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音乐教育出版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23 13:02邢媛媛计陵
音乐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美育教材

邢媛媛 计陵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1]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并对美育教材提出要求,要“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要“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3]5年之内连续出台的两个国家级文件,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面对新时代美育新目标,音乐教育出版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音乐教育的本质,充分发挥艺术高校的优势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出版,又如何以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出版反哺国家美育的发展,值得出版界深思。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以下简称“央音社”)作为我国仅有的两家高等艺术院校出版社之一,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出版方面承担着独特的使命与时代责任。早在建社之初“央音社”就确立了“为全国音乐事业服务”的出版宗旨,并在20年的出版实践中,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的表演、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专业优势,充分挖掘全国各专业院校的音乐资源,发挥了重要的音乐美育作用。随着美育2.0时代的来临,引发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内核的出版物转向。“央音社”也应从出版主体的责任、出版物的内容定位、出版形态的活力等方面深入思考,全方位服务于美育的升级,努力对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一、“央音社”的音乐教育出版实践

1.关注学校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弘扬美育精神的重要窗口。“央音社”依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面的优质资源,在中小学的学校音乐教材建设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于2013年至2019年间,陆续出版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音教学院”) 研发编写的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教材》(小学1—6年级),被作为北京市教委“高参小”[4]项目的教本。《实习课教材》一方面作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教材,通过与全国多所音乐(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嫁接”,在高校开展特色化的专业音乐教育,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了大批“新体系”骨干教师;另一方面通过“高参小”项目及在全国建立幼、小、中学试点单位,广泛开展教学一线的“新体系”教学实践活动,助力学校音乐教育。目前,“新体系”教材已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所小学被广泛使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为核心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从单一的技能素养、审美素养向综合素养的转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音教学院还以“新体系”教材为依托,2011年至今开展美育“国培项目”20期,为学校音乐美育培养优秀师资近6000人;并从2019年起又先后在青海化隆、甘肃兰州、西藏日喀则等地开展定点师资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音乐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一线教师解决音乐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启他们对音乐教育的新视野。

“央音社”还特别注重利用中央音樂学院教学和学术资源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推进美育的理论建设,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和表演人才的核心素养。先后出版了廖乃雄的《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高建进的《音乐的读与写》,翻译出版了国际著名音乐家艾利奥特的《科达依教学原理与实践》《奥尔夫乐器和演奏指南》《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入门》,为实现音乐美育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遵循。在重视引进国际上通用的音乐教育理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相结合,以及重视地域性音乐材料进课堂的实验,如出版了四川音乐学院孟辉的《地方音乐课程构建——基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等,这些音乐教育的理论图书成为探索中国音乐教育改革之路的一块块基石。

2.以艺通心,以教育扶贫助力学校美育工作

2015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着力强化教育脱贫在民生脱贫致富中的关键性作用,且明确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发挥教育扶贫的特色优势,着力培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积极为对口帮扶的青海省化隆县开展文化教育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央音启动“助力化隆送校歌”项目,聚汇创作、表演、音乐教育、科研、出版等各方合力,为化隆县中小学师生打造展现时代精神气象、高品质的校歌。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称“送校歌”项目的开展是“用文艺打通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2022年,“央音社”出版了“送校歌”项目的丰硕成果《心向未来——化隆县12所中小学校歌》,一方面以出版物为依托,协助学校开展“班班有合唱、校校有歌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发挥教育出版的力量,推动化隆县普及学校音乐教育、提升学校美育工作。

3. 力拔主业,打造精品专业音乐教材

教材是教书育人、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教材出版是高校出版社的核心任务。众所周知,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的最高音乐学府,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多年来,“央音社”依托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充分挖掘各专业领域老中青专家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科研与出版的相互促进中,出版了一批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精品音乐教材。例如,涵盖中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演奏等专业领域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公共课系列教材》;贯通了中等艺术学校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基础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的专业教材。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融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央音社”依托社内的精品知识内容,在数字化教材方面积极探索,尝试从单一的内容提供者向用户的知识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转变,出版了一批美誉度极高的精品专业音乐教材。例如,对《法国视唱》的数字化出版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这套在欧洲有百年历史且经久不衰、对中国视唱练耳学科有奠基作用的系列经典教材,至今在专业音乐院校及社会音乐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央音版”《法国视唱》发挥专家作者的教学团队优势,由央音师生共同完成了对该教材具有教学指导与示范参考的音频,完成了传统专业音乐教材从无声到有声、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数字化升级。再如,以《孩子们的歌》为代表的合唱教材,采用二维码技术将不同声部的演唱与钢琴伴奏分声部呈现,成为“央音社”首创的“音乐立体书”,彰显了作者与出版团队的专业度。“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已成为常态。“央音社”还大力开发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积极拓展专业音乐教材的传播渠道,聘请专家录制视频课程、发布短视频及举办直播讲座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作者的教育影响力,以此推进专业音乐教材的传播和解读。例如,“央音社”打造的“乐讲谈”学术品牌,定期聘请学者型作者以网络直播专题讲座的方式开展丰富的教学交流活动,引领读者进行学术思考,促进专业教育发展。

