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的美育应用探索

2023-08-23 22:56刘林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销瓷器考古

刘林琳

一、沉浸式教学和美育应用前景

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历史文物中的美,如何让其与学生产生关联,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去创造美,笔者认为,沉浸式课程设计是值得推行的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沉浸式教学正是构建这样的情境。

在语言教学中,沉浸式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将学生置于现实的语言环境,将教学与应用结合。沉浸式教学在加拿大重塑法语为官方语言和孔子学院汉语传播等语言教学实践中取得可喜成绩[1],在语言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中均产生广泛影响。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基于新技术——特别是以VR、AR为代表的各种情景模拟教学不断涌现,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技术设备上实现立体展示和“设身处地”的情景,优化观察和学习的体验;二是通过设备和程序设计实现模拟实践,优化实践学习的体验。在新技术的沉浸教学案例中不乏精彩之作,比起实地操作,新技术降低了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但是仍需较高的投入满足研发、设备、维护等需求。目前,这种新技术在广大教学实践中尚不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避免高成本投入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故事情景的教学设计,围绕课程主题灵活地应用沉浸式教学的方式,以此为沉浸式教学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探秘外销瓷课程》是对美育课沉浸式教学设计的探索实践。课程尝试依托文物、考古和文献研究成果,以设计情景任务和代入角色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索和学习不同时期外销瓷的艺术特点和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并完成美术创作。

二、教学资源选择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至少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文化信息丰富,便于多角度挖掘和利用;二是满足具有一定连续性或相关性的情景任务,便于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等综合思维训练。这样的教学资源更适合设计情景任务,完成沉浸式教学。

以《探秘外销瓷课程》为例,本课主题的重点在于介绍外销瓷的艺术特征和其中体现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外销瓷相关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在本课设计中,没有选择以瓷器为主角的课程设计方式,而是从其趣味角度、考古成果和拓展延伸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唐、宋、明三艘沉船作为考古实例,在内容上覆盖外销瓷的艺术、贸易、运输、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依托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以商人(贸易者)、船长(运输者)、瓷工(生产者)为主角设计情景任务,通过多层次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完成沉浸式学习。课程中在聚焦外销瓷的艺术特点方面,还关联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文化背景的学习,延伸学习古今的科技发展知识,融入了文化自信、文物保护等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三、沉浸式探究任务设计

沉浸式任务设计,一是以实现课程目标为目的,围绕课程目标展开;二是营造学习的代入感和探究的空间;三是以考古实例作为课程的根基,让学生有获得感。将课程目标融入相关的历史情景中,利用研究成果和文物资源设计情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是“探索引导者”而非“知识给予者”,学生在课堂情景构建中掌握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情景角色的代入也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辅助支持。

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探究的任务设计是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的,本课的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之后,不同时期外销瓷的特点和成因,拓展学习外销瓷相关的古代航运科技发展和现代水下考古科技发展。

能力目标:综合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任务设计示例

目标:唐代外销瓷特点和成因

角色代入:唐代的一位大商人

情景任务1:长沙窑是唐代出产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地,你准备将瓷器卖到中亚地区,对于这批瓷器有什么定制要求呢?教师作为长沙窑方,在交流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瓷器符合市场需求。

情景任务2:这次外出,你还准备运载哪些商品?如何安排其比例?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商人手下,对学生的安排进行反馈,如提示学生水路和陆路运载的物品比例问题,根据物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分析其相关优势等。

考古实例验证:“黑石号”出水的器物

学生从考虑销量的角度,思考买方的喜好和需要,发散讨论外销瓷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学生从丝绸之路的常见物品中可能会想到丝绸、茶叶等,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提示行船压舱的重要性。外销瓷图案既有中国特色也有外国特色,考虑到产量大、成本低的要求,瓷器适合成为中国销往世界的海上贸易大宗货物,叠罗空间利用率高、压舱稳定安全。

给出唐代沉船“黑石号”的基本信息:公元826年,这艘船迎着季风扬帆出航,不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水域触礁沉没。1998年,这艘船被德国打捞公司发现,因触黑色礁石沉没,将它命名为“黑石号”。

展示“黑石号”出水的长沙窑瓷器(图1),学生可以结合文物的特点,再比照自己之前的“订货”要求进行调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其中蕴含的文化交流意义。展示“黑石号”上满载的中国货物,其中金、银、瓷器等共67000余件,其中长沙窑瓷器约57500件,约占总数量的85%,外销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

目标:了解古代航运科技发展和水下考古成就

角色代入:宋代海船船长

情景任务:完成委托单竞争

教师作为运输货物的委托人,介绍宋代海上贸易背景:政府鼓励海上贸易,甚至还会宴请大海商们,嘉奖贸易活动。请各位船长阐明贸易优势,理由阐释合理且全面的船长可以拿下运输的委托单。委托人在与船长们反馈、互动的时候,科普相关知识。

线索提示: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唐船图片

船长的“法宝”:船、指南针(模型和文物)

