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面向产出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08-21 11:19:41王永芳何淑庆徐艳林霞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软件工程思政教育

王永芳 何淑庆 徐艳 林霞

摘  要:软件工程课程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为理念,并以“寓教于乐,施德于教,相辅相成,教学相长,提倡主动思考,重视反馈”为指引,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大纲,并设计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从而揭示软件工程中知识的原理和本质,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软件工程;面向产出;思政教育;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9;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12-0195-04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Outpu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WANG Yongfang, HE Shuqing, XU Yan, LIN Xi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urse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t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with fun, teaching with virtu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dvocating active thinking and emphasizing feedback”. It ful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o restructure the syllabus, and design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 as to reveal the principles and essence of knowledg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chieve si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output-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0  引  言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1年,人民网发起了高校互联网“大思政课”,全国高校积极参与并协同构建思政机制,包括数据共享、资源互补、人才培养,等等[1]。2022年9月24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成功举办[2]。现如今,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高校课堂也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产出为导向,提出要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因此,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的一流本科课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目标,也是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4-7]。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本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及数据处理工作的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要求,软件工程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为: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个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等融合优化: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坚持以培养学生为本,紧跟时代前沿和热点。从学生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书育人落到教学实处。并以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为两条主线进行建设,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培养立足沂蒙、服务山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两个比较亟须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一是由于课程理论内容抽象、烦琐和枯燥,教师准备了大量案例,但是案例时效性较一般,学生持续性专注力和学习自主性差,理论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这就导致学生能力达成评价值较低;二是课程有16学时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类型是设计性实验,通常是学生4-5人一组分工与合作完成一个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前期烦琐的文档提交耗费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或者好学生在一组而差生没有组,又或者一个组的任务只有一两个人在做,其他人呈现消极对待等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能达成,也违背了OBE教学理念的初衷。基于此,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软件工程思政课程的教学研究。

1.1  重构教学目标

理论融合实践,结合计算机当代实事热点和国家软件开发的相关战略部署,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设计生动活泼的案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和民族自强自立的意志力。同时,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的德育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法治素养和意志信念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融合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精神和英雄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从本质上让学生认知到学习的根本目的,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消化并转化知识。

比如,基于实际就业的统计数据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案例。因为据统计,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是“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比例为10.3%),且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了2017届的10.3%。这组数据可以融合进教学目标中,强调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性,堅定学生学好此专业的决心,然后设计媒体或信息产业的相关案例和发布任务,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情景。比如可行性分析单元,分析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有哪些?它们的区别?原因在哪里?如果你是负责人该如何塑造主流媒体?通过问题导入来发布任务,让学生做到脑动,并懂得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如何转移到实际应用中的,能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课堂设置讨论,让学生做到手动和口动。这种基于社会需求和时事热点设计的案例学生会更有兴趣,教学内容也更有说服力。

1.2  实施多样化的思政教育

充分利用主流的信息平台,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利用雨课堂和PTA等线上平台进行任务发布。如抖音平台的人民日报的官方账号所发布的一些视频,还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引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等相关专题资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国家实事相结合,并进行分析和思考,领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引用国际时事热点,比如华为事件,让学生认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国家在计算机发展上的战略措施,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保家爱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多同学看过或听过案例之后,都深有感触,尤其是准备考研的同学更是干劲十足,对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根据深刻的认识。在分析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反馈,遵循学生每个阶段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关心国家、拥护国家的习惯。例如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章节,如图1所示,以大家高考后是如何分析选专业或者大四毕业后的去向为课堂引入,分析你做选择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最后提出人生规划的可行性分析,并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不可钻牛角尖,从而引出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做开发之前需先分析是否可以去开发,包括经济、人力等各方面的分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可以去实施,超出能力范围的就适可而止。

1.3  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

教学方法基于“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为学生课前雨课堂自主预习和分组讨论,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促成环节为课堂教学,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并以小组方式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重点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章节重难点的理解,重点结合课程内容的同时讲解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及融入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评价环节以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软件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该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语言、技能和思政要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计算机时政热点是本课程的前提基础,也是本课程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的动力与源泉。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前沿科技和新技术融入课堂,会带动课堂的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加认可本专业,并坚定为国家计算机信息化产业战略努力奋斗的决心。

2  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考核

课程已将OBE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并融入思政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在OBE中,学生能力达成评价是核心内容,本课程通过设置雨课堂单元测试、PTA期中测试和学生分组交叉评价、期末考试等考核机制来对学生的能力达成度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成绩,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占50%。

平时成绩组成分配:案例设计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25%,平时作业成绩占25%。其中案例设计部分,按照项目开发的步骤共分3次答辩评审,以团队的形式提交,团队的成绩代表每个团队成员的成绩,并根据组内成员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表现分,表现分不超过10分,教师最终根据团队组建情况、系统设计和测试以及运行情况、个人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实验成绩为6次实验报告成绩,分别包括软件模型、数据流图、判定树和判定表、设计数据流程图及软件结构图、白盒测试以及UML类图6个部分,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综合评价,6部分成绩总和取平均作为最终实验成绩;平时作业包括4次钉钉随堂作业和4次雨课堂单元测试,并采用PTA平台进行期中测试,4次单元测试和作业的总和取平均作为最终成绩。如图2和图3所示。

实验课应用时事热点案例,按照国家软件开发的文档标准,例如实验一的《项目发开发计划》,组内成员分工书写项目说明文档和交付说明书等,教师对文档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系统规划和创新思维等教学元素进行评价考核;并以软件生命周期为标准,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每个小组设有组长或项目经理,其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获得成员个人成绩。

课程授课过程中,利用雨课堂进行单元测试产生单元测试成绩,组内讨论后以讲台演示的效果累计小组课堂活跃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考核,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3  结  论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实验部分难度比较大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方法的适当应用,并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学生不但知道已学了什么,要学什么,更清楚了怎样去学,为了什么去学,并提高了思政水平,达到了思政教学目的。这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会落入传统的“讲解法”的俗套中,生搬硬套课程思政元素,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将知识化繁为简,圆满完成思政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综合整理自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J].初中生世界,2022(37):4.

[2] “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成功举办 [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2.

[3] 余员琴,陈海文,张冲.双一流背景下“软件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J].现代信息科技,2022,6(2):195-198.

[4] 李晓欣,韩宇星,陆欣欣,等.课程思政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以《软件需求工程》课程为例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2):134-136.

[5] 张自立,李艳,金庆勇,等.软件工程概论课程多维度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J].计算机教育,2022(1):66-69.

[6] 马丽,高敬礼,苗露.基于OBE的软件工程课程多元混合教学改革探索 [J].软件导刊,2021,20(7):222-226.

[7] 郑丽伟,刘建宾,崔展齐.基于OBE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探索 [J].计算机教育,2021(5):166-169+173.

作者简介:王永芳(198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医学图像配准。

收稿日期:2023-01-0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K2021SZ149);2021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X202210452245)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软件工程思政教育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1:23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关于提高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13期)2016-06-13 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