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河 郭滨彬
【摘 要】本文对当下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四点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从教学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备、校本教材、学科融合、校企合作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关鍵词】应用型 钢琴即兴伴奏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3-0123-06
在当前普及美育教育的大环境下,钢琴即兴伴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地方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教学师资力量的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实践经验等因素影响,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钢琴即兴伴奏融合了钢琴基础技能、乐理及基础和声理论、曲式分析、视唱练耳,以及简单的作曲法等音乐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技巧,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俱强的实操型课程。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社会培训机构和文艺团体提供相应的艺术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教学如何与实操接轨、与就业相联系成为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笔者自身执教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学者对当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型网络平台应用日益广泛,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新挑战和创新发展机遇。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2018工作要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均有提到,教育信息化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智能终端普及、宽带覆盖,以及无线网络覆盖,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普及和共享。通过技术手段,让内容的呈现方式适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教室布局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及管理便利性,所有设备、系统、资源等都应具备较强的客观利用性;网络及资源获取能力和设备接入要流畅便利,资源选择性多、内容分布广、访问速度快;要配备支持教学互动及人机互动的智能设备,让师生即时互动;室内的声、光、温、气要调节到适宜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应性支持。
钢琴即兴伴奏的教与学是集视听、分析、想象、弹奏、创作等多感官共同运作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均衡地重视钢琴弹奏能力训练、典型性正谱伴奏分析与学习、音乐与文学想象空间的营造、音乐思维的培养及个性与创造性的激发,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和教学水平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口传心授和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对学科前沿讯息的闭塞,极大地限制了上述这些综合性高阶教学目标的达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山区高校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落后,硬件条件上不具备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的能力,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浮于表面,未能真正与教学提质相接轨。
(二)教材选择与实际学情相脱节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新型高校。在新一轮高校重新洗牌即将来临之际,要谋求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发展定位上坚守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本分,重视与地方、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 突出校本特色,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目标决定课程构架,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能够进入基础教育体系进行服务的一线教师,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时应重视与地方音乐文化、基础教育进行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各具特色,地方高校若忽视自身所在区域的本土音乐文化,忽视地方民歌编配与弹唱训练,将导致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际学情相脱节,人才培养成果与就业要求相脱轨。紧密联系民间音乐、联系本专业学情特点,编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校本教材,是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本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以弹奏一套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贴近就业要求上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收效也不及预期。同类院校多数教师以中小学音乐教材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的主要教材,要求学生一个学年时间完成至少一套教材,共计十八本书的所有歌曲编配与弹奏,如此安排仍远远不能胜任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师招考需求。此外,巨大的曲目量要求学生时间投入与培养综合能力、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产生极大矛盾。青年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和声、爵士和声体系以及格式化歌曲创编等实用性和延伸性教学内容被迫压缩或者直接删减,这对综合音乐能力和素养培养极为不利。
(三)学科教学改革缺乏整体构架
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前置课程有和声、中小学教材歌曲弹唱、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后续课程则是音乐教育专业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实习。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能与场景运用密切相关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课程,其教学设计必须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相适应,相关课程必须进行同步的相应变革,才能落实学科融合,打造一个完整且严密的课程体系。有学者指出,建立各种形式的交叉学科组织能直接有效地推进学科融合,我国大学应尽快以学科群和学科门类为依据,整合第一层级的院系组织,促进其内部学科融合。相关学科任课教师要进行协同教学,各门课程教学目标要与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共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达成。
为深化学科融合,本专业钢琴教研室和声乐教研室已经就钢琴基础、声乐基础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入了中小学教材弹奏与演唱,将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加入钢琴与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中。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技能专业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其在校就读期间多从事前沿学术研究或高水平演奏工作,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培养目标认知不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常有不能落地之感。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应以“一专多能”为标准,对主专业要做到能表演、能教学、能研究、能运用,而非狭隘地禁锢于演奏和演唱方面。如若学生暂时不选择继续深造,就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投入于演奏、演唱高难度的乐曲,而应该多关注基础教学中遇到的乐曲、教材,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教。通过相关学科的协同改革,鼓励学生多弹正谱伴奏、研究音乐学理论和技能学科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要求,也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研习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当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设计未能很好地贴合就业需求,未能与相关学科协同作用,共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使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与其他非师范专业课程存在过多相似性,无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本学科教学改革只有与相关学科协同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变现状。
