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娟,王晶,李嫣然*,蔺胜权
(1.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阿拉尔 843300;2.兵团第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3.兵团第一师十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境内。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傍依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台兰河、多浪河水系。地跨阿克苏地区5县1市(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沙雅县、阿克苏市),东西相距281 km,南北相距180 km,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临近,有着较丰富的边境口岸和边贸资源;受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0.7 ℃,≥10 ℃积温4 113 ℃,无霜期220 d,年日照时数2 900 h,年均降水量42.1~82.5 mm,生产的苹果、香梨、核桃、红枣等果品以色艳味美、皮薄汁多、果味浓芬、风味独特及耐储运而享誉疆内外。
目前师市经济林面积6.78万hm2,其中苹果面积0.79万hm2,梨0.79万hm2,杏0.51万hm2,红枣3.71万hm2,核桃0.90万hm2,葡萄0.05万hm2,桃0.03万hm2;果品总产160.89万t,其中苹果28.48万t,梨34.8万t,杏3.14万t,红枣89.95万t(鲜枣),核桃3.49万t,葡萄0.90万t,桃0.13万t。
尽管第一师经济林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经济林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尤其在发展布局上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结构不尽合理、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在习总书记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形势下发展经济林,不仅带动生态总量增长,而且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解决第一师人多地少,向南发展聚集人口,增加就业的主要途径。发展经济林,进行科学布局,重点在引导发展[1]。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健全和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格局,达到产品供给能力强[2]、质量安全水平高、产业综合实力优和富民增收效果好的目标。
第一师根据国家规划制定了自己的特色林果区域布局:二团、三团以发展核桃为主,红枣为辅;四团以发展杏、仁用杏为主;六团、七团、八团、九团、十六团以发展苹果、香梨为主,石榴、西梅为辅;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以红枣、枸杞、沙棘为主,香梨为辅。
1.1.1 种植品种结构较为单一
目前第一师经济林制干品种以红枣、核桃为主,鲜食果品以苹果、香梨、杏和葡萄为主,不同品种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特别是鲜食果品香梨和苹果成熟期集中,增加了销售和贮藏的压力,同时由于大量集中销售造成价格达不到预期,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同一品种之间也存在鲜食和制干、早、中、晚熟搭配不合理问题,就红枣而言,主栽品种为制干灰枣和骏枣,近几年骏枣和灰枣的价格不断下跌,供过于求,市场处于饱和状态,而少量种植的鲜食冬枣市场需求空间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1.1.2 果品品质不高
经济林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产不重质量现象,一方面与市场上不能优质优价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管理、修剪整形、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落实不到位,一味追求产量而过度使用农药、激素、化肥等现象也有很大关系。
1.1.3 盲目引种导致病虫害
对新品种的引入没有规范的流程,没有进行引种试验与有效论证而盲目引进种植,造成植物检疫对象的流入和蔓延,抗病性不强引起病害流行,如近几年蔓延的苹果病害给广大苹果和香梨种植户带来重大损失。
1.1.4 技术力量不足
在特色林果方面,虽然在示范推广“主干型”栽培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少指导服务,同时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配套机械研发能力也较弱。
1.1.5 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职工大都来自不发达地区或西北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林果种植专业技术,学习能力和愿望也不强,培训难度大,提升慢,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林果种植技术。
1.1.6 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
南疆林果相较于主要作物(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种植面积小,管理模式不统一,研发和生产农机具成本高,与种植模式的匹配率低,加之地理条件和种植模式千差万别,农艺与农机相脱节,现有的普通农机和少量果园机械也难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果园,造成果园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过程中多依赖人工操作[3],但缺人又是南疆的突出问题,在这种矛盾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挤压了利润空间,这也是制约林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 产业化水平低
师市农业产值占比达到40%,超过一半人口从事农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产值比2.3∶1,兵团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为1.2∶1,而第一师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仅为0.7∶1,对于果品来说产业化水平低尤为突出,本地特色林果产品交易多为出售原材料,特别是红枣,连最基本的分级销售都未达到,产品附加值极低。
1.2.2 加工水平低,产业链延伸不够
师市果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不同,加工工艺水平较低,就红枣而言,加工仅限于清洗、烘干和装箱。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缺少做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的企业,加工生产仍处于粗加工阶段,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品加工市场的有序稳定,也影响了果品整体质量。
1.2.3 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等功能,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4],龙头企业可以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机制。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龙头企业可以带头调整优化特色林果业生产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现代林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一师阿拉尔市林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推动特色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实现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吸取红枣产业发展中的教训,避免再次重蹈覆辙[5]。
1.2.4 现有企业和合作社作用没有发挥
师市民营及国有企业实力有限,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开拓能力不够、销售体系不健全,对行业的整体影响和把控力不够。总体表现为办法不多,资金不足。师市辖区内的果业合作社也未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1.2.5 果园废弃生物材料利用率低
