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不同建立方式比较

2023-08-22 08:44王文豪张欣孙振民孙佳赵成龙李玉莉高志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隐窝结肠炎结肠

王文豪 张欣 孙振民 孙佳 赵成龙 李玉莉 高志星

(潍坊医学院 1临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整形外科研究所;3附属医院消化内一科)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特发性、慢性的结肠黏膜炎症性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环境、心理、免疫,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始于直肠,通常以连续的方式向近端延伸至部分或整个结肠,一些直肠炎或左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盲肠内的炎性斑块〔1〕。临床进程不可预测,主要是因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2〕。其他多种疾病也与UC有关,包括葡萄膜炎、硬膜炎、视神经炎、骨质疏松、牛皮癣、抑郁症、sweet综合征、口腔炎等。UC的年龄分布最有可能出现在生命的第2或第4个10年,没有特定的性别偏好〔3〕。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的UC发病率约为11.6/10 000,且尚有数据未被完全统计,存在被低估的可能〔4~6〕。不难看出UC在我国仍属少见病,但近20余年来其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7〕。尽管涉及UC发病的病因仍不确定,但是各种动物模型的研究为揭示UC的发病和进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各种化学诱导型UC模型已在实验室广泛使用。这些模型紧密模仿人类UC的形态,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症状特征。在化学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最广泛使用的是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和右旋糖酐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8〕。本研究对这两种UC大鼠建模方式进行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8周龄,体质量180~220 g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8只,购自济南朋悦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190003。根据潍坊医学院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的程序进行动物实验,以减轻疼痛和避免伤害。实验方案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定的《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指导建议》执行。尽一切努力使动物遭受的痛苦最小化。TNBS购自美国sigma,DSS购自美国MPBIO。

1.2分组 将18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TNBS/乙醇组、DSS组及健康对照组各6只。动物饲养于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层流房内,室温(20±2)℃,相对湿度50%~60%,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1.3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UC模型 根据Morris 等〔9〕研究,采用TNBS/乙醇法诱导UC模型。适应性饲养1 w后,禁食、不禁水24 h,腹腔注射30 mg/ml戊巴比妥钠,麻醉成功后,采取头低脚高,将直径约2 mm橡胶管,自肛门缓慢插入直肠约8 cm,灌入TNBS原液100 mg/kg+50%乙醇0.25 ml,取头低尾高位,呈20~30 °角,持续30 s,放置笼中,建模结束,清醒后自由饮食。

1.4DSS溶液自由饮水法建立大鼠UC模型 根据Fichna等〔10〕研究,本实验采用4%DSS自由饮水法建立大鼠UC模型。适应性给喂养1 w后用4%DSS代替饮用水,连续7 d自由饮用进行诱导,DSS溶液每2 d换1次,以保持溶液质量,7 d后换回普通饮用水,建模结束。

1.5一般状况的观察 3组建模结束后观察大鼠有无活动减少、毛色异常,每日同一时间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记录其大便性状及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状况并且收集粪便。大便隐血检测运用便隐血检测试纸(联苯胺法):挑取少许粪便于滤纸上,加1%联苯胺冰醋酸溶液1~2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1~2滴。加试剂后2 min试纸反应区不显色为隐血试验阴性(-);加试剂10 s后,反应区显浅蓝色,渐变蓝色为隐血试验阳性(+);加入试剂后反应区初显浅蓝褐色,渐加深变明显褐色为隐血试验阳性();加入试剂后反应区立即显蓝褐色为隐血试验阳性()。按表1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DAI =(体质量下降分数+大便性状分数+便血分数)/3。

