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贡献河西力量

2023-08-22 01:15:47朱健
求知 2023年8期
关键词:河西区服务发展

朱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面向未来,天津市河西区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为探索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实践路径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市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请问在落实市“十四五”规划中,河西区总体的规划布局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李学义:河西区作为全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全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商贸中心和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河西区紧扣市“十四五”规划,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解放思想、创新竞进,全力构筑创新河西、活力河西、文明河西、韧性河西、幸福河西五大城市品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自2018年起,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市第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

2023年以来,市委对河西区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質之城”的目标定位,对此,河西区持续优化完善“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友谊路金融街,是河西区乃至全市金融业地标性聚集区和产业发展高地,形成了以友谊路为主轴,以宾水道、围堤道、永安道为辅轴的“丰”字型金融产业布局,成为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盘的“主战场”。“两轴”即海河城市发展轴、城市绿道生态轴,串联“一核”和“三中心”的经济职能和城市功能,依托海河沿线现有载体,把自然景观与商业元素紧密结合,打造绿色生态、富有魅力的滨水空间;利用停用的津浦铁路陈塘支线打造城市绿道,将娱乐、文化、创意、消费连为一体,推动绿道向“潮流活力轴”方向跃升。“三中心”即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聚集区、新梅江品质融合区,是构筑河西区产业多元化和高端化进程的主要承载空间,将为发展科创、数字、商贸文旅等重点产业打开新天地。“多点支撑”即人民公园、南昌路、天塔、体院等区域,围绕这些商业微中心,打造更多既有品味、又接地气的文旅商贸场景,营造朝气蓬勃的发展氛围。

河西区基于此格局,统筹安排各类要素资源、产业项目,持续强化“一核”的引领力、辐射力,提升“三中心”的聚集度、支撑度,强化“两轴”与周边载体、产业布局、场景创新联动发展,优势互补、一体推进,构筑起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进而带动产业基础迭代升级、发展活力不断跃升、城区品质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为全市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党的二十大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单列一个条目作出全面部署。请问河西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李学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抓手。近年来,河西区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能级跃升,一手抓新兴朝阳产业成长壮大,逐步形成了以金融、设计、数字经济、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五个营业收入超百亿乃至千亿的优势产业,以及专业咨询、健康服务、文化体育、人力资源、检验检测五个新增长点,共同构成“五大五小”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友谊路金融街”“设计之都先行区”“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小白楼航运服务聚集区”“文化中心文旅商融合标志区”等“金字招牌”。

在金融业方面,集聚金融机构1100余家,地区总部级以上内资银行数量占全市60% 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两成,是河西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在设计产业方面,集聚企业超800 家,牵头推动成立的“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达298家,实现了产值五年翻番的目标,2022年在河西区注册企业营收达316亿元。在数字经济方面,集聚企业超1900家,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新八大里地区为核心的“一核多组团”数字经济格局初具规模。在航运服务业方面,全区航运服务企业共有840家,小白楼区域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位于中心城区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汇聚企业300余家,2022年营收达142.08亿元。在商贸服务业方面,河西区以有色金属、钢铁、新能源等优势领域为基础,培育了一批百亿级综合类龙头企业,2022年商贸服务业企业营收超1500亿元。

面向未来,河西区将围绕全市制造业立市、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港产城融合等重大战略,以及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布局,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一是坚持做强服务经济,充分发挥金融、航运、设计等服务经济传统优势,深化金融产品、服务和制度创新,做强做优“金融生态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货运代理、国际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引导设计领域由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系统转变,持续赋能传统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二是坚持用好数字赋能,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以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为政务服务赋能,促进产业“智慧”发展、“裂变”发展。三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对“五小”产业持续加强引导,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建链成圈”,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生态,加快构筑多业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请问河西区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将有哪些着力点?

