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农村生活垃圾、厂矿工业废料、农药及化肥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源地是饮用水水质安全的第一道保障,农村饮用水水环境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问题,同时针对现有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TU99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164-03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的饮用水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至关重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饮用水水源地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水资源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如何加大农村水源地安全保障力度引发大众关注。要想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进一步防治水环境污染,需要选取水量大且水质好的优质水源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同时深入分析当地农村饮用水污染来源,针对不同类型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协调好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在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1 农村饮用水污染分类
1.1 厂矿工业废料污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已经不断向工业化、城市化全面推进。农村厂矿企业日常经营时会排出大量的厂矿工业废料,加之我国农村的排污系统并不完善,且目前相关部门对农村排污监管力度不大,因此这些厂矿工业废料并未得到妥善处理。未经过处理的厂矿工业废料直接排入农村河流,将会导致农村河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农村饮用水水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1]。
1.2 医疗废物污染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多为小医院或小诊所,这些医疗机构安全监管不严格,未经过安全处理的医疗废水往往会直接排入农村河流,给水源地带来严重污染。废水中的病原体等污染物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存活,一旦人们直接饮用了这类水源饮用水,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1.3 人畜粪便污染
农村居民常会将人畜粪便保存起来当作农作物的肥料,这些人畜粪便的保存一般不会经过任何特殊处理,而是采取直接存放的方式。人畜粪便中微生物严重超标,在保存时往往是露天存放,一旦遇到下雨天气,经过雨水的侵蚀极易跟随雨水一起流入土地或者河流。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饮用水质量不断下降。
1.4 生活垃圾污染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垃圾包含塑料袋、电池、化学添加剂等难以降解的物品。大多数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存放点和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埋在土壤里。这些生活垃圾含有大量细菌和各类化学成分,埋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
1.5 水土流失污染
人们长时间的生产活动会让土壤中积聚大量的氮磷化合物和各种有害物质,加上我国近年来对森林过度开发,导致土壤失去植物根系的维持变得松散。当这些土壤被雨水长期侵蚀,土壤会随着雨水不断流失,富含氮磷化合物和各类有害物质的土壤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质将会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水质污染,还会进一步成为底泥堵塞河道,减缓河道流速,使河道失去原有的自净能力,加速水质恶化[2]。
1.6 农田径流污染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投放农药和化肥保证其健康快速生长,若投放过多,农作物无法完全吸收,这些农药和化肥就会进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不仅会对土壤造成破坏,还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良影响。
2 水源地安全保障
水源地的安全保障直接关系饮用水是否安全,因此,对水源地保护采取对应措施十分关键。一是需要选取优质水源地加以保护,限制水源地排污量;二是相关部门应加对大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力度,对于违法者进行惩罚,对于缺乏水源地保护意识的村民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
2.1 水源地布局
水源地选取十分重要。水源选取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统一规划,选择优质的水源地。选择水源地的标准主要为水量大且水质好。在选定优质水源地后,通过实现城乡共用优质水源,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而水源选取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可以采取集中供水,选择相对良好的水源地,通过集中供水保证饮用水安全。但实际上部分农村因分布分散,集中式供水难度较大,需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尽量减少污染水源地数量,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饮用水供给量。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尽量减少污染水源地饮用水的供给,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
2.2 水源地保护区规划
选取优质水源地后,对水源地的保护亦是刻不容缓。在水源地一定范围内应划分保护区,不仅需要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还应保护水源地水量不减,避免水源地水量的减少导致饮用水供给不及时。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自动检测装备,动态检测水源地水质健康情况,一旦水体内有害物质、氮、磷等成分含量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质进一步恶化。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建立水质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生重大水体污染可以快速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带来的损失[3]。
2.3 水源地排污量控制
水体一般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能力,但这个自然净化能力有限。相关单位可以通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和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体可承受排污量的核对。通过水体可以承受排污量的最小值进行排污量限制,最大限度地确保水质安全。
2.4 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
要想更好地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应加强限制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污染源治理。首先在水源地限制污染源。例如,关闭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排污口,最大限度地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其次,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创办高污染企业,对于现有企业加大管理力度,通过科学技术實现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将污染物科学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与污染治理成本。再次,限制在水源地附近设置港口、码头。船只停泊等往往会产生船舶油污污染和各类废水排放,对水源地水质安全造成恶劣影响。最后,水源地的生态恢复也是综合治理的关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功能,退耕还林、保护现有植被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水源地作为水库使用,当地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切不可排放入水源地。水源地附近的旅游活动等也应加以限制,禁止人工养殖、农作物种植等各类生产活动,避免对水源地安全造成人为破坏。除此之外,还应在水源地附近多种植植被,但要控制好肥料等使用,在避免水源地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可有效控制水源地水质污染。
3 农村饮用水水环境污染防治
3.1 水源污染防治
水源地的保护是水源污染防治的重点。第一,要想保持水源地干净清洁,除了限制水源地排污量,还应提升农村企业技术水平,不断减少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废水污染,保证水源地水质不受破坏。第二,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的动态监控,密切监察水体内有害物质,全面检测水体安全性。一旦水体出现重大污染,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有害饮用水影响人民身体健康[4]。第三,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力度,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防止盗猎、采伐和污染等破坏行为的出现。第四,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第五,创新环保技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六,积极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土地、水利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2 水土流失污染防治
