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淦,史力超,郑继亮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选择中晚熟玉米品种,生育期建议在120~130 d之间,穗位100~110 cm,中穗型,以马齿形或细马齿形为主[1]。
主要依照耕层土壤的温度来决定播种时间,当土层下方温度达到8 ℃以上,且昼夜温差稳定,近期未出现温度剧烈变化,即可开始玉米的播种工作。伊犁地区玉米播种时间一般控制在4月中下旬,最晚不应超过5月上旬,否则玉米熟期较晚影响采收。目前,玉米种植均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深一般控制在3~5 cm为宜,玉米播后需要进行覆土镇压,保证玉米种子土壤环境优势。
伊犁地区高密度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滴灌区域,玉米播种量较常规种植有所增加,理论种植密度建议保持在7 500~8 500株/667 m2[2]。
整地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主要分为秋整地和春整地。秋整地一般是采用翻耙一体的整地方式。通过深度20~40 cm的翻地,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残留菌,同时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春整地则是需要配合肥料撒施同时进行,首先使用常规撒肥机在土壤地表撒上高磷配方复合肥或者磷酸二铵,滴灌地块用量建议15~25 kg/667 m2,然后通过20~40 cm的深翻,将土表的肥料深翻入地中。这种方式减少养分的散失,保证复合肥的养分利用率,最后采用旋耕镇压的方式使得整个地块能够达到播种所要求的状态。
苗期第一个最为重要的栽培手段就是薄膜放苗的工作。玉米出苗后,膜下的温度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放苗,容易导致烫苗现象的发生。因此针对打穴播种的玉米,一般建议第三片真叶完全展开后进行放苗工作,而针对常规播种方式,应在出苗后尽快进行膜下的放苗工作。放苗工作一般需避开高温天气以及大风天气,高温天气容易让刚出来的小苗出现缺水萎蔫的症状,而大风天气则可能导致地膜或放出的幼苗被吹起,影响基本苗数。伊犁地区放苗时间建议选择在17:00后,此时温度更适宜幼苗进行温度锻炼,正常生长。
在玉米3~5片真叶时需要进行苗后除草剂的喷施。目前伊犁地区杂草种类多,一般建议使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以及莠去津复配进行喷施,由于多元复配,建议降低用量,控制在常规用量的二分之一。
由于种植密度较大,当玉米第五片叶完全展开时需要及时进行间苗工作,此时幼苗已经表现出差异,除去非正常的小苗、弱苗或者徒长苗。同时,经过苗后除草剂一周后进行定苗,也可筛除受除草剂影响的幼苗,保证整体苗数以及苗势,达到出苗早、苗量足、出苗齐以及苗势强的“四苗”要求。
在玉米拔节期之前保证中耕1~2次,防止空行内杂草生长,且能改变土壤结构,促使玉米幼苗根系持续下扎,提高幼苗根系生长势,保证幼苗的抗旱生长能力。
苗期蹲苗促壮应该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主要选择玉米生长势较好、叶片叶色深绿、地块墒情较好的苗田。对于长势较差、地块情况一般的苗田可以选择减少蹲苗时间或不进行蹲苗。蹲苗时间也需要进行把控,控制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间,时间短无法产生蹲苗效果,时间太长则易形成蹲死苗,限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3]。
苗期虫害种类较多,主要以金针虫、地老虎为主,可以通过播前种子药剂拌种或者选用包衣的种子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于苗期发生的蓟马虫害,在发现后要立即施药,可以用甲维·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啶虫脒等药剂喷雾进行防治[4]。
该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主要生长目标为促进根系下扎,促进茎秆的粗壮以及保证穗的正常抽出,同时通过促进玉米棒三叶的生长,保证玉米果穗的正常生长,达到后期高产目的。
