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研究
——以“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项目为例

2023-08-21 18:17:21蔡祥军
关键词:儒家文化论语孔子

蔡祥军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一、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内涵及传播

(一)儒家文化的内涵

两千五百多年来,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这种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权威的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礼乐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结晶,既有切实的百姓日用,又有崇高的价值理想。

儒家文化可以用孔子提倡的“仁”与“礼”概括。儒家文化作为处世哲学,主要讲的是为生之道,要求人做到“仁、义、礼、智、信”。同时儒家提倡的“和而不同”“致中和”等理念对如今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儒家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和处世方略,亦具有因革损益、趋时更新的品格,其基本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逐渐发展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0页。,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发展打破国界的地域限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应该秉承“以和为贵、以礼为规、以信为本、以仁为基”的传统,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

儒家思想内部有两大基础,一为仁学,一为礼学。仁学是儒家内在精髓;礼学是儒家外在形态。儒家的仁学,更多体现的是人道精神;儒家的礼学,更多体现的是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制度与秩序。①耿磊:《孔子修养思想及现代意义》,《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彭国翔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政府,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1页。(《论语·颜渊》)他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1-12页。(《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如果君子或为政者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的私欲而复归礼义,那么天下人就会自愿归附到他的身边。作为为政者,如果运用政令和刑罚治理天下,那么百姓仅仅能够做到免于触犯刑律,但没有廉耻之心;如果运用仁德和礼义治理天下,则百姓不仅有廉耻之心,而且会自愿归服。因此,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君子,其行为如果能遵循礼义,能够以仁德和礼义面对天下百姓,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极高境界,具体是指“爱人”和“爱他人”。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所在:“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页。(《论语·学而》)人存有孝悌,才能生出爱人的情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⑤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页。(《论语·学而》)由人之天性之爱的孝悌而至“泛爱众”,即是把亲子手足之爱从先天的血缘领域引申到后天的人与人之爱的关系中去,血亲之爱由个性之爱走向共性之爱——仁爱。由此看来,“仁”的精神与损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这种爱心并不是只爱自己的亲人,而是由此作为起点去爱大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⑥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1页。(《论语·公冶长》),即对老者关怀尊敬,对朋友忠实诚信,对少年注重教育,这些是博爱大众的标准。尊老、诚信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儒家的礼具有规范人们社会行为准则的性质,人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交流、贸易。“不学礼,无以立。”⑦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6页。(《论语·季氏》)“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⑧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7页。(《论语·泰伯》)一味恭顺而没有礼就会劳苦,一味谨慎而没有礼就会畏惧,一味勇猛而没有礼就会混乱,一味直率而没有礼就会尖刻。孔子教导弟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⑨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2页。(《论语·雍也》),“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⑩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3页。(《论语·颜渊》),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人的各种欲望和感情,不能像动物那样任其自然,必须以“礼”化之。西方学者指出:“只有当人的原始冲动受到‘礼’的形塑时,人们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礼’是人的冲动的圆满实现,是人的冲动的文明表达——不是一种剥夺人性或非人性化的形式主义。‘礼’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关系的具体的人性化形式。”⑪耿磊:《孔子修养思想及现代意义》,《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彭国翔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儒家的“信”指的是信用、信义和诚实。孔子及其弟子以“信”作为交友和处事的准则:“信近于义,言可复也。”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8页。(《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21页。(《论语·为政》)、“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③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4页。(《论语·学而》)

总的来看,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儒家文化的内涵总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儒家文化在国际上的融合与发展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在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明曾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逐渐为他国所知。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对世界文明影响最大的朝代就是宋朝。北宋经济富庶繁荣,文化多元,外交纷繁复杂。面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北宋王朝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形成同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东欧广泛交流的格局,为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除东南亚外,宋朝的影响力还远被非洲,许多黑人使团慕名而来。熙宁四年(1071),层檀(今坦桑尼亚)首次派使臣对宋朝进行访问。元丰六年(1083),层檀再次遣使入宋,进贡本国特产,宋神宗回赐银币两千两。

孔子的名字在韩国家喻户晓。韩国“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④尹悦:《儒家文化在韩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越南人把汉字称作“儒字”,平时交往用越文,但在祭祀和求福活动中,一定会使用汉字撰写祝文。马来西亚华人约占36%,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吉隆坡有座建校九十多年的尊孔中学。印尼、菲律宾同样有重视孔子思想的创见。

同样,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颇久。孔子思想传入西方后,孔子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享有盛名,许多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说,中国的先哲孔子在德国广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这位古代东方哲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伟大哲学家辈出的国度的公共场所,说明了孔子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⑤吴倩,侯贺良:《孔子文化世界行》,《走向世界》,2012年第4期。。西方出版的《100 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⑥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赵梅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由此可见,孔子在国际上为人熟知,其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颇为广深。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内涵与儒家文化的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基本内涵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是指从中国出发,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有三个走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过南海至印度洋,最后到达欧洲;另一个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过南海至于南太平洋。它将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当今“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扩大,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李亚娟《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看“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带一路”不能简单地唯经济增长是从,要更深层次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大有裨益,也是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重要支撑①李亚娟:《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看“一带一路”战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6期。。张一方《儒家文化在“一带一路”和克服现代世界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虽然以经济、贸易为纽带,但同时必然会继承历史传统,进行科技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国家已经充分体现出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多样性。它应该体现当今世界,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和平发展的主题,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借鉴与融合是其前提和基础。”②张一方:《儒家文化在“一带一路”和克服现代世界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载《孔学研究》第二十二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2页。