4.普及社会音乐教育,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

音乐教育出版担负着普及社会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养、加强社会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新时代社会与家庭音乐美育的重任。近年来,“央音社”敏锐地捕捉音乐文化热点,精准把握国民文化艺术的阅读需求,不断推出了如《音乐何需懂》《贝多芬》《我的青年时代》等一系列文艺普及读物,很好地满足了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还出版了拜厄、车尔尼、巴赫等经典钢琴、小提琴等社会音乐普及教材,以及《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琴童家长必修课》等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读物,引领大众步入音乐殿堂,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此外,“央音社”还依托资源优势,以出版融合为发展理念,积极营造以出版为核心的专业音乐教育生态圈,助推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例如,“央音社”多次举办面向社会音乐教育的教材师资培训班,聘请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著名音乐教育家周海宏等专家,为全国社会音乐教育从业者进行专业指导。

社会音乐考级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发挥专业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势,反哺社会的一项积极“美育”举措。“央音社”20年来陆续出版了包括钢琴、小提琴、古筝、二胡等多种中西器乐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曲目》,以及成人声乐和童声合唱教材,让更多孩子通过音乐实践,激发学习热情,获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此外,“央音社”还不断回应时代的关切,紧扣时代脉搏,策划出版了《爱我中华》《歌唱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华诞歌曲精选》《颂歌唱响一世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歌曲集》《我爱你,中国——寄往人海的一封信》等各类主题出版物,通过唱诵经典、传承经典,对国民大众进行情感的深化教育与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塑造社会审美风尚,潜移默化地实现社会美育的功能。

二、新时代音乐教育出版的发展理念与创新路径

1.聚焦素养立意,承担“以美育人”的责任

音乐教育要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是音乐教育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落实到音乐教育的出版,应该将目光投向从一味认可音乐知识技能,逐渐转向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关注。这就需要音乐出版主体担起“以美育人”的责任。一方面,出版主体可以通过出版积极健康、情感丰富、内容经典、寓教于乐的作品,通过“聆听”“歌唱”“表演”等方式进行审美体验,帮助受众把音乐教育内化为审美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出版主体应有学科融合的出版理念,加强音乐教材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美育精神扩展到各个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探索思考美育的价值和意义。

2.丰富传统文化内容,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艺术教育不仅是审美的教育,也有道德教育的内涵。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对艺术教育的生动阐释。教育部《艺术课标(2022版)》也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提高音乐教材内容的德育含量,最重要的是在音乐教材中丰富传统文化内容,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通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5]。落实到音乐教育出版,一方面应着力打造中国音乐的母语文化,形成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民族音乐教材出版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非遗保護的利好政策,编写音乐非遗教材,并通过非遗传人进校园等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之美,进而有效地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价值。“央音社”即将出版的《上党八音会分级教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该《教程》由音乐学者、非遗传人共同编写,以教学+实践的方式,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党八音会”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让学生成为非遗保护的亲历者、参与者、传承者,在艺术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中,实现立德铸魂的育人目标。

3.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融合数字出版效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融合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使得出版业对数字化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音乐教育出版领域,传统出版物数字化已经成为主流的转型方向。“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提升了音乐教育出版创新发展的力度与速度。音乐教育出版需要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模式,一是需要把传统出版平面化的知识与在线资源充分融合,提升音乐教材内容的宽度与厚度;二是要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或通过数字技术增加音视频获取方式,或与拥有庞大用户流量、成熟技术、宽广传播渠道的互联网科技机构加强合作,使音乐教材呈现出新的活力;三是可为读者提供其在知识信息获取、利用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服务,开拓教育服务发展空间;四是要整合延伸出版产业链发展,不断拓展音乐出版与艺术教育、乐器制造、演出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之间的边界效应,形成相互促进的艺术教育生态圈。

“央音社”作为艺术高校出版社具有独特的音乐教育优势资源,在过去20年的音乐教育出版实践中始终积极服务于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为国民艺术素养全面提升不断输送美的滋养。新时代,“央音社”的音乐教育出版更要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致力于“以美育人”,从强化内容质量、提升融合出版能力等全方位服务于美育的升级。

本文系2022年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建设与精品出版战略研究”(22YB02)的研究成果。

注释: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2]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第30期。

[4]2014年6月,受北京市教工委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启动了北京市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项目,简称“高参小”。

参考文献:

[1]夏子越:《音乐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刍议》,《出版广角》2020年第21期。

[2]陈若旭:《音乐类教辅出版的美育升级调适》,《中国出版》2022年第11期。

[3]高建进:《让中小学音乐教育回归音乐的本源》,《人民音乐》2015年第11期。

[4]郭声健:《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 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中国音乐教育》2021年第1期。

邢媛媛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计 陵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美育教材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