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导致脑微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2023-08-23 07:33潘培芬吴家萱李春艳韩剑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

潘培芬,吴家萱,李春艳,韩剑虹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实质内点状的出血性病变,是脑内终末期微小血管(直径<200 μm)病变导致含铁血黄素在脑组织内沉积[1]。CMBs会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增加卒中、痴呆、抗血栓治疗、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甚至死亡的风险,且随着CMBs病灶数目的增多,患者步态异常、精神症状、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3]。然而CMBs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确切临床症状[4],且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研究多将CMBs的发生归因于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与高血压血管病变,其病理过程主要涉及微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血管炎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坏、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等[5-6]。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大量存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7],且与CMBs的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其可能参与CMBs的发生发展[8],然而目前尚未见直接分析LncRNA与CMBs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综述LncRNA导致CMBs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早期识别、治疗CMBs和改善CMBs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1 LncRNA简介

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分子,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没有开放的阅读框,通常认为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9]。根据LncRNA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可将其细分为反义LncRNA、内含子LncRNA、反向LncRNA、基因间LncRNA、启动子上游LncRNA、启动子相关LncRNA、转录起始位点相关LncRNA[10]。LncRNA在转录、转录后、翻译、染色质调节等基因调控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1]。LncRNA种类复杂,不同的LncRNA有不同的功能,如富核转录本1(nuclear-enriched transcript 1,NEAT1)是一种由多个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tumor type 1,MEN1)基因转录而成的LncRNA,其可通过表观遗传学或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和相关miRNA共同调节基因表达及DNA的损伤修复[12]。研究显示,敲低NEAT1可抑制与胞吞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降低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13]。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哺乳动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LncRNA,可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14]、周围神经损伤[15]、脑小血管病[8]等疾病中显示。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s,SNHGs)是LncRNA的一个亚群,已被发现在肿瘤中广泛表达,其可通过竞争内源性RNA、调节蛋白质功能和调节表观遗传标记等过程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进而参与肿瘤的发生[16]。研究表明,SNHGs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急性脑梗死中表达异常[17]。目前尚无关于LncRNA导致CMBs的相关研究,但有研究发现,LncRNA可能通过参与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BBB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Aβ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造成血管壁破裂出血[18-21]。由此推测,LncRNA可能参与CMBs的发生发展。

