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宁,李红梅,吴 爽
(北方工业大学 理学院,北京 100144)
2018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2020年又提出“六保”的新任务,“六稳六保”是中国经济稳步前进的基础,其中“稳就业”排在首位,在国内外严峻形势和疫情的冲击下,“稳就业保就业”面临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居民就业状况已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大局、保障公民福祉的重要指标,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因此,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
作为中国北方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协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就业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就业状况研究尤为重要。产业经济学认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以产业结构为主的经济调整,三大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各有不同,就业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收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1]。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协调,既关系产业发展质量,也关系劳动力市场是否均衡和稳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必然会给就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有必要深入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以加快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就业与产业结构协调有序发展。
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进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自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矛盾的约束,内蒙古自治区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着一定偏差,这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稳定就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2]。市场调节两者的关系往往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进行辅助调节,如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劳动力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就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3]。因此,厘清两者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和就业政策,对优化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和就业结构具有现实意义,那么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如何?文章以此问题为导向,构建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
文章分析中,选取就业弹性系数(E)作为就业增长的衡量指标[4],系数越大,越能够吸纳劳动力,反之吸纳能力越弱;选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用P、S、T表示,其中数据均来源《内蒙古2021年统计年鉴》,计算公式如下。
(1)
(2)
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基于多变量动态关系,分析时间序列和随机干扰项对整体系统的影响,以评估经济因素对变量的冲击效应的模型,常用于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文章选取VAR模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p阶VAR模型的表达式为:
Yt=θ1Yt-1+θ2Yt-2+…+θpYt-p+εt+C,(t=1,2,…,T)
(3)
其中,Yt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p为滞后阶数,t为样本个数,θ1,θ2,…,θp为参数矩阵,εt是k维扰动变量,C是k维常数向量。
为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导致虚假回归现象,需检验变量平稳性。为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对原始数据中的P、S、T实际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得到相应的对数序列LNP、LNS、LNT,发现除LNP外,其余均属于不平稳序列。为保证各时间序列变量具有同阶平稳性,对E、LNP、LNS、LNT进行一阶差分,分别用DE、DLNP、DLNS、DLNT表示。通过比较AIC、SC、HQ值,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一阶差分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且ADF检验值均小于1%临界值,认为可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一阶差分变量DE、DLNP、DLNS、DLNT具有同阶平稳性。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以上ADF值、p值、临界值由EViews 10软件得出。
为确保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准确性,需确定最优滞后阶数。运用似然比(LR)、最终预测误差(FPE)、AIC、SC、HQ准则等进行检验,表 2结果显示五种准则均推荐一阶滞后阶数,故建立VAR(1)模型,并得到如下参数估计结果:
dE=0.7218dEt-1+0.2184dLNPt-1+0.8879dLNSt-1-0.0986dLNTt-1+0.0132
(4)
该估计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会正向带动其就业弹性系数增大,第二产业带动效果更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是反向的。意味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扩张对就业拉动幅度相对较小,甚至随着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其还要输送过剩的劳动力到其他产业。可能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渐趋于机械化,限制了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溢;第二产业中包括较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较多劳动力;第三产业中餐饮、零售等技能要求单一的传统行业劳动力偏多,渐趋于饱和,需求减少,而新兴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如信息和金融大多规模较小,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对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需求增大,导致劳动力外溢,故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速度逐渐减弱,再加上产值比重上升空间有限,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程度就产生了限制。
表2 VAR模型滞后阶数p的确定
为了分析DE和DLNP、DLNS、DLNT之间的动态关系,需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绘制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分析是用来研究VAR模型在受到某个内生变量的冲击时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对于稳定的时间序列,在前几期受到外部冲击一段时间后最终会收敛于平稳状态。
为避免脉冲响应函数不收敛的现象,用AR特征根检验此VAR(1)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如图 1所示。模型所有特征根倒数均小于1,都分布在单位圆内,通过稳定性检验,表明此VAR(1)模型是平稳的,接下来对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将稳定且有效。
图1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对此VAR(1)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就业弹性系数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脉冲响应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脉冲响应滞后期间年份数,纵坐标表示受冲击变量的反应幅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曲线,虚线表示正负两个标准差范围。
图2 就业弹性系数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影响
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在不同时期对就业结构演变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若在当期给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就业弹性产生小幅的正向冲击;给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就业弹性有小幅的负向冲击,在第六期趋于稳定;若在当期给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会对就业弹性系数产生三期的正向冲击,之后趋于稳定,这与上述VAR(1)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相一致。
为分析模型中单个变量的更新对VAR系统影响的贡献度,对就业弹性系数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发现除就业弹性系数本身的贡献之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贡献率最高,可以解释其6%~9% 的波动,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都仅可解释其0.2%~0.3%的波动。总体上看,印证了前文VAR(1)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和脉冲响应分析结论,认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最强。
表3 就业弹性系数方差分解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就业结构的发展仍然滞后于产业结构。第二,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利用未达到最优配置,第一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渐减弱。第三,作为增加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传统第三产业就业趋于饱和,新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但第三产业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和拉动作用不如第二产业。
相应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筑牢生态优先的绿色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流通、优化改善农畜牧业高质量转型,统筹各旗县区协调共享发展,为第一产业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第二,强化工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的中心地位。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第二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第三,加快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重点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服务特色,更有效地提高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开拓市场,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第四,推进重点群体就业,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协调度,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实现更优质、更精准、更充分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