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省文联机关第四党支部原来在党建工作方法上相对守旧,缺少活力,有时以开展几个活动、组织相关会议当成党建工作主要内容,对如何利用青海美术馆这个平台来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思路不广、办法不多、手段单一,找不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抓不住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突破口,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探索,针对上述问题,文联机关第四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创新支部管理,发挥资源和平台优势,总结出“1234”工作法。
一个阵地打造服务品牌。第四党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托青海美术馆这个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先后举办《昆仑长歌动地诗——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主题艺术展》《跨越昆仑——青海省脱贫攻坚主题艺术展》《国家公园省 生态新高地——青海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杯”生态文明摄影展》的主题展;创新交流机制,引进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国内重点美术馆、画院艺术高水平学术交流展;积极对接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先后举办《第六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第7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巡回展览。
两个融合筑牢支部堡垒。一是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发挥支部和各部门在同一办公区的优势,将支部“每周一学”与部门“三重一大”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支部学习与业务工作部署安排,统筹整合党建和业务工作资源,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定期与各部门开展业务交流、思想交流,既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又推动了支部活动相融合,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二是廉政教育与风险防控融合,支部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同时,注重廉政风险点的排查防控,在制定完善部门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梳理出岗位廉政风险点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引导党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理想信念,凝聚了发展力量,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种形式丰富基层文化。一是围绕省文联中心工作,延伸工作手臂,通过“流动美术馆”艺术展览形式,丰富基层文化事业,提升基层人民群众视野,组织省美协、省书协、省摄协三家单位及相关作品,送文化到基层,推进美育普及。二是开展“夏夜美术馆”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于每年7、8月份晚间(19点30至21点)向公众开放美术馆,《中国文化报》给予“在艺术中纳凉”的美誉。三是开展“数字美术馆”活动,开通网上展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实现观众远程观展,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在每期展览过程中,支部党员义务为观众提供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专业知识讲解服务,让观众近距离感知艺术,提升审美情趣。
四项措施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政治建设加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利用每周一学、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书记上讲台等,教育引导党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理想信念,使支部党员在工作岗位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二是思想建设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支部党建活动中,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为人民、到人民中去的正确工作导向,积极发挥文艺工作者作用。三是组织建设保障人才队伍素质。发挥党支部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引领和监督作用,先后培养发展8名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热爱艺术事业的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促进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作风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工作实践中教育引导支部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充分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智慧和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力推动了支部及美术馆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六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展览近150场,适时开展理论研讨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术理论讲座、会议、公教及文化下乡活动等百余场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文化艺术服务,助力全省中心工作和青海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