2 LncRNA导致CMBs的病理生理机制

2.1 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BBB破坏 BBB破坏被认为是CMBs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其由单层脑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紧密相连形成,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BBB破坏,引起BBB通透性增加,而BBB渗漏可形成局部CMBs[22]。研究显示,LncRNA与BBB通透性密切相关[18]。YIN等[23]研究发现,沉默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基因可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LONG等[24]研究显示,过表达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2(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2,SNHG12)可抑制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但可促进血管生成。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血管生成过程,包括修复和重塑的过程,均可能会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和细胞连接,导致炎症反应和BBB通透性增加[19]。CHE等[8]研究发现,高血糖可诱导LncRNA MALAT1表达增加,其可通过激活miR-7641来调节易位启动子区(translocated promoter region,TPR)的表达,从而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进而加重CSVD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NING等[25]研究发现,LncRNA前列腺雄激素调节转录本1(prostate androgen-regulated transcript 1,PART1)在Aβ1-42孵育的内皮细胞中上调,而LncRNA PART1过表达可增加BBB通透性。综上,LncRNA可能通过诱导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BBB破坏而参与CSVD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这为LncRNA参与CMBs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2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CSV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可通过免疫激活释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等免疫信号分子,从而加重大脑中的炎症反应[26]。据报道,MMP的激活与CMBs相关,而氧化应激是MMP过表达的主要原因[27]。此外,氧化应激在重金属刺激下可通过芬顿反应直接或间接产生ROS,并在ROS暴露期间干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通路,导致超氧化物迅速与NO结合并形成过氧亚硝酸盐,使NO不可用,最终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而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更强大的氧化剂,能够破坏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加剧内皮功能障碍[6]。KANG等[28]研究发现,LncRNA SNHG15可通过miR-141介导靶基因SIRT1的通路,调节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加促炎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导致神经元损伤,从而引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另有研究发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模型中,LncRNA SNHG12可通过抑制SIRT1/叉头盒O3a(forkhead box O3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提高细胞活性并抑制氧化应激[29]。此外,ZHANG等[30]研究显示,通过上调靶基因FZD3/5、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沉默LncRNA SRY盒转录因子21反义发散转录本1(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1 antisense divergent transcript 1,SOX21-AS1)可以减轻AD模型小鼠神经元氧化应激,并抑制神经元凋亡。GUO等[31]在AD细胞损伤模型中发现,沉默Lnc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反义RNA(brain-derived nutritional factor antisense RNA,BDNF-AS)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来减弱Aβ25-35诱导的嗜铬细胞瘤12(pheochromacytoma 12,PC12)细胞神经毒性。综上,LncRNA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推测LncRNA可能通过参与氧化应激而引起CMBs,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3 炎症反应和AS 炎症反应是CMB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据报道,血管炎症和全身炎症反应均可导致CMBs的发生发展,其中血管炎症与高血压动脉病变和BBB破坏有关,而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与CAA相关的皮质区微血管病变有关[32]。AS也是CMBs的重要危险因素,ZHAO等[33]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MBs与AS有关,而且随着AS严重程度的增加CMBs病灶数量也增加。研究发现,LncRNA可通过炎症途径影响AS的发展[20]。ZHOU等[34]研究发现,LncRNA人白细胞抗原复合物11(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HCG11)可通过调节miR-224-3p/Janus激酶1(janus kinase1,JAK1)轴加速AS的进展,而敲低LncRNA HCG11可通过靶向miR-224-3p/JAK1轴来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表明LncRNA HCG11可能是诊断或治疗AS的潜在靶点。LI等[35]研究发现,LncRNA内源性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RNA 2(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antisense RNA 2,HIF1A-AS2)和激活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ATF2)在高脂肪饮食诱导的AS模型小鼠中高表达,而下调LncRNA HIF1A-AS2可通过降低ATF2的表达而抑制AS的发展。SONG等[36]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和异质核糖核蛋白L免疫调节LncRNA(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L immune-regulatory LncRNA,THRIL)在ox-LDL处理后的巨噬细胞中上调,而敲低THRIL可抑制ox-LDL诱导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在巨噬细胞中表达。以上研究结果提示,LncRNA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促进AS的发生发展而参与CMBs的形成。

2.4 Aβ沉积 脑叶微出血与CAA密切相关,而CAA是由于Aβ沉积于血管壁所致[37]。研究发现,幕下及脑叶微出血患者血清Aβ1-40水平升高,混合CMBs(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CMBs病灶)患者簇蛋白呈高表达,而Tau蛋白表达水平在CMBs患者中普遍较高[38]。相关机制可能是,Aβ过度沉积可导致血管结构脆性发生改变,进而无法承受血压的变化;另外,Aβ沉积与平滑肌细胞变性有关,后者可降低血管壁完整性,而血管壁变性和总体Aβ水平升高可增加CMBs发生风险[39]。同时,Aβ沉积会破坏由内皮细胞形成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yion,TJ)蛋白,使BBB通透性增加[40],从而导致BBB渗漏,进而引起局部CMBs[22]。LncRNA可通过调节TJ蛋白来改变BBB通透性,NING等[40]研究发现,Aβ1-42孵育的内皮细胞中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7,SNHG7)呈高表达,其可破坏BBB的完整性,同时该研究还表明,高表达的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upregulated gene 1,TUG1)可通过增加TJ蛋白的表达水平来降低BBB通透性。HUANG等[21]研究发现,LncRNA NEAT1在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转基因小鼠中上调,这可促进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的泛素化和降解,导致自噬信号传导、Aβ积累增加和小鼠认知功能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ncRNA与Aβ沉积相关,提示LncRNA可能通过调节Aβ沉积而在CMB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小结及展望

CMBs的存在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卒中的发生、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CMBs患者早期无确切临床症状,仅在完善SWI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措施,成为临床上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发现,LncRNA可能导致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BBB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AS及Aβ沉积等[18-21],而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与CMBs的发生发展有关,推测LncRNA可能通过上述病理生理过程参与CMBs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尚无相关直接证据支持该推测。下一步可通过建立CMBs动物模型、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寻找可以证明LncRNA与CMBs发生相关的直接证据,使LncRNA应用于CMB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贡献:潘培芬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献/资料收集,撰写、修订论文;李春艳进行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潘培芬、吴家萱进行文献/资料整理;韩剑虹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