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贵州大学农学系为例

2023-08-24 08:46李丹丹蒋喻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农学调研人才

易 强 李丹丹 蒋喻林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贵州贵阳 550000)

我国农耕历史悠久,是一个以耕作为主的国家[1]。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研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就是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由于存在城乡差距差异大、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加快新农科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的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现代农业科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各高等院校先后对农学学科教学进行多次调整、改革与完善,农学专业已经囊括了各种农业相关的理论与应用实践课程[2-4]。但在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下,农学专业人才似乎仍面临着与市场脱节及就业前景黯淡的困境。要促进农村的文化、生态、人才、组织和产业的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更好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教育部等于2022 年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教高厅〔2022〕1 号),2023 年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要求涉农高等院校全面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深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加快构建多类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5-6]、服务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系统治理战略需求。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创建于1942 年,围绕喀斯特和高海拔山地农业的需求,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囊括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力求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企业创建、高教和科研单位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满足相关部门的用人需求。为了满足乡村振兴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贵州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拟探索开设农学专业调研课程。该课程将农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农学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农知农、爱农为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农学专业调研课程开设背景

1.1 响应新农科建设需要

长期以来,农林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比较滞后。新农科的实质是对人才能力要求更高的专业供给侧改革。针对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沈德中等[7]提出了“三合一”的核心改革模式。这一模式由通识教育、通用教育、专业教育三部分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通用教育则是指向某一领域的通用知识和技术;专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在某一特定专业方向的就业需求。可见,针对农业专业大方向的教育改革都将课程教学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贵州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调研课程的开设,旨在针对农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等进行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从而让学生对专业性质、培养方向等有更清晰的认识,不仅符合新农科的教改方针,更是对培养一批爱农、知农、通农的农林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乡村人才振兴。然而,农村长期面临青壮年和优秀人才不断外流的困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乡村振兴需求与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明显不相匹配。2021—2025 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乡村振兴即将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将会更加凸显乡村人才供需矛盾。农学专业调研课程结合贵州省的农业发展现状,对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相关议题进行调研和探讨,让农学专业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到乡村人才供需现状,从而促进乡村人才资源回流、培养高素质的本土人才,服务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2 农学专业调研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农学专业调研是针对农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新、创业及实践课程。通过对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及新形势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新需求进行调研,并配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作物资源情况、作物生产加工情况、农业相关企事业机构情况等来了解农业专业性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等、树立自己的专业奋斗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农业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

3 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教学要求

农学专业调研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课程设置以实践调研为主,辅以课堂教学。其中课堂教学包括调研报告的科学写作方法和经典案例解析,引导学生确定调研选题及讨论调研方案(图1)。具体的调研方式则包括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网络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其中问卷调查要科学选择样本,设置问题和选项时要坚持简明、单一、准确、客观的原则。每个调研方案可囊括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进行课堂汇报。在案例汇报中设置集体投票的打分机制,并设置一定的奖励环节,存档优秀的调研案例进行展览等。

图1 调研流程

4 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教学内容

调查研究是农学专业调研课程的核心,调研题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自己的专业奋斗目标。贵州大学农学系该课程现行教学内容拟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4.1 当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产销状况等调研

对主要作物或特色经济农产品(特别是贵州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的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供销、农工贸等各个环节全面展开调研,学生可接触、了解各种环节中涉及的现代农民、养殖者、销售、经销商、农技员、乡镇干部、食品检测员、检疫员、农作物植保员等各类农业相关工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薪资待遇等,或可启发他们的就业意向,从而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对贵州特色药用经济作物黄精产业进行调研时,引导学生针对种植资源、良种繁育、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等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调研,了解药品生产等领域与农学专业的相关性,增强学生对农学专业的认识及认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和了解到种植大棚、现代农用机械设备厂、农产品加工厂等农业最前沿的站点与信息。对本科生而言,这些课堂教学中缺乏的实践知识可开阔眼界,培养出具有懂农业、爱农业情怀的农业人才。

4.2 涉农专业的就业情况调研

涉农相关专业就业调研主要涉及到行业调研、企业调研、事业单位和高校职位调研等。行业调研内容包括我国农业发展总体形势,农业技术、服务、管理、经营等领域的岗位设置情况,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农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出的新要求。方案讨论之初,可引导学生尽量列举他们认为的未来可从事行业或岗位,使其主动了解这些岗位的人才需求及现状。企业调研涉及到如何选择企业问题,需考虑企业的不同特点、规模和类型,应尽量包括农业相关的跨国公司、知名国企、地方企业和一些中小型公司等。可以通过查看网络介绍、招聘信息或电话联系调查不同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和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在岗人员职业能力、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需求,可对标自己的综合能力作出相应的职业规划调整。一般而言,事业单位和高校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学历要求,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通过调研过程中对高校教师等工作的进一步了解,坚定其目标与认识。

此类调研成果可通过农学专业就业路线图进行展示,即先列举出农学专业的热门工作岗位,倒推这些岗位需要的核心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并列举所需能力对应的课程内容等。就业路线图将成为学生自我提升和构建能力的导航图,通过结合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打卡式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合理地调配和规划学习时间,也有望缓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在实际选题中,共有一半的小组(5 个)选择本课题,从不同年级大学生和毕业生、农学与其他专业、教师与家长、就业认知、形势、择业方向、未来期望等方面设计问卷,采用SWOT 等方法对就业态度、形势、职业规划、就业率、存在问题及其改善建议进行调研分析,有利于本专业学生找准自身定位、认清专业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

4.3 乡村振兴与农业人才培养调适专题调研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建设对乡村人才振兴意义重大,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人才培养相关内容的专题调研,加快农学专业建设及发展,有望迅速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鼓励地方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农业特色优势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的人力、科技等资源优势[8-9]。根据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需求,针对性地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一批适合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供求型人才,满足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科技人才需求。近年来,贵州大学不断派出高校教师深入基层乡镇,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学生可随行参与,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农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情况,通过对农业发展前沿的调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4.4 调研资料整理、结果汇报及评价

问卷调查、网络资料整理、实地考察等手段获得的庞杂繁复的资料,只有通过筛选、整理、统计和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因此,需要督促学生对统计学等课程的知识学以致用,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交叉列联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模糊估分分析、博弈模型等方法,选择适合方法设计出问卷[10]。教师应对学生所制图表严格把关,培养其严谨的研究精神。调研报告应要求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鼓励和帮助学生将优秀的调研报告投稿和发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仅起到引导作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协作、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研结果的课堂汇报是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对待调研项目的主要手段。鼓励学生汇报尽量采用新颖的多媒体形式,不只限于PPT汇报演讲,也可以制作视频播放或穿插采访和表演等多种形式,较开放的汇报形式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报告质量评定可由学生投票打分给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 结语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手段改造升级现有涉农学科专业,是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农科建设等的进一步推进,农村规划、农业生态、有机农业、数字农业、农村能源工程等农学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将被大量需求。高校涉农专业教师通过农学专业调研课程,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前景与需求,激发农学专业人才振兴乡村和服务三农工作的热情。农学专业调研课程将对农学专业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农学专业的认知、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各专业课程特点与联系,为相关农学学科发展及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农学调研人才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人才云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农学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