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2023-08-23 08:49向丽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教书育人 2023年17期
关键词:活动能力学生

向丽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初中阶段是学生将学习力内化为自主能力的重要阶段,学习力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提高学习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学习力是由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握好该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支持与引导,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加强学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全面地获取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获得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时代的挑战。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范围广泛,具体的教学方式也较多,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一些具体时代特色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理念更新的必然

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Rogers )主张人本主义,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从‘做’入手,在‘做’中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目前,教育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都在尝试着有效地调节学习理论中的各种变量,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力。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亲身经历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性。在这种“意义学习”中,学习者将会充分调动大脑,将逻辑与直觉、理性与情感、观念与经验相互融合。这就使得过去只关注教学行为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转向了如何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爱默比尔认为:“内在动机是创新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创新动机是激发并保持个人创造性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创造行为的动因,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判者,而不是被人推着才动的木偶。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究,使学生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

二、学习力的内涵解读

学习力是指把学习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学习力包含要素如下页图1 所示,学习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不但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融入学校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习学习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使学生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学生。

图1 学习力要素

(一)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因素。学习需求是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将学习的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再将学习当成负担。学习欲望得到激发,从而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学习动力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并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的动力解决为何要学习的问题。

(二)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并非学到什么东西)。如果学习方法正确、策略得当,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知识时,就会形成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一般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六项重要指标:学习专注力、成就感、自信心、思维活跃度、独立性和反思力是衡量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六个“多元才能”和十二个“核心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能学、会学,在综合实践中,对各种方法、方案进行实践,以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的能力可以解决学生能否学习的问题。

(三)学习的毅力

学习的毅力主要是指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性的问题。虽然学习的意志力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息息相关,但其与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勇气、乐观的态度。具有这些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知难而进,勇于克服困难,一往无前。学习的毅力解决持续学习的问题。

(四)学习的创造力

学习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改造、运用和创造上。只有把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构建创新,做出成绩。学习不是机械地去接受,不是简单照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经历、想象力相结合,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力是最高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创造力解决创新学习的问题。

三、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成功的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有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坚定学习毅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水平。

欣喜地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后,学生对于自己看到的现象会去思考、讨论,查资料,以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还尝试做调查报告,学习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培养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主题选择要尊重学生。主题是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整个活动走向的关键。所以,选题要有趣,要切合实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从现实出发,使学生在研究后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并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从根本上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始发站”。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会举办一次关于这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讨论。我将与同学们就他们感兴趣、感觉有价值的话题进行探讨。使研究课题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在一次讨论中,有一名同学提出想研究“影子”,他觉得“影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许多仪器和装置都是用“影子”的原理来制造的,他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并希望能发明出更多新的装置。我突然感觉到,这名同学是一位生活上的很有心人,“影子”这种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很普遍,而孩子们对它了解得并不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探索。

2.活动过程要开放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一般是开放性、生成性的课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机动,而不能盲目地遵循既定的教学方法。在综合实践中,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在一个研究型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非洲特别炎热而且缺乏食物,那里的人们怎样生活?”这是个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回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综合实践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再是简单的解决课本上的问题,而是要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所学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

(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指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策略,自主地获取、运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学者将学习能力分为知识力、分析力、生成力、迁移力、执行力和强化力。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从方案设计到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反思,都在努力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这一主题为例说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过程。

1.搜集材料。要想研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问题,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而学生的学习的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要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写成研究综述。通过搜集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发展社交技能,练习写作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搜集完数据后,同学们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二氧化碳、氮、磷、钾。这样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2.实验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得到结论之后,还要进行试验,以确定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试验程序时要做到科学、合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验证是否需要水、阳光、二氧化碳、氮、磷、钾的试验时,可以先不符合这些条件,其他条件都符合,再进行观测。比如,在没有浇水的情况下,在其他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这些植物就会枯萎,就会被认为是需要水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一个黑色的套子将植物遮住,让其不受太阳的照射,但其他的条件都是一样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植物就会枯萎,因为它们是需要阳光的。其他的生存条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试验。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试验,来探讨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动手”与“动脑”结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动脑”和“动手”是创新的基础,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创造想象、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创新是一个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因循守旧。所以,创造力是学习力的中心和最高水平。笔者在教学中从目标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开发。

1.“目标”学习能力。学习目的是达到目的和要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的同时,也要使他们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比如,笔者辅导的航空模型制作项目,在每年招募新成员后,都会组织学生参观挑战排行榜,挑战榜上则贴着打破纪录的同学们的相片。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挑战的,他们会说:“我要把我的飞机模型……”“我一定能超越他的纪录。”这样,学生在学习、制作中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实践活动。

2.“问题”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记住和了解知识,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践和活动探究,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掌握新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掌握新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问题解决学习是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要主动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当然,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些情境,让各种假设共存,但又不能一成不变。例如,学生们一般认为,铁要比木材重,而当老师把一根大木棍和一根小铁钉做对比时,得出的结论和学生们原有的认知相矛盾,经过仔细的分析,才发现必须用同样的体积来衡量。在这种问题学习中,学生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理解了物质的密度的意义。当学生遇到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的时候,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笔者发现,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性很高,有些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也能够主动汇报研究成果;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积极组织小组活动,并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平时作业拖沓的同学,在综合实践中能做出最具有创意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体会介绍给大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原本被压抑的学习热情、坚韧、信心,被激发出来。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坚持学习的决心。如果说学习是一条河流,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条可以给予学生力量的航船,使他们始终保持自信、坚持不懈地在知识的海洋力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活动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