考古实例验证:“南海I号”

引导学生将任务拆解成三个阶段,有层次地进行探索。

(1)线索分析

对比观察唐、宋时期海上交通线路图,可以看到航海路线的范围和离岸航行距离的差异,南宋的远岸航行线路明显增多。宋代航海线路彻底摆脱了近岸航行,这样有什么好处?回答是直线线路更加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什么条件可以支持远航?回答是补给、安全、技术等因素,聚焦到船长的“法宝”上(海船、指南针)。

(2)船的优势分析

相较于唐船的外形,可以看出宋代海船(图2)的形态有明显的差异:宋代海船船头小且尖,便于破浪前行;船身宽、船体高、吃水深。这样的设计让海船即使受到横向的狂风袭击仍然可以保持稳定。船中设有水密隔仓,其结构呈横向且坚固,可以将货物分舱装卸,还可以降低由于船体撞击漏水造成的沉船风险。

(3)设备优势分析

水浮法指南针(图3),分析其在航海中的使用优势。将磁针横向穿过几段灯芯草,放在盛水的小碗中,由于灯芯草自重很轻,可以带着磁针浮在水面上。利用水的水平特性,只要不是急剧地震颤,这样的水浮法指南针都可以正常使用。海员能够运用信风规律出海和返航,通过天象判断潮汛、风向和天气的阴晴。有了指南针,就可以不受自然天象的限制,为远洋航海提供保障。指南针导航技术还传向亚欧诸国,将世界航海史推向新时代。

拓展介绍“南海I号”体现的水下考古科技发展成就。观察“南海I号”出水瓷器(图4至图6),其釉色品相很好,可直观感受宋代制瓷业的发展情况。再根据“南海I号”考古影像资料得知,“南海I号”船长30.4米,是一艘中型船只,船上的文物总量超过16万件,瓷器总量预估在6万至8万件之间。

我国的水下考古队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将沉船、文物及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这种方式是我国的首创,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骄傲。专家说:“这种技术就像从泥里捞出用纸包着的鸡蛋一样。”

四、沉浸式实践活动的设计

本课的美术实践活动是设计外销瓷图案。设计沉浸式实践活动依然是设计情景任务的方式,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为准则。实践活动的情景任务在设计上衔接之前探究的明代外销瓷部分。让学生在掌握外销瓷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借鉴古代外销瓷设计思路,发挥创意,展现自己心中外销瓷的中国特色,完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外销瓷盘图案设计。

考古实例引入:“南澳I号”是一艘外贸商船,这艘沉船残存的长度是25米,残存的宽度为7.5米,出水文物总数近3万件,其中瓷器数量最大。

代入角色:景德镇瓷器画工

情景设计:收到一份来自欧洲贵族的订单:“我很向往中国,但是旅途遥远,恐怕我没有机会亲自到中国旅行了。我希望订购一件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瓷器,请您帮我设计一件绘有中国特色图案的瓷盘吧,希望我在欣赏它的时候,能弥补我无法到中国旅行的遗憾。”

材料准备:仿白瓷盘、蓝色笔、各类带有中国元素图案的素材等。

依托水下考古成果,观察明代外销瓷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图7、图8),依托具体文物赏析青花瓷的图案和布局装饰等艺术特点。在进行文物赏析时,以角色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相关考古文物资料,建立起对青花瓷的认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不拘时空约束,借鉴历史上外销瓷的构图、主题、美术手法等完成创作。比如,可以看到学生的作业借鉴了“克拉克瓷”中流行的中心主体图案和周边开光图案的元素。

在图案素材的选择和表现上,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出来。在创作实践中,学生在构思时回顾了外销瓷的相关所学,看似简单的任务实践过程还兼有文化的继承、迁移和创新意义。在学生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唐代长沙窑瓷器以文字为装饰设计理念的应用,几位学生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中国春节常见的“福”字作為纹饰,向外国人传达一种“福满世界”的美好祝愿。学生的作品承载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思考和表达,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

五、总结

艺术欣赏与创作是美育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主题采用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以外销瓷主题教学为例,沉浸式教学从较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视角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探索、思考外销瓷艺术的特点和成因,并给予学生美术创作和表达的空间,将文化探索与美术实践以沉浸式情景任务串联融合为整体,是对沉浸式教学在美育领域的成功尝试。美育的核心是精神内核的培养,沉浸式教学设计如能做到陶冶滋养与内驱动力并重,更有利于实现美育目标。

参考资料: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物中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孙键.“南海Ⅰ号”完整展示宋代社会[J].工会博览,2018(08):57-59.

[6]李庆新.南宋海外贸易中的外销瓷、钱币、金属制品及其他问题——基于“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遗物的初步考察[J].学术月刊,2012,44(09):121-131.

[7]赵建中.南海一号展现的宋代单体船舶水平[J].岭南文史,2015(03):23-28.

[8]崔勇.“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纪略[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10):14-20.

猜你喜欢
外销瓷器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三星堆考古解谜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