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116 的选育及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2023-08-25 19:53:52王延训田纪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山农强筋区域试验

王延训 田纪春,2 杨 明 彭 莉

(1.山东天泽泰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华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肥城 271604)

高产、优质是小麦育种永远追求的目标[1-3],山农116 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27),2022 年完成山东省强筋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程序, 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鲁审麦20220016)。 该品种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 (淮河以南稻茬麦区) 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早中茬种植[4]。 在国家试验和山东省试验中山农116 表现比高产对照周麦18和强筋对照济南17 显著增产。 2022 年6 月12 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专家, 对种植在山东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的100 hm2山农116 随机抽取0.224 hm2,折算平均产量为12 034.5 kg/hm2,在晚播的情况下取得了大丰收。 本文作者总结了该品种在国家区域试验、 山东省区域试验中的性状表现和多年份多地点品质测试结果,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品种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以期为其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山农116 的母本W080068, 是本研究团附选育的高代优质强筋品系。父本石4185,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广适性品种,1999 年通过国审。

该品系2008 年冬季在温室进行加代有性杂交。2009 年2 月中旬在大田种植,6 月中旬收获F1,2009 年秋播粒距10 cm 点播种植。2010 年选收F2单株367 株。 2011 年采用田间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择产量高且含有多个抗病、矮秆和优质基因的05、06、08、16、19 等123 个F3株系。 2012 年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田间系谱,选留05、08、16 等6 个F4株系参加4 行区产量鉴定。 2013 年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田间系谱, 选取F5代的021-3 和021-2、山农116 等品系进入产量鉴定试验。 2014 年F6进入品比试验,山农116 品系平均产量9 423 kg/hm2,比对照‘山农20’增产3.9%。

2015 年山农116 参加多点自设试验, 同时进行面粉品质、加工品质的测定,面团稳定时间在20 min左右,面包加工体积926 cm3。 2016 年、2017 年选送山农116 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水地早播组比较试验。2017-2020 年该品系完成国家黄淮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2022 年山农116 参加山东省强筋区试和生产试验。 2022 年完成山东省强筋组试验程序,通过山东省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表现

山东省试验中山农116 表现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叶色绿色、叶片较小、抗倒伏。 山东省2 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生育期231 d,与对照济南17 相同;株高79 cm,穗长方形,成穗数43.1 万穗/hm2,穗粒数39 粒,千粒重38.5 g。国家试验中表现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 全生育期227.9 d,比对照周麦18 早熟0.6 d。 株高76.9 cm,株型紧凑,抗倒性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成穗数655.5 万穗/hm2,穗粒数32.1 粒,千粒重41.9 g。

2.2 抗逆性表现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利用强致病力菌株在田间对山农116 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2017-2018 年中感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2018-2019 年中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2017 年国家试验抗寒性鉴定(河北遵化国家试验站),死株率3.9%,死茎率5.4%,抗寒性级别1 级,抗寒性评价好。 2018 年、2019 年洛阳农林科学院对国家冬小麦参试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2 年均为冬性类,抗寒性级别为2~3 级。 2017 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国家试验鉴定,抗旱指数高达0.924。

2.3 品质表现

2018-2019 年山东省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9%,湿面筋30.9%,沉淀值43.5 mL,吸水量60 mL/100 g,稳定时间15.4 min。2017-2019 年国家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平均籽粒容重818 g/L,蛋白质含量14.1%,湿面筋含量30.5%,稳定时间20 min,吸水率58%, 最大拉伸阻力608 E.U., 拉伸面积128 cm2,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1]。 2018 年全国小麦质量鉴评,容重800 g/L,湿面筋30.9%,稳定时间14.8 min,拉伸面积139 cm2,达到郑商所强筋麦交割标准的小麦样品,2018-2021 年连续4 年参加全国小麦质量鉴评, 均达GB/T 17892 强筋或中强筋小麦标准。

3 产量表现

2019-2021 年山农116 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8 538.0 kg/hm2, 比对照济南17 增产3.8%。 2021-202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24 kg/hm2,比对照济南17 增产3.0%。2017-2018 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19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 增产4.32%;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809.5 kg/hm2, 比对照周麦18 增产4.23%;2019-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68.5 kg/hm2,比对照周麦18 增产4.00%, 试验证明该品种是比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极显著的强筋小麦新品种[1]。

4 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4.1 播期、播量

山农116 为半冬性品种, 以10 月15 日左右播种为宜。 播种前施足底肥复合肥75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25∶15∶8, 然后在深耕细靶、 精细整地、 足墒下种的前提下, 播量为135~150 kg/hm2, 确保基本苗在300 万/hm2左右。 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种子的千粒重、整地、墒情和种子发芽率等综合确定[2-3]。

4.2 播种质量

小麦播种尽量选用小麦精播机,播种时注意行进速度和播种深度。精播机匀速行进,播深掌握在3 cm左右,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3 冬前管理

出苗后在小麦3~5 叶期(杂草2~4 叶期),日平均气温在8℃以上时及时防治杂草,密切关注红蜘蛛、地老虎、蚜虫、灰飞虱、纹枯病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做好综合防治[2-3]。11 月底或12 月上旬普遍进行冬灌,若群体大小适宜或偏大则适期内晚浇,反之适期内早浇, 有利于保苗越冬和年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促进根系发育和预防春旱和倒春寒害[4-5]。

4.4 春季管理

根据苗情合理地进行肥水促控,对亩群体在80 万以上的旺长地块要采取深锄断根或化学控制, 控制基部一、二节间不要生长过长,减少或控制春季分蘖的滋生, 促进两极分化, 防止后期倒伏, 同时还要注意中耕除草,加强对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6-7]。 春季一般在起身末期或拔节初期, 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40 kg/hm2,促进大蘖生长、多成穗及小穗小花分化,巩固后期氮营养,提高籽粒品质[8-9]。

4.5 中后期管理

小麦扬花后10 d 左右应浇灌浆水, 在浇水之前撒施30 kg/hm2尿素和15 kg/hm2磷酸二氢钾,或尿素15 kg/hm2加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50 kg 叶面喷施。能够增加叶片含氮量, 提高光合效率, 延长光合时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和品质[10-11]。 小麦的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等是小麦中后期常发生的重要病虫害, 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小麦的后期管理应以控为主,避免麦黄水,适度的土壤“干旱”能够明显地提高强筋小麦籽粒内在品质,改善籽粒角质率、黑胚率、容重,有利于提高收购等级[12-13]。

4.6 适期收获

不同收获时期和晾晒方式都能严重影响强筋小麦的品质, 如果收获过早或偏晚会使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期遭遇下雨,会使小麦角质率、籽粒商品性明显下降,致使加工品质变差。 强筋小麦的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籽粒含水量在20%左右时及时收割, 以防籽粒养分回流和因迟收造成大量落粒, 影响产量和品质。 收获时要按品种实行单机单收,收获前严格清理机械,防止收获混杂。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一品一场、摊薄多翻,严防场院内混杂,然后精选去杂质,分品种贮藏。

猜你喜欢
山农强筋区域试验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6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鲁东南地区晚茬麦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中国种业(2020年7期)2020-07-22 03:36:48
山农27号在博兴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与技术(2019年6期)2019-05-29 11:08:30
冬小麦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作物学报(2017年7期)2017-07-25 09:32:20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