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策略探析

2023-08-25 21: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陈 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构都产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社会保障体系怎样更为规范科学地发展,从而更好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社会保障工作的背景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长久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梦想终于开始逐步化为现实。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支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也不断推动社会保障向前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等,可以为社会保障系统建设提供支持并可以构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1]。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失衡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支出结构失衡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保障支出涉及面相对来说比较广,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退休费用、抚恤金的发放、社会救济等。据统计,虽然这些年以来我国在农村低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大了这方面的财政支出,这使得社保支出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然而企事业单位退休费在社保支出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依然非常高,而农村低保所占比例近几年虽有提升,但是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社保支出结构严重失衡,这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各级政府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二)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压力大

社会保障工作在维持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项工作也直接影响着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如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将其公民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首先,税务部门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将我国永久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然而不同省份在社会保障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工作也不规范;其次,近几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比较差,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社保支付;最后,社保行政部门力量薄弱,未能充分开展社保支付的监管工作,这也是导致社会保障资金压力大的主要原因[2]。

(三)财政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第一,社会保障法规不健全,造成社会保障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我国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补充社保工作,然而由于部分地区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保障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第三,国家尚未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这就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针对这种现状,政府需要加快推进财政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工作。

(四)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及覆盖效率较低

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比如资金利用率比较低,覆盖率不达标等。为了能够保障社保资金的高效利用,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然而当前各部门沟通协调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而且缺乏资金管理经验,造成社保资金管理方面不够规范。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甚至出现了贪污犯罪、骗取社保资金的情况,造成社会保障资金的严重消耗。现阶段,我国居民尚未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比如,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服务,随着这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的现象却比较突出,经济落后地区的数量依然非常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效率非常低。随着各地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已经被纳入社保体系中,然而据统计,仍有一些山区的居民未能纳入进来,所以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力度,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但是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3]。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创新改革的策略

(一)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构建加以完善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必须将“定位”问题解决好。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时间仅有三十多年,加之经济发展的制约,导致我国社保制度不管是在项目的设计还是在覆盖面,抑或是待遇支付及资金的筹集方面都始终存在问题。在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时期,把社会保障的发展定位在基本的生存保障并无不妥,然而怎样利用覆盖面的扩大、制度设计的完善和资金的多方面筹措,从而使待遇支付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涉及目的和过程间的分离。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的“碎片化”特点,主要原因是发展初期尽量“广覆盖”,而造成的保障水平不高,与既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相脱离。较为典型的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地区所实施的合作医疗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当前社会保障需求类别和层次的不同,各种社会保险内容功能定位的明确,明显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社会保障体系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其次,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顶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衔接不及时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历史与现实方面的因素,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险以及救助等制度的发展,都在地区间、群体间以及项目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伴随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应该通过关系的合理衔接将存在的各种差异逐渐消除。比如,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因为群体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类型,不管是从筹资的占比,还是从待遇支付方面来看,都在标准和条件上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不同会导致不同群体间的福利差异得到固化。此外,很多地区并未在社会保险关系上实现有效转移和接续,这也导致不同地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要将以不同地区社会保险基本关系的有效衔接作为核心,促进地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可转移性和层次统筹发展。

(二)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科学调节制度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确保离退休人员可以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社会发展成就的共享,同时社会保障基金应与财务部门支出管理能力与范围相符。首先,社会保障部门应合理调整养老金,对居民、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加以完善,对职工工资、待遇调整等进行监督。其次,还应该重视养老金发放能力的提高,或是将部分特殊人群养老金政策取消或是将标准降低。再次,应从国家层面调整养老金标准,并结合我国广大民众的养老需求、国家养老基金存量现状,以及养老金的发放政策等为社会公众进行养老资金的发放[4]。

(三)着力提升社保基金运行效益

风险管理能够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整个过程起到防控的作用。为了使社会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强化风险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1.要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不仅仅局限在银行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中,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资策略,实现社保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2.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离退休人员的根本利益,需要通过科学的研判,综合考虑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合理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和配置,既要注重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也要考虑社保基金的安全;既要保证社保基金中社保资金的按时发放,也要注重长期投资的收益。

3.在风险投资方面,合理配置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投资比例,将投资目光更多地放在新基建、物联网和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以便最大限度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

(四)增强社会保障体制对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

随着“三新”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能完全适配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基于当前经济形势,改进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适当弱化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增强社会保障与新时代劳动者的契合度与适应性。第一,逐步转变“个人+单位”的社会保障模式。探索个人工作账户制,把劳动者的权益与雇主解绑,进而与个人缴费记录相关联,将劳动者不同工作期间累计的社会保障权益计入个人账户,将雇主或政府缴费计入补充账户。这既方便统计临时就业、平台就业等不同类型的个人工作记录,又能满足“账随人走、钱随账走”的流动性需求。第二,完善工伤保险覆盖范围,采取更加弹性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伤认定方式,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将不符合劳动关系的情况及个人利用平台进行经营活动的情况进行逐步完善、从事自由职业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在平台经济下,灵活就业人员由平台组织,在职业伤害认定时,应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平台数据等对他们的工作习惯、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进行综合把握,以准确判断工伤原因,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第三,改革失业保险制度。适当放宽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标准,将最低缴费一年才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规定改为按周或小时计算,以便非全日制工、非正式工等灵活就业人员更好取得失业补助。同时,建议将“主动离职且在限定期内没有再就业”作为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条件之一,使得劳动者在因生育等家庭原因必须离职,或因雇主降薪、调岗等方式迫不得已离职时也能获得应有权益。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失业保险在防事业、促就业方面的价值。比如,可以进行职业培训津贴并为失业人员在培训期间提供一定的生活支出;推出短时工作津贴,在经济低谷期,由失业保险基金向因工作时长缩短而减薪的工人提供补贴,进而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避免大规模裁员等[5]。

(五)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稳定持续的开展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进行了明确,包括保证全民覆盖、做好城乡统筹、公平公正、规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我们应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的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工作部署当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在稳定发展中做好工作调整,围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格局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将重点工作进行突出、将制度进行完善、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积极力量。深化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的任务,成熟一项、出台一项,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有序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和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强化精准扩面,把更多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强化待遇发放,完善落实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基金安全,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便民服务,将全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并推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持续改进系统行风,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高效贴心的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制度的规范性、统一性、约束性[6]。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对社保体系加以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作为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对当前社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从更为长远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构建加以完善;解决漏保重保问题,促进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提高;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科学调节制度;完善社保基金安全监督机制;多种渠道增加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将城乡差距进行缩小并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均衡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保障能力和运行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不工作,爽飞了?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选工作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