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型触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