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2023-08-23 01:49宋月红吴茜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力格局高质量

宋月红 吴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作出深刻阐述,指出必须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深刻把握其重要着力点,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科学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手段和途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优势,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需求支撑、市场规模和制度保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战略基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畅通经济循环”是彼此的共同内涵,各种要素在政府、企业、家庭和国外之间形成有序循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产出效率,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经济、技术和环境条件。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彼此的共同要求,具有指引性、纲领性和战略性,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转变。高质量发展深刻揭示和彰显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历史经验和实践要求,总结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始终围绕新发展理念而展开。

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着力认识和把握如下理论与实践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协同演进。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为标准。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挑战性加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为此,要从国内经济循环入手,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下功夫,把握关键性的产业链、供应链,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要集中力量实现核心科技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生产力发展的重点放在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勇于探索的精神攻破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生产力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在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进步而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一套与新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将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制度化,对分工体系进行拓展和深化,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套制度体系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进行完善,革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造成束缚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经济、技术、生活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的高效统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给端的质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微观主体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更加高效,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是要充分发挥好我国市场资源优势,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的全链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利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通过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释放内需潜能。加快各种要素的流动和衔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良性互动。随着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阶段和发展动能的深刻变化,以资源禀赋、要素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资源约束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些年,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调的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延长国内价值链,拓展全球价值链在国内的延伸。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市场竞争,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挖掘内需潜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掌握战略主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立足于宏观总体布局,清晰地阐明了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空间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发展,各地区找准各自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打破省内、市内、县内的自我小循环,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前提下,促进国内各地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加开放、协调、共赢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有效衔接,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实现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和优势互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促进各种要素的循环流动,拓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顺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要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的平等交换,保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利,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乡村振兴则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以建设农业强国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以及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严峻复杂局面,必须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坚持发展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而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处理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根据新形势和新趋势作出的战略选择,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在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以矢志不渝的定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

猜你喜欢
生产力格局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格局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小人物的大格局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