(四)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要求脱节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展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随着企业用人观念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用人标准更倾向于岗位技能、实践能力,这既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指明方向,也为校企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广阔前景和空间。音乐专业具有极强的实操性,企业为在校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在校生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演出及其他专业实践活动,充分了解社会对专业发展的需求,进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重点,提高学习实效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明确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本科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让技能课程真正从高雅音乐“阳春白雪”的神坛上走下来,走到生产实践中去,走到一线基础教学中去。毕业生必须要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能够满足一线基础教学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設计如果过多地关注前沿理论研究,导致科研与教学实践相脱离,造成科研成果不能切实有效地反哺教学实践,就会使得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就业要求相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解决方案
(一)建设智慧钢琴教室
众所周知,多媒体和投影设备在教学中不可或缺,通过投影设备,所有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即时看到教师的示范弹奏,可以进行互相观摩,真正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位置上。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一对一的示范模仿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更为丰富的、多维的课堂活动没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因此,智慧教学设备必须被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巴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极具专业特殊需求的MIDI键盘、头戴式耳机都应该作为智慧教室里数量足够分配到每个学生的基础设备。如此,在智慧教学中,师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文字、图形、图像、教材、图表、图画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摆脱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实现“分析、评价、创设”等高阶认知目标的条件。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非常适合于利用网络资源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升,通过创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训练方式,突破单一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以达到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大幅度地提升学生整体学习兴趣和即兴伴奏能力。
(二)编写校本教材
笔者认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除了完成编配弹奏的学习任务外,还应该具有发展性眼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固定和弦连接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旋律创作、鼓励歌词创作、鼓励编配带钢琴的小乐队伴奏,这些技能在新时代基础音乐教育中即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要培养可胜任基础教育岗位的教师,本专业在相关课程建设中也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去讨论、去合作、去尝试,从而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所处的福建三明地区是革命老区,三明民歌是福建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山地音乐文化代表,其音调色彩极具特征。这些音调特征不仅体现在旋律旋法上,还体现在多声部的和声结构铺排上。三明民歌的歌词内容不仅包括产生于抗战时期和革命时期的红色曲调,还包括劳动人民劳作生活中产生的号子和小调。作为三明地区唯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紧密联系三明地方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明各地区的乡土民歌曲目,将这些民歌与流行音乐和其他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要求学生会弹、会唱、会编配、会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教与学当中,对于本地区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相关文献搜寻,发现尚无将三明地区民歌使用具有民族风格的和声进行编配的教材,这是本地区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区域。
笔者认为,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联系、精准对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毕业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的底线能力,从而决定课堂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研促改,应该将科研与教学充分结合。一方面要将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接轨,对标本专业培养方案,促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立足于本专业学生入学时的实际专业水平,按照本专业学生达到的钢琴弹奏水准与和声基础知识来选曲和编写教程,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三)深化学科融合
理论教研室对相关课程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例如重构和声课的教学大纲,加入键盘和声内容,在和声课程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之间搭建桥梁,并将民族和声的内容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符合国家对基础音乐教育中提升青少年民族音乐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的要求。又如配器法课程,应该从传统记谱方法中解放出来,大量运用MIDI和制谱软件,帮助学生在正向编配与反向创编之间搭建一座易于理解的桥梁,从而建立由键盘和声到即兴伴奏,横向联系音乐创编,进而发展到综合音乐制作,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又如视唱练耳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记写和弦的能力,能够在完整合成的伴奏音频中提取出钢琴部分和弦、将弦乐和吉他等其他乐器转化为钢琴伴奏形式,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至关重要。师范专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应该熟练掌握运用键盘弹伴奏、记录编配的伴奏并转化成乐谱、在钢琴伴奏谱和小乐队总谱之间灵活转换的能力,这些训练确保他们在即将来临的中小学教学工作中能够具备胜任第一课堂、组织第二课堂的能力,从而具备本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融合是经过多年反复探索之后,为培养适应多元文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教师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教学反思能力,还要有宽广的教育视野和稳定的职业兴趣。学科的发展不是个体孤立的,而是与相关学科互为唇齿、相互促进的。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与钢琴、和声、配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科之间贯穿一致的指导思想,瞄准共同培养目标,才能深化学科融合,构建教学目标精准统一、学科教学特性和方法互补的课程体系。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高阶课程,建立在扎实全面的钢琴弹奏能力和准确的和声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只有这些相关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之后,学生才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实现更好的教学互动。