(二)儒家文化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契合点

儒学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思想高度契合。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已经越过巅峰,再也不能给人类提供一流的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类发展上再也拿不出有魅力的学说,鉴于此,一些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儒家文化表现出的求同存异、重整体、倡协调,重中庸、讲伦理,重信义、尚秩序,重实际、求稳定的文化内涵,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实施过程中,与中外沿线及其影响地区,充分发挥价值引导、舆论引领、规范有序、互利互惠、团结凝聚的功能,将人凝聚在区域、地区、国家的发展中去,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文化交流先行带动民心相通,必将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空前机遇。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广泛深远和无可替代的影晌力,并在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社会等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三、新契机带来的新的文化传播方式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洋洋大观,其安身立命之道甚至可以成为时代呼唤的一种新人道主义,其精华在于以人为中心,其终极目标是追求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社会。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掘和阐扬儒家文化,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大有裨益。“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就是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而策划实施的文化传播项目,其以全方位、多终端的传播形式为基础,将儒家经典巨著《论语》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方式为沿线国家民众带来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传播儒家文化: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以《论语》译介为主要内容,以孔子及儒学知识为基础,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并开展相应的发行推广。内容选取上应摒弃以往简单的解读古文、重读经典的方式,而应结合民众的现实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予以呈现。

融媒体产品开发与推广。围绕传统纸质图书出版中的内容,配套开发动漫、视频,同时配套原创音乐,或通过不同方式予以展示,最后整合新媒体技术,用二维码、3D、全息技术和VR 技术等呈现出来。

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围绕本项目可衍生出诸多相关产品和文创产品,包括陶制品、纸质文创产品、演艺用品、文房四宝等。本项目的开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围绕内容IP 开发开笔礼、成人礼等表演、体验活动,开展书写大赛、朗诵大赛等活动。如在孔子学堂、校园、社区等场所表演成人礼,尤其展示开笔礼活动,这能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儒学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还能推进演艺培训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同时,围绕众多内容IP,可组织丰富多彩的书写大赛和朗诵比赛,充分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儒学影响力。

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如国学培训,结合《论语》内容,开办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培训班、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进行礼仪培训等,还可与教育系统紧密结合,开展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共同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园;还可与书法教育研究院、棋院等机构合作,进行书法、篆刻、国棋、陶艺等培训;还能与艺术馆等合作,进行美食、茶道、剪纸、文玩鉴赏等培训,全面推进文化传播的进程。

益智游戏。围绕内容IP 开发益智闯关类游戏,如以孔子周游列国为游戏背景,充分设置经典场景,并将游戏翻译成各国语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大众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平台建设与传统文化推广。搭建线上传播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平台、传统文化资源网站、宫方微博、AP建设,丰富线上平台内容,实现PC端与移动端全覆盖,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与读者的互动。线下通过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园、组建“读《论语》知孔子”读者俱乐部、开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及相关活动等进行品牌推广,增加读者黏度,聚集忠实“粉丝”;充分发动各级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孔子《论语》”品牌宣传,引导读者与时俱进,引起对孔子及其儒学的重视。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论语》译介工程项目

(一)“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供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2页。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走向提供思路,而要想使“一带一路”更具魅力,便需借助文化的力量。只有讲好传统、讲好历史、讲好友谊,才能使拉近沿线国家的距离,形成“感情亲、心灵通”的良好局面,从而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将人文合作与交流落到实处,以外国民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式,让他们走进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将中国精神阐发清楚,将中国风貌展现出来。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其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2017 年5 月14 日至15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峰会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是如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最好证明。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进各国互信、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机遇,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应大力借助儒家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加强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在国际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显著。“‘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一方面能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亟需的“一带一路”建设人才。“丝路书香”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突出作用。通过举办艺术年、文化年等方式,利用影视或图书出版等途径,传播丝路文化,带动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2014 年6 月,中、哈、吉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获得成功;2016 年10 月,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启动;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成功举办。金融支撑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金融合作基金。此外,还有一大批重点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为参与方带来何合作利益,为全球应对挑战带来新的视角和力量。

(二)“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的内涵及实现意义

“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以译介和推广《论语》为主,围绕孔子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产品设计,集图书出版、多媒体开发、网络平台建设、等于一体的项目,其将传统出版与多媒体出版有机结合,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的范例,其旨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此项目计划完成汉语与蒙古语、阿拉伯语、捷克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五种语言对照版本《论语》的翻译出版工作,通过各方机构将这些资料送到沿线国家那些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众手里,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此项目将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符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力作。

“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实施过程中需以文化为主导。在翻译《论语》时,应准确、恰当地表述“亲诚惠容”的文化理念。“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情感;“诚”是文化的品德;“惠”即文化的实践成果;“容”体现的是包容的心胸。自古以来,中国便讲求“和而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其宗教与文化背景大多十分复杂,牵涉利益广深。当面对不同见解时,应采取不同途径与方式解决。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应有豁达的胸襟,在努力实现目标的同时,亦应重视他国的需求,保护他国利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包容和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等。只有真正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我们才能凝心聚力,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良性互动、多多益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展现,其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论语》作为先人传承下来的理念和规范,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重要启发意义。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中要坚持“扬弃”,对有价值的部分予以继承,汲取《论语》的思想精华,努力用《论语》中的精神财富来教化世人。同时,此工程有助于向沿线国家民众讲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有助于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本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论语》这一经典著作译成多国语言,让沿线国家民众走进孔子及《论语》,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带一路”《论语》译介工程是配合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为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为便于沿线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论语》译介工程是搭建“民相知、民相亲”的桥梁,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①习近平:《习近平讲故事: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7/c64094-31442315.html,2023年3月23日。这表明,枯燥的说教无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而“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建设《论语》学习网站等途径,增强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趣味性。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