表1 DAI评分标准

1.6标本采集及处理 3组大鼠建模结束1 w后,剖杀取材后当天死亡,1只在建模结束后第2天死亡)。禁食不禁水24 h,过量30 mg/ml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迅速剖开大鼠腹腔,游离脾脏称重,游离肛门至盲肠末端肠管,测量结直肠长度及重量,沿纵轴剖开,冰生理盐水冲洗肠管内表面,吸水纸拭干,平铺于滤纸上,以观察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取各组大鼠结肠相同部位组织,依次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摊片、烤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制作结肠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将大鼠结肠中的黏液素染成紫红色,光镜下观察。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一般状况 建模后健康对照组体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粪便颗粒状,粪便潜血阴性,无肉眼血便。TNBS/乙醇组建模后第1天出现肉眼血便,后血便明显,体质量不断下降,粪便呈稀便。DSS组建模后第1天出现肉眼血便,第3天肉眼血便消失,粪便隐血强阳性,体质量不断下降,粪便不成形。TNBS/乙醇组和DSS组 DAI评分〔(2.4±0.43),(2.25±0.34)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3±0.1)分,P<0.01〕。而TNBS/乙醇组和DSS组 DA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S/乙醇组大鼠1只在建模当天死亡,1只在建模结束后第2天死亡,DSS组和健康对照组正常生存。3组生存曲线见图1。

图1 3组生存曲线

2.2结肠损伤评价 TNBS/乙醇法建立的大鼠UC模型,受损肠壁坚硬,弹性差,在结肠距离肛门约8 cm处可见肉眼巨大溃疡面或肿块,伴有糜烂,充血。DSS组剖开肠管并未发现肉眼可见溃疡面,肠壁较柔软,肠壁可见小的出血点,健康对照组结肠表面未见明显异常。见图2。

图2 各组结肠

2.3结肠组织病理学 HE染色可见,健康对照组正常黏膜,黏膜下层,肠隐窝和肌肉层的微观特征,结肠结构完整,无炎症,隐窝完整,杯状细胞丰富。TNBS/乙醇组结肠HE显示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甚至达肌层。有广泛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糜烂和溃疡,隐窝结构改变,大小、形态不规则,腺体减少,可见隐窝脓肿等。DSS组固有膜内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PAS染色可见,健康对照组肠道腺体排列规整,呈管状,可见大量染色阳性的含黏液杯状细胞,腺腔表面亦可见染色阳性细胞。TNBS/乙醇组和DSS组黏液素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TNBS/乙醇组和DSS组未见明显差异。见图3。

图3 3组结肠组织病理学(×40)

3 讨 论

TNBS/乙醇法诱导UC的过程中,乙醇起到破坏大鼠的肠壁黏膜屏障的作用,造成肠黏膜的损伤,TNBS作为半抗原能与赖氨酸的E-氨基共价结合,修饰细胞表面蛋白。引起 Th1 介导的免疫反应,表现为黏膜固有层 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多,产生炎症改变〔11,12〕。Grisham等〔13〕认为,由于抗坏血酸盐和TNBS之间的相互作用,TNBS可以(酶法和非酶法)代谢生成O2-和H2O2,提示TNBS诱导的结肠炎可能部分是由TNBS氧化代谢产生的细胞毒性活性氧代谢产物介导的。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UC,大鼠同样表现出腹泻、便血、体质量减轻等与人类UC相似的临床症状,方法简单,建模时间短暂,只需一次灌肠给药,且建模成本相对较低,大鼠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对于结肠壁损伤较大,溃疡面肉眼可见且出现假性息肉,甚至出现穿透性溃疡,模型死亡率较高,且溃疡面集中在距离肛门8 cm处,这与灌肠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研究依赖于CD4+T 细胞免疫功能的肠道炎症反应。

DSS是一种具有抗凝作用的硫酸多醣,PerSe等〔14〕研究表明,DSS对结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具有破坏性,可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更易渗入肠黏膜组织中,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Okayasu等〔15,16〕发现,DSS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特别是革兰阴性厌氧菌数量的增加,包括杆菌科,进而导致肠道内破坏和炎症改变。DSS诱导UC大鼠表现出腹泻、便血、体质量减轻等与人类UC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理表现也与人类UC临床相似,建模方式简单,成模率高,可重复性强,但建模成本较高,且周期相对较长,自由饮水无法控制每只大鼠饮水量,建模后大鼠间差异较大。因此DSS 模型更适用于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综上,TNBS/乙醇法建立的模型更适用于研究依赖于CD4+T 细胞免疫功能的肠道炎症反应,而DSS 模型更适用于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猜你喜欢
隐窝结肠炎结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针刀松解、撬拨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