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明 胡雅南 李璐
5月的长江岳阳段君山江豚湾,湿地芦苇成荫,水中江豚腾跃,一派勃勃生机。近年来,每到这个季节,曾经绝迹多年的江豚就会成群结队来到这里,在浅滩区冲浪嬉戏。“江豚湾”如今是这里的诗意名字,过去这里是作为砂石场的华龙码头,日夜采砂的历史正遠离人们的记忆。
立足岸边,江风徐来,眼前碧波荡漾,气象万千。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在这里作出重要指示:“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年来,湖南牢记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绿色发展活力迸发,挺起了长江“龙腰”。
环境治理,换来碧水扬清波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坐拥“一湖四水”,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湖南97.6%以上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湘资沅澧四水通过洞庭湖汇入长江,在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和江湖关系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五年来,湖南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2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98.6%,比2017年提升10.3%,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省份第1位;全省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54%以上,洞庭湖(含长江湖南段)水域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近30种,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到162头和230余头。
成绩单的背后,是一场又一场生态治理的“硬仗”——
自2018年起,湖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出台《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开展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港口码头整治整合和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并系统联治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
湖南多年来将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3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一江一湖四水”开展“十年禁渔”;连续7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2021年,株洲清水塘、郴州三十六湾等五大重点工矿区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8.7%,比2012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湖南先后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年规划,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总磷削减攻坚行动,持续改善了洞庭湖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洞庭湖总磷浓度为0.063毫克/升,比2015年下降43.8%。
湖南持续推进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修复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545座、1911.52公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9.97%、湿地保护率70.54%、水土保持率86.08%、空气优良率91%。
湿地沃野千里,引得候鸟来。根据2022—2023年度洞庭湖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水鸟72种37.83万只。其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199只,灰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3.48万只,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5年再次现身洞庭湖。
一组组生态之变、环境之美的数据,印刻着湖南人民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实践,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绿色赋能,迎来转型新天地
2019年上半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岳阳君山区的六门闸社区76户152名渔民于2019年年底全部退捕上岸。“那时候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除了捕鱼还能干什么。”六门闸社区居委会委员叶立新坦言。
刘静的父母刘平、熊玉兰都是20多年的老渔民,“从2002年开始,洞庭湖实行3个月的春季禁渔(2016年起延长至4个月)。每当6月30日禁渔期结束,大家就铆足劲地捕,都想趁着这时候大赚一笔。”因为过度捕捞,刘平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那些年,除掉开支,我家的捕鱼收入只有一两万元。”2019年,刘平看着禁渔禁捕的宣传通知心里很是迷茫。在洞庭湖上捕鱼时,他们会把未能及时售出的新鲜鱼制成风干鱼来保鲜,因此练就了一手制作风干鱼的好手艺。于是,刘平和熊玉兰尝试着做起了风干鱼的生意。
风干鱼的生意慢慢地有了起色,女儿刘静立即报名参加了政府组织的上岸渔民转岗培训,学习电商直播技能。在刘静的直播宣传下,别具风味的风干鱼一下子打开了市场。2020年,钱粮湖六门闸风干鱼(翘嘴鱼干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我家生产的风干鱼年销售额近600万元。”刘静说。
回忆起以往捕鱼时的经历,曾经在湖上两次落水的熊玉兰依旧心有余悸:“捕鱼最怕大风大浪,真是冒着生命危险讨生活。”而现在,老两口和女儿经营着绿色农产品风干鱼的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湖边的晒鱼长廊上,摆满了腌制好的半成品鱼,在恰到好处的湖风吹拂下会形成好的口感和品质。熊玉兰笑言:“以前怕风来,现在是盼风来。”
对于上岸的渔民,政府不仅发放转岗补贴,还组织了护工、厨师、家政等技能培训,原本抱着抵制情绪的渔民,上岸后在政府的扶持下,有的从事稻虾轮作养殖、有的开起餐饮民宿、有的办起家政公司……富裕起来的渔民,感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表示要继续发扬渔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临湘市坐拥38.5公里长江岸线,约占长江干流湖南段岸线的四分之一。这里曾经是“化工围江”的重灾区。2007年,湖南化工农药生产基地落户临湘,22家化工企业先后入驻,在长江岸边形成长达2公里的化工产业带,化工产业成为临湘的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滨江化工产业给长江生态带来隐忧。2019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临湘市必须在2025年前全面完成沿江化工企业整体退出搬迁,一场整治“化工围江”的攻坚战由此打响。目前,临江22家化工企业中12家“关闭退出类”沿江化工企业全部退出,10家“鼓励搬迁类”沿江化工企业已退出6家,剩余4家正有序退出。
在“退”的同时,做好“转”的文章,“鼓励搬迁类”沿江化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完成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在远离长江的地方兴建绿色化工产业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化工产业集群。湖南福尔程公司是一家生产冶金净化剂等化工新材料的企业。该公司积极响应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在滨江绿色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新厂区,2022年11月底竣工投产,位于长江附近的老厂彻底拆除。“搬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董事长李永战说,通过自动化、数字化升级,产能由原来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重金属螯合剂生产企业,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该公司获评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湖南省“绿色工厂”。
生态优先,方能给绿色发展提供更大的天地。过去5年,长江湖南段5大重点工矿区全部实现转型升级。株洲清水塘和湘潭竹埠港的重化工企业全部退出,20个工业新兴产业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全省环保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11个县(市、區)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县(市)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爱护自然,守护自然,湖南展现出一幅绿色转型发展新画卷。
生态优先,谱写发展新篇章
163公里的长江湖南段,是湖南通海向洋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为长江湖南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吹来的和谐之风,让湖南将视野打开,以一种更自信、更主动的姿态拥抱全世界。
湖南林业在外资利用方面经验丰富,一直着力于与包括欧洲投资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施既是“引资”,更是“引智”,对于湖南林业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据悉,湖南油茶发展项目利用欧洲投资银行贷款3500万欧元,采用优良品种和运用新技术,建设油茶丰产林基地2.15万公顷,带动和助力全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森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利用欧洲投资银行贷款1亿欧元,计划完成营造林总面积58640公顷,在湖南开展森林质量提升、林地复合经营并进行碳汇产品开发与森林认证示范。
走出去,引进来,绿色发展让湖南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爱护自然,守护自然,当立足湖南,更应放眼世界,在全球视野下的学习与交流,引领湖南生态发展的步伐行稳致远。
“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把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联动长江上下游省份,“共抓大保护”。今年1月,湖南分别与湖北就长江干流鄂湘段(首期)签署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与江西建立渌水流域上下游横向水环境补偿机制。在跨省合作治理母亲河的“水质对赌”,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流域省份携手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实现共赢。
很多人认为,去长沙一趟,不去橘子洲看一场烟花,旅程都是不完整的。而浏阳烟花掌握的环保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最先进级别。比起传统烟花,浏阳环保烟花产生的废弃物、废气和烟雾下降80%,对城市卫生几乎没有任何破坏力。
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绿色化”首次进入展会主题;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签约项目113个,吸引国内国际37万人观展,现场成交额逾1.2亿元,合同采购额约8.1亿元。这些国际瞩目的盛会,从指导思想到筹办细节,都秉持着绿色低碳的宗旨,真正将绿色嵌入发展的基因,也成为了湖南展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重要窗口。目前,湖南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0家,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奔向新征程,湖南牢记殷殷嘱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湖南一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长江奔腾不息,涛声激荡两岸。站上新的时代潮头,湖南将发挥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的重要窗口作用,继续书写新时代的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