学科融合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未来教师具体的教学能力和宽广的教育视野。后现代文化的差异性要求一线教师传递给青少年的思想必须是多元包容、兼收并蓄的,他们必须具有批判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构建课程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都能进一步地从培养目标出发,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各门课程是如何通过各自教学目标的实现构筑符合培养目标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和学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将更为综合,立足本学科,融通相关学科,从技能层面的教学与测评上升到更多地关注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体现个体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校企合作
笔者认为,深化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落实到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上有以下几种实操途径:第一,利用教育见习课程,组织学生进入音乐培训机构及其他音乐课教学机构观摩一对一技能课和集体音乐课,实地观察一线教师在各类教学场景下如何掌控课堂,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钢琴即兴伴奏技能在课堂实操中如何运用,如何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达到资源共享和教学提质,学生可以实地感受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运用,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使课程学习更加有的放矢。第二,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制学习,每位学生将各自在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并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内选取一个角度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一个自己的教学研究项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教学实操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技能课教师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的交流,发散技能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更多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通过现实课例分析、模拟教学工坊等活动,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第四,定期聘请技能过硬、经验丰富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入校为在校师生举行经验分享会,介绍其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例如,在中小学课堂中如何使用即兴伴奏提高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与营销过程中,如何运用钢琴即兴伴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和营销成效。课程教学改革绝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就可以完成的,它依托于实践,也以实践为唯一的检验标准。课程改革离不开与企业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只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享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体验,真正使“应用性”成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的轴心主线。
三、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课程与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立足于实际学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愿,依托地方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了解和贴近青年学生的爱好与需求,还要将这种需求和用人市场对毕业生知识技能体系的需求联系起来,找到一个结合点,让“阳春白雪”落地,落到一线基础音乐教学实处。高校教育正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软硬件资源和教材教法上都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集体技能课要从老式的示范模范藩篱中走出来,必须要从软硬件资源上下功夫,使先进的软硬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助力。教师在技能课教学中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是师生共同研究的“参与者”,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潜能。教学改革要因地制宜,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培养能胜任一线基础教育的人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指导下,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推动地方音乐传播与发展,通过学科教学助力地方名片树立,从而推动地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社会使命。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要充分认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使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互为助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发展,增强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作用。如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才能做到立足实践,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郭亚梅.地方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现状及教学实施建议[J].滁州学院学报,2017(04):124-126.
[2]黄倩.论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罗华颖.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06):96-99.
[4]王怡菲.新网络环境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长治学院学报,2021(03):125-127.
[5]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04):75-79.
[6]司季发.三明民歌的地方色彩辨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8(04):90-95.
[7]胥秋.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大学组织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20-27.
[8]郭志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实习——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实习制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03):8-10.
[9]郭志明.自主建构与学科融合——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7):53-56.
[10]宣丽萍,宋作忠.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06):35-37.
[11]于长英,吕文浩,徐玉梅.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