李学义:近年来,河西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京冀企业900余家,总投资超440亿元,推动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中交智运、中交二公局、中电科半导体、华润电力、国投生物以及混改后的新天钢、医药集团等一批优质总部企业相继落户入驻,南水北调集团、河北水利水电设计院、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等大型央企先后布局落子,加之中交一航院、中交天航局、中水北方等原有驻区央企,“中交系”“设计系”“航天系”“水电系”等特色央企、国企生态圈不断发展壮大,全区汇聚总部型企业214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面向未来,河西区必须在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定位、乘势而上,继续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区位、产业、服务、配套、生态等各方面优势,全领域深度融入、全方位主动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努力构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全域黄金承载地。一是持续优化承接载体。河西区拥有129座商务楼宇,商务面积为364万平方米,在建、改建商务楼宇资源达80余万平方米,还有核心区域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了充足的载体和空间支撑。河西区将持续巩固壮大楼宇经济、园区经济,采取筑巢引凤、腾笼换鸟、提升改造等方式,打造更多专业特色楼宇,加快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陈塘科创园、哪吒数字文创园等产业主题园区建设进度,强化对闲置老旧厂房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区域承载能力。二是持续做强招商引资。建立与国家部委、央企、中管高校等国家资源及北京市地方资源的高效高频“握手通道”,通过组建北京招商工作组、建立区领导和部门常态化走访机制等方式,推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模式,强化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等方面的全流程服务,做好用地、资金、环境容量指标等要素保障,助力京冀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三是持续推进各领域协同发展。坚持互动联动、共建共享,优化道路、交通、绿化等城区功能配套水平,全力融入京津冀养老、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深化同北京高校合作办学,推广推介居家养老服务经验,落实好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重点工作,继续办好京津冀文化旅游特色活动,努力在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做样板、当标杆。

记者:河西区作为全市中心城区,可以说是创新资源较为集中、创新创业相对活跃的区域,请问河西区在进一步激发城区创新创造活力方面将进行哪些探索?

李学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河西区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有效活跃起来,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起来,使创新要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打造浓厚创新环境。坚持把创新思维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保持定力、舍得投入,用好用足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秘书处、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优质平台资源,对接各类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大力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科创服务生态圈,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全力营造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浓厚氛围,高水平办好为期一个月的“河西人才节”,通过开展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大学生招聘会、人才服务直通车等十项特色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对高端人才、科创团队、教育人才、白领高管、商务人才的吸引力,努力把河西区打造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坚持“河西就是品牌,人人都是环境”的“大环境”理念,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1+12”产业扶持政策体系,2023年又制定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举措,建立区级领导“1+10+N”保姆式包保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聘任全区“两代表一委员”、商协会等各界人士成为营商环境监督员,通过一个个机制的建立运行,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接下来,河西区将持续加强对企业的深度服务、精准服务,动态调整各类惠企助企政策,使政策更精准、更有效、更管用,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以“最好口碑、最优服务”为广大企业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打造火热消费环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河西区汇聚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等12家市级文化场馆、9家市级院团等文化资源和30余家大型商超卖场,文化旅游、商贸消费等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河西区将紧紧抓住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有力契机,深入推进文旅商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街区经济、场馆经济,重点推进文化中心文旅商融合标志区建设,持续办好“活力河西·哪吒体育嘉年华”等特色活动,打造“升级版、高品质城市会客厅”,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商圈和消费地标。同时,深入挖掘海河沿线、城市绿道等区域潜力,围绕泛小白楼、泛人民公园等区域以及新八大里等点位,持续聚人气、引流量、带消费、促增长,带动区域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激发释放。

记者:刚才您提到河西区将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河西区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学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上。近年来,河西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每年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等项目,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首善教育保持全市领先,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通过统筹实施棚户区改造、城市双修、老旧小区三微改造、违建治理四个“三年行动”以及打造5.5 公里“城市绿道”工程,推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河西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扎实开展政治学习、政治集训、政治历练,努力把通过主题教育焕发出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强大动力。一是强化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四失”“五类”等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做好住房、低保、救助等各领域工作,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同时,进一步统筹全区养老、教育、健康、文化、体育、购物、交通、便民服務等各类资源,构筑全方位、全要素的高品质“15分钟综合服务圈”,让群众享受更齐全、更贴心、更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二是强化城区功能。以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为抓手,加快推进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红旗新里、先达片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二次供水改造、供热管网改造、燃气管网改造、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等惠民项目,拓展城市绿道、中央绿轴、“双碳”主题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见缝插绿”打造更多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持续提升,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加强基层党组织对辖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汇聚各类资源、提升治理合力。以实施“谋发展、转作风、办实事”行动为抓手,深化运用“红色议事厅”“民意直通车”等经验做法,学习践行浦江经验,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重实际、重内容、重效果,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基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河西区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天津市河西区召开第二届微班会表彰大会
天津教育(2019年4期)2019-01-20 13:11:51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