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重拾勇气再出发

2023-08-21 23:31:22曾玺凡
放学后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乒赛主教练赛事

曾玺凡

时隔28年,一段国乒往事重现在大银幕上。

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国乒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彼时瑞典队异军突起,技术打法赶超中国,铁腕少帅戴敏佳临危受命,组建起一支备受争议的男乒新军——负伤主力、失意老将、千度近视的削球手、以及缺乏大赛经验的双子星……面对内外质疑,主教练携教练组坚持大刀阔斧改革,不被看好的“男乒新五虎”发挥各自优势,终于在1995年世乒赛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

它不仅是一个关于中国男乒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绝地反击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面对低谷、如何在不被看好的境遇里重拾勇气与信心的故事。导演邓超坦言:“当我们看到片中人物命运的时候,联想到我们自己在拍摄期间经历的洗礼,处理从未见到过的困难,思考如何迈过去,会发现那段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和力量。”

时间回到1936年,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由德国承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近百名运动员在竞赛中全军覆没。新加坡报纸刊登了一幅嘲笑中国人的漫画——“东亚病夫”,画中中国运动员蓄长辫、着长袍、形容枯槁。

从受人欺侮到自立自强,中国体育发展史与中国百年奋斗史共同前行,期盼在体育竞赛中获胜代表着民众对国家胜利的渴望。《中国乒乓》开头简述了中国队在国际赛事中屡遭针对的境遇,迅速激起观众的国家认同感。在具有仪式感的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实力,影片将人物作为叙事核心,以个体的言行来书写中国精神,唤醒观众的爱国热情。

于绝境中反击制胜,满足了观众对国家形象的期待。影片多次展现了天津世乒赛期间,民众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赛况的画面。普通民众能从一场扬眉吐气的赛事中强化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观众也能从一部表现中国男乒实力提升的影片中收获愉悦感。

片中邓超饰演的主教练,对应的正是鼎鼎大名的蔡振华,片中有句气壮河山的台词:“只要能盘活中国乒乓这盘大棋,舍弃哪个子都没有关系,包括我。”明摆着,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温良恭俭让换不来领奖台上的升国旗奏国歌,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男乒这艘大船沉沦也不是没可能。

而片中的中国乒坛“五虎”白民和、黄昭、侯卓翔、董帅、龚枫,所对应的正是其时大名鼎鼎的马文革、王涛、刘国梁、孔令辉、丁松。他们在片中的塑造也各具神采。

与普通人相比,体育运动员经过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系统性训练,身体素质较常人更为突出。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却反其道而行之,影片中主要角色并无矫健身姿:“削球手”龚枫的眼睛甚至近视1000余度,视力明显弱于常人。

除身体缺陷外,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大多因长期训练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比如运动员白民和右臂拉伤严重,主教练戴敏佳长期腰伤。强身健体与身体伤残表面似乎是矛盾的两级,实际却共同指向了“挑战极限、拼搏圆梦”的体育竞技精神。教练员忍受苦痛坚持制定训练计划、出战计划,运动员克服缺陷咬牙训练,都是一种历经磨难、渴求突破的正向选择。

电影以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中国队大满贯做结,那届赛事是很多人记忆中永不消褪的经典。我喜欢那时国家队运动员的穿着,比如他们训练和比赛中,都穿着的人民橡胶厂的球鞋;再比如以藍色为主,辅以黑白条块的领奖服,以及他们在比赛中花色和设计更为个性化的赛服,都令人无限追怀昔日的美好时光。

猜你喜欢
乒赛主教练赛事
马龙将第九次参加世乒赛团体赛
中超球队主教练变更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
——基于事件史分析方法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主教练是运动员防伤的关键:来自现代足球的启示
完美闪耀世乒赛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1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爆笑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