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林面积百万亩,按每年修剪下的枝叶平均50 kg/667 m2计算,一年产生生物废弃材料约5.2万t,其中少部分叶片可以还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天然气使用日益广泛,职工对柴草的需求下降,大部分都采用焚烧或堆放在果园和林带的空地内,焚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构成威胁,也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采用粉碎还田处理,成本高,无法实现的同时废弃树枝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规模化的处置技术、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1.3.1 经济下行压力大,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
近几年经济下行,社会消费需求量下降,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仍心存疑虑,消费欲望下降,果农和经销商营销方式滞后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影响力低,师市100多家企业大多是各打各的品牌、各唱各的戏,市场上红枣品牌纷杂、相互倾轧,同时营销组织化程度低,果农和经销商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其实这从根本上侵害的还是果农和营销商的利益,影响产业的整体发展。
1.3.2 旺吞淡吐不到位
仓贮能力不足,果品成熟集中上市造成贱卖,互相压低价格,挤破头过“独木桥”现象普遍存在,贮藏保鲜水平有待提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林果产业问题的前提[6]。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一师林果产业振兴,积极与本地资源优势、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相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方式,进行要素导入和产业对接,改变片面追求产量的“短缺思维”,推动林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从品种引进、生产、管理、包装、销售所有环节统一进行,促进果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组织果农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将土地和品种整合,降低销售成本,规范果农行为,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由龙头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结构合理布局,落实龙头企业依据市场调整种植品种和种植标准,三方形成合力,加快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整合所有资源供合作社成员享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推进果园机械化水平,促进林果业健康发展,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产业链,提高果农收入,使林果业迈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要牢固树立“好产品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认真落实各项标准措施,不能让果品质量建设输在起跑线上。
2.2.1 种得好
按照标准化模式栽培,积极推广“疏密提干、主干结果、果畜一体、机械作业”种植技术,拉开株行距,确保能进机车和通风采光,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商品率;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资金奖励、召开现场会、提供品牌支持等措施,推进主干结果型栽培模式,对于短期因疏密造成的部分减产,可以通过套种茴香、中草药或发展林下养殖等措施进行有效弥补,提高职工疏密的积极性。加快推广果畜一体化发展,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突出抓好果品安全。
2.2.2 种有机果
严格控制激素、高毒农药、膨大剂等使用,大力推广新技术示范应用,走绿色有机路线,打开高端消费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公布“有机”标准,并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到位。
2.2.3 种好品种
根据兵团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布局,加大老旧果园更新改造力度,用好奖补政策,大力提高果品质量,新建园以苹果、香梨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鲜食果品为主,通过果业行业联合协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规范品种,统一标准,把品种调到畅销品种上来,保持果品一致性,也利于加工一致性。
2.2.4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大科技引领,聘请行业学科带头人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形成“产学研”“贸工农”一体的可看、可学、可复制的产业,加大林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支持力度。
2.2.5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生产时节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职工种植水平。
要着力补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板,把推进红枣精深加工作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突破口。
2.3.1 加强冷链建设
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和龙头企业要加强仓储和冷藏建设,提高储藏能力,做到卖涨不卖跌,掌控市场节奏和价格。
2.3.2 加工标准化
统一红枣的产品标准、加工生产标准,杜绝简单不彻底的加工,实现优质、高效、统一的加工生产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3.3 加工多元化
加工生产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大力研发保健品、小食品以及枣汁、枣粉、口服液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积极探索一企业一主导产品一优势特色的发展模式,不要一哄而上生产同质化产品,确保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3.4 充分发挥协会和合作社的作用,延伸红枣产业链
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科研人员和广大经营、生产加工者及种植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想方设法地为师市果品产业办好事、办实事;企业、合作社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理性看待市场经济的波动和风险,积极促进师市大宗类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工作,延伸产业链、延长加工期,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
果品销售是当前困扰师市果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总体来看,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谁抢占了销售先机,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赢得了市场认可。
2.4.1 旺吞淡吐
卖涨不卖跌,产品实行“两头藏”,充分利用师市20万t的冷库资源,延长储存期,解决集中上市问题,加快扭转果品“地头买卖”“提篮小卖”“任人宰割”的现状。
2.4.2 办好市场
实行集中交易,突出抓好果品市场销售,线上线下销售,聚力扭转果品“地头交易”,并尽可能加工后交易,提升产品附加值。
2.4.3 统一品牌
打造“塔里木河”名优品牌,持续加强对“塔里木河”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效应和品牌经济价值,实现销售品牌化,让好产品变成好商品、好商品卖出好价钱、好效益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