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023-08-24 06:52谢兰刘俊
贵州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脂蛋白半胱氨酸

谢兰 刘俊

(三原县中医医院(咸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 咸阳 713800)

近些年,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冠心病,已成为当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2]。临床实践指出,动态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可有效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3-4]。目前,关于测定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判断冠心病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受检者神志清楚,沟通、理解等能力正常,依从性良好;(2)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3)受检者知晓研究的内容、目的,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理疾患;(2)合并占位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3)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结合研究筛选条件,纳入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区间39~75岁,平均(46.51±4.23)岁。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B组,包括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区间41~75岁,平均(47.21±5.11)岁。经比较,上述两组在性别结构、平均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检测前:与受检者主送交谈、沟通,结合其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对检测的了解程度等差异,选择面对面、播放视频等方式介绍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以及冠心病所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害性等,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促进检查的顺利完成。(2)检测中:采集患者晨起空腹条件下静脉血5 mL,常温条件下静置1 h,再进行离心处理,留取血清(时间15 min、转速3000 r/min),并保存在-80℃冰箱内,待测结果。以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仪、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为工具,参照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循环酶法分别测定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3)检测后:结合评估结果,评价患者实际病情,并对A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定是否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分组: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4)观察指标:以A组、B组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另外对比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以及描述、分析A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5~15 μmol/L;血清脂蛋白α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0~300 mg/L。

2 结 果

2.1A组与B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比较 A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比较

2.2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比较 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与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比较

2.3A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组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环境改变、人们缺乏锻炼、情绪激动,以及日常食物中食品添加剂的叠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调查显示我国2021年冠心病发病例数为冠心病1 139万,给患者个人健康、家庭带来极大影响,加重社会经济负担[5-6]。尽早发现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已成为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转归的关键所在。同型半胱氨酸作为饮食中未提供的一种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以各种形式分布在人体血浆内,大部分经二硫键、血浆蛋白结合。赵修振[7]等人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以合并冠心病为观察组,以为合并冠心病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三者联合诊断效能,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信息。古挹端[8]等人就冠心病患者为例,探究同型半胱氨酸对其诊断的辅助价值,结果发现检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可有效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利于提高患者诊断准确性。血清脂蛋白首次提出于1963年,是生化检验中的一项指标,合成于肝脏,成分为载脂蛋白,可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聚集于血管壁,加速血栓形成[9-10]。结合上述分析,认为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的指导性意义。

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组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较B组高,说明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变化可有效判断人体是否发生了冠心病。原因为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以下机制,促进光脉粥样硬化进展,引发冠心病,(1)血脂代谢异常,使低密度脂蛋白聚集,促进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激活血栓形成,可使凝血因子高表达,降低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增加血小板粘附性;(3)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清脂蛋白a对纤维蛋白的溶解具有一定的影响,还可促进血栓形成,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指出,血清脂蛋白a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增高,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6倍。研究中针对A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进行分组: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结果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低于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且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异常改变,可导致不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不良预后。原因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异常增高,可增强其氧化作用,使得脂质、内皮细胞氧化过度,损害内皮细胞功能,造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增高脂蛋白a水平,从而增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有研究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 mol/L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正常人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健康体检者高,通过检测血清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可有效判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值得宣传。介于相关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样本量不足等方面的局限性,建议继续开展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以期丰富研究成果,为后续相关报道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以及不断提升我国冠心病患者血清学诊断技术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脂蛋白半胱氨酸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