水土流失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污染水质,还会不断降低土壤生产力,阻塞河道、水库等。目前,水土流失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第一,需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现状采取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针对性举措,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第二,需要坚决杜绝人为破坏,应加大林木保护力度,杜绝過度开采,保护现有植被,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实现绿水青山。第三,生态林建设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植物种植、土地整治等方式,建设生态林,提高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第四,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是水土流失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选材、加强管理、科学施肥等问题,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
3.3 农田径流污染防治
为了促使农作物快速且大量生长,部分农民会使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污染水源地。首先,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力度,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业部门需根据农作物实际生产需要计划农药和化肥的投放量,宣导农民根据计划进行农药和化肥投放,在帮助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减少过度投放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
其次,重视施肥的时间间隔和施肥方法,施肥频率过高或施肥过于表面会加大肥料挥发和流失,浪费肥料的同时影响生态环境。把握好施肥时间间隔,采用深施等方式减少肥料浪费,降低肥料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5]。
最后,农村还应大力发展有机肥。我国农业生产自古所采用的肥料是有机肥,不仅可以肥田,还能防治土壤板结。相关部门应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种植,平衡好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放比例,帮助农民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合理的化肥使用,不断降低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3.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从规模化养殖场源头抓起。畜禽粪便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规模化养殖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收集畜禽粪便,通过科学发酵方式回收利用畜禽粪便,分解制作成对农作物有用的有机肥,以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帮助农作物生产,实现经济最大化。粪便在发酵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沼气,沼气具有高度可燃性。可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技术,回收利用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另外,私人畜牧业在处理畜禽粪便时,往往会随意丢弃,无法像大型畜牧业般进行科学、统一处理。对此,可以通过大型规模化农场取代私人畜牧业,对畜禽粪便加以科学、统一处理,便于二次利用的同时降低畜禽粪便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的治理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尽量降低污水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自然生物处理法不仅可以帮助畜禽粪便治理,还可以生产沼气供人们使用。但自然生物处理法需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好的方式是找寻养殖场附近废弃的池塘等进行肥料处理。在用肥旺季时,粪便可直接用于田地施肥。在用肥淡季时,通过科学发酵的手段制作有机肥。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建沼气池,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供农户使用[6]。
3.5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地实际情况治理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可以统一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降低污水回收处理成本。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乡村比较分散且距离城市较远,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微生物降解等其他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农村生产过程中,倡导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产生污水的数量和浓度。例如,在农村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封闭式养殖和科学喂养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居民和农户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治理意义的宣传,引导农民采用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操作方法。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和不合理用水行为,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也是污染治理的重点。除了提高农村道路的清扫频率,还可以在农村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林。绿化植被不仅可以使农村自然风景更美观,还可以帮助过滤空气中悬浮固体等有害物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3.6 河道、水库、池塘生态修复
3.6.1 河道生态修复 河道的生态修复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保证河道生态修复的同时不影响河道的使用功能。引水稀释是河道生态修复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入清水稀释河道水体,进而降低水体中污染物含量。沉淀在河道的底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除了引水稀释,底泥疏通也是常见的河道生态修复方式。但要妥善处理清除出来的河道底泥,避免对河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以上方法均可以加快河道水流流速,提高河水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7]。
3.6.2 水库、池塘生态修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部分水库、池塘因受到污染,水质不断恶化,生态修复十分有必要。对于水库和池塘的生态修复,还应从污染源头抓起,通过污染源控制、引水稀释、疏通底泥、增加水生植物种植、调整水生鱼类结构的方式,帮助水库、池塘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让水库和池塘达到自我平衡、自我修复的状态。
4 结束语
饮用水水质健康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农村因各方面条件稍落后于城市,加之部分农村地区对飲用水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关注水源地安全,根据农村水资源污染类型针对性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农村排污现象,同时还应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控制农药与化肥使用,进一步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另外,相关部门还需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对于破坏水源地安全的违法行为,应采取惩罚措施。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警示告知牌,定期检测并控制水源地水质,最大限度地保证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 周怀东,彭文启.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文林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环境污染防治[J].科技风,2020(29): 106-107.
[5] 李杨.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环境污染防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 (1):30.
[6] 陆尚旭.河池地区江河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防治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4(2): 41-43.
[7] 莫世江,刘勇,张鹏飞,等.岩溶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与保护:以毕节市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5):24-27.
责任编辑:黄艳飞
Safety Guarante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Yang Quan-sheng (Minqin Water Affairs Bureau, Minqin, Gansu 733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emissions of various pollutants such as rural household waste, industrial waste from factories and mines,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have increased, leading to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The water source is the first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fe and health of rural residents. Based on this, the safety issue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s were mainl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existing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Water source;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作者简介 杨全盛(1975—),男,甘肃民勤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饮水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