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出佳篇

2023-08-25 23:17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孙喆芸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3期
关键词:白杨赞美事物

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孙喆芸

一、什么是欲扬先抑法

所谓“欲扬先抑法”,就是在文章中,按照生活的现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事物的发展等呈现出一种起落的变化。“抑”,指压抑,指贬低人,贬低事物,情绪低落;“扬”是褒奖,抬高,指褒奖人,褒奖事物,情绪高涨。抑扬论是辩证的。在实际应用中,时而扬长避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平缓,时而平复。欲扬先抑,又称先抑后扬,是一种对某人、事、物、景,进行先“贬低”后“褒扬”的思想方法。使用这种思想方法,应注重“抑少扬多”。在写作时,运用这一技巧,首先表达对所描述的人或物的不满。通常情况下,由一到两个小事情,作者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在这种转化中,情绪的自然流露,会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技巧,可以将丰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故事的情节起伏多变,使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扬”“抑”都是艺术手法的一种。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描写白杨树的时候,首先描写了白杨的生长环境,“单调”的黄土高原,让人昏昏欲睡,但在这里,一棵高大的白杨,却给了他一种清新的感觉。杨朔在《荔枝蜜》中一开始表达的是对蜜蜂的不喜欢,后来则是对蜜蜂的赞美。

二、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

欲扬先抑的一般结构是“开头(引出物)——先抑(描写的人或物)——后扬(前后形成对比使人印象深刻)——升华主题,收束全文”。“抑扬”是情感与认识等的对立统一,使用此法,必须在结构上层层铺垫,为“扬”蓄势。如此,既能让文章的波澜起伏,又能让人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冲击。此外,在“火候”上,必须要把握好。若“抑”不尽而“扬”,则“抑”不能作为衬托,“扬”也不够饱满、不够有力。其次,自然的变化。人的情绪、态度的转变都是需要时间的,情绪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从“抑”向“扬”要做到自然、合乎情理。要合理地把握“抑”与“扬”的轻重、主次、详略。“抑”要有度,“扬”,要合理,且顺序不能颠倒,以免喧宾夺主。

1.先“抑”

对某人或某事的赞美,不从赞美之词开始,而从否定之词开始。这样的方式使故事曲折多变,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让读者印象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这一写作技巧并不难。然而,从“看出”到“写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写作过程中,“欲扬先抑”在学生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1.街道上,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子,穿着邋遢,身上散发着一股恶臭。人们见了他就走,真叫人不爽。家庭成员也将他逐出了他的家庭。他在课堂上一点也不难过,这就增加了他的疑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他原来是个有钱人,只是为了低调,才特意穿成这个样子。他对社会的贡献很大,他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很多孩子,让他们可以上学。很遗憾,他在不久之前就去世了。他一走,就引起了社会的震动,让人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反思。

2.母亲总是喋喋不休,我在学校里忙了一天,回家后又问了很多问题,比如学校情况如何,考试成绩如何。一天,我发烧了,母亲把我送进了医院。回家后,她总是陪伴着我,告诉我童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突然之间,母亲对我很好,我应该知道,她对我的态度,只是为了我好。再说,她工作那么累,我也要理解她。谢谢你,妈妈。

2.后“扬”

在前面对所描写的人或物进行了充分的“抑”之后,后面就要对所描写的人或物进行“扬”。在扬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得前后形成反差,为“扬”蓄足气势。如此,既能让文章内容波澜起伏,又能让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例段1可以发现,在材料选择上不能与现实相结合,在内容上也不太真实。一个行善的富翁并不需要“满身臭气”“被他的家庭逐出家门”,作者的本意是要在文章的开头用“贬”来表现他的仁慈,却没有充分利用他的优点。可以写他在日常生活中很小气,让人认为他是个小气鬼,斤斤计较;后来无意中发现,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慈善机构。这样,读者就会对故事的主角产生共鸣,从而对其刮目相看。他的离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人对善恶进行了反思,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结局,也不是唯一能让人联想到结果。这种人为的抬高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褒”的目的,因此,在结尾处没有“扬”,就很难展现出主角的精神品质。例段2,在原文中作者要表达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唠叨,实际上也是一种关爱。但由于篇幅有限,只是用一句简短的话语根据,把妈妈的絮絮叨叨表现给省略掉了,“抑”得并不明显。改加了写她絮絮叨叨地说:“有一次,我发烧了,妈妈把我送进了医院。当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和我在一起,告诉我童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当妈妈在我耳边说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到厌烦,相反,我喜欢她的“唠叨”,就像是我记忆中的妈妈一样。原文中的“瞬间,母亲对我很好,我应该知道……”认识转变突然,修改后的句子衔接更加自然,先“抑”后“扬”,而不是“波澜不惊”。

从以上两例来看,学生在使用抑扬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选择不恰当、过渡不自然、平平淡淡等问题。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首先是要明确主题。在主题的选取上,可以倾向于励志、道德、审美等,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其次,要弄清“抑”与“扬”的关系。先“抑”是人的外貌、声音、衣着等外物,“扬”是精神、品质、内涵等内在的东西。再次,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要有一个清楚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段落的内容简洁、不松散。最后,要明确:抑,是为了衬托,“扬”使目的,这样,文章才能详略得当,跌宕起伏,有了波涛,读者就会感兴趣了。

总之,通过“抑”与“扬”相比较,才能让美好的事物显现出来。“抑”与“扬”的比例和分量,需要在不断练习中去理解和体会,方能熟练将其运用于写作当中。

猜你喜欢
白杨赞美事物
白杨
远离否定式赞美
白杨
美好的事物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奇妙事物用心看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