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爱玲
(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中心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沙漠里沙丘绵延,受狂风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南疆的最南缘,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有一座一年四季都展示着不同风貌的城市——和田。和田市,旧称“和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辖县级市,海拔在1300至1450米之间,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倚昆仑山脉。和田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干旱少雨、光照充足、蒸发量大。极度干旱的自然环境使土壤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通过毛细管水向上聚集于土壤上层,造成土壤表层大面积积盐,地下水位较高的细土平原上形成了面积广阔的盐渍土。
沙漠边缘的和田并非毫无生机。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不仅造就了非凡的山川大地,也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地貌。坚韧耐旱的植被在此顽强生长,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其中,金黄的胡杨林便是这无垠沙漠戈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棵胡杨都历经了风雨沧桑,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大漠衬托中,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和田盐渍地
沙枣花
胡杨林
昆仑山下牧羊景象
雪山、高原湖泊、高山温泉、火山等众多景观无一不诉说着新疆和田之美。来自巍巍昆仑山上的冰雪融水,也源源不断地经长渠输送到戈壁绿洲区,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干旱土地,养育着热情坚毅、勤奋向上的和田人民。
和田是千百年前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在张骞开拓丝路之前,这一片地区就因盛产享誉国际的和田美石,吸引不少前来寻玉的采玉人,间接促就了古代玉石之路的发展。在中国玉石中,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玉龙喀什河最先发现和田玉,因此该河被称为“玉石河”。玉龙喀什河发源于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在塔里木盆地与另一条支流喀拉喀什河交汇,形成和田河。河水将玉石从昆仑山上裹挟而下,玉中极品“和田籽料”就是经过和田河水亿万年的冲刷而成。
除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真正的和田之美离不开当地绚烂多彩的历史民俗风情。和田团城是体会和田历史文化风情、感受和田人民生活点滴的绝佳去处。团城因从中心向四周发散,街巷在周边环绕而得名,是南疆最具典型的传统民俗街区之一。错落有致的房屋以传统的阿以旺民居为主,蓝色门窗、雕花廊柱,每一处都蕴藏着历史的气息和当地的风情。土褐色的砖瓦透露着沙漠文明的气息,也散发着和田地区独有的韵味。
和田市下和田县的约特干故城经过现代技术复原后,通过建筑实物、歌舞表演更生动、直观地展现古于阗国的风采。千年遗址再现辉煌场景,在喧嚣中尽显历史的底蕴。
和田还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着丰厚的佛文化遗产,是不折不扣的“佛国”。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这颗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的南疆明珠闪烁着无比璀璨的光辉。
和田团城
约特干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