在玉米穗期阶段,中耕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也有除草、提高土壤含水量的作用。穗期中耕要深,深度控制在5 cm以上,中耕时间建议在喇叭口期施肥之后,这样更加利于养分的吸收,同时可促进雌雄穗分化并缩短二者出现的间隔时间[5]。
玉米整个穗期需水量逐渐增加,玉米开花期达到峰值,在滴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的情况适时灌溉,整个穗期灌水3~5次,间隔保持在7~10 d一次,每次水量不低于30 m3/667 m2。保证玉米果穗能够正常抽出,并提高其穗粒数及穗长度。
玉米进入穗期后是需肥量最高的时期,自拔节期开始每次滴灌均需要配施尿素以及高磷高钾滴灌肥,一般第一水建议随水追施尿素4~6 kg/667 m2,高磷滴灌肥1~2 kg/667 m2,高钾滴灌肥1~2 kg/667 m2,第二水建议追施尿素6~8 kg/667 m2,高磷滴灌肥2~3 kg/667 m2,高钾滴灌肥1~2 kg/667 m2,第三水建议追施尿素4~6 kg/667 m2,高磷滴灌肥2~3 kg/667 m2,高钾滴灌肥2~3 kg/667 m2,第四水与第三水用肥保持一致。通过尿素的施入可以有效增加玉米整体生物量,提高叶面积,增加玉米光合作用,而磷钾肥的施入可以保证玉米生殖生长的顺利进行,同时促进玉米叶片茎秆的分生分化以及增加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该时期防治害虫主要以玉米螟以及双斑萤叶甲为主。当玉米叶片上出现成排的孔洞,说明可能有玉米螟发生的风险,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以及四氯虫酰胺等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剂进行喷施;当发现叶片成花白色或透明状时,需要考虑双斑萤叶甲类虫害的发生,喷施功夫类药物进行防治。由于中期玉米株高较高,常规的施药方式难以进行,建议以飞防喷施为主,触杀防治效果更好。
玉米花粒期营养生长逐渐缓慢,生长中心向生殖生长偏移,通过延长玉米整体的生长势,提高玉米果穗灌浆时间以及灌浆强度,保证光合产物顺利向玉米果穗转移,增加整体穗粒数及单粒重,提高最终玉米产量[6]。
花粒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用水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一半,此时缺水会直接导致玉米生殖生长受阻,影响玉米整体的吐丝灌浆进程,严重的会导致玉米果穗秃尖、缺粒现象,对后期玉米产量及品质造成重要影响。一般建议密植滴灌整体灌水3~4次,灌水间隔10~12 d,每次水量不低于20 m3。
玉米花粒期整体养分供应相对于穗期有所降低,主要仍以尿素、高磷钾滴灌肥为主。尿素作用主要是延缓玉米植株衰老,控制玉米老化进程,磷钾肥主要为促进玉米籽粒的生长及成熟。建议花粒期第一水尿素施用量4~6 kg/667 m2,高磷滴灌肥1~2 kg/667 m2,高钾滴灌肥2~3 kg/667 m2,第二水建议尿素2~4 kg/667 m2,高磷滴灌肥1~2 kg/667 m2,高钾滴灌肥2~3 kg/667 m2,第三水建议尿素2~4 kg/667 m2,高钾滴灌肥2~3 kg/667 m2,后期根据地块情况可以继续补喷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保证玉米生殖生长的顺利完成。
玉米花粒期主要虫害以玉米螟、蚜虫为主,需要提前预防。当雌穗灌浆中、后期,玉米螟易钻入果穗中,咬食籽粒,此时喷雾防治效果较差,建议使用乙酰甲胺磷进行随水滴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若8月中旬遇高温高湿天气,则要注意防治蚜虫的危害,蚜虫一般由地头向地中心进行扩散,要及时观测,可使用力作、灵云等药剂进行地头喷施。
花粒期主要病害以叶斑病、纹枯病为主,主要由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导致。因此建议进入8月初可进行提前预防,喷施苯甲·丙环唑20~30 mL/667 m2。
玉米进入成熟期后需每天不间断进行地块观测工作,全田90%以上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为玉米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