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
摘 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历史悠久,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内涵以及人文思想。对此,教师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京剧文化,将国粹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时代所需。但如今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京剧的了解,京剧教学的效果也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教师将京剧文化引入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对京剧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了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 京剧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49
京剧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但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喜欢流行音乐,学生也是如此,再加上小学音乐教学以流行音乐为主,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京剧艺术,对京剧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在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京剧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参与到京剧艺术表演中,激发他们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还能够让学生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推动我国京剧艺术文化走向更高的层次。
一、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京剧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形式单一,由学生模仿教师进行跟唱,教学内容也只限制于教材,多为发声训练或儿童歌谣学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教学中融入京剧文化则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这也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京剧曲目极多,学生可以欣赏和学习不同的曲目,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如教师可以将脸谱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观察不同脸谱的独特之处,激发他们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京剧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特点,如音乐、历史、文学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京剧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还能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且,学生在学习京剧知识的过程中会主动探索其他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空城计》一曲进行欣赏,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好奇心去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并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这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京剧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方面来讲,学生在学习京剧知识时需要进行京剧表演,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氛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讲,京剧走进音乐课堂是一种创新,再加上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会激发他们对京剧的学习兴趣,从而在音乐课堂上更加投入,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在学习时认真专注的良好习惯,对其之后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京剧文化的社会意义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下,我国不断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西方文化,忽略了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使传统文化遭受巨大冲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势在必行,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京剧教学也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京剧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更是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很多历史文化都记录在京剧曲目中。让小学生接触京剧文化可以从小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感受京剧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京剧经典曲目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曲目中蕴含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将京剧文化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既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将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从一方面来讲,很多京剧曲目的主题是对民族英雄的赞美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如《文天祥》《满江红》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现代京剧曲目的题材是近代战争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如《梦回疆场》《迎来春色换人间》等,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京剧经典曲目的同时了解片段中讲述的历史事件,并歌颂民族英雄的付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现如今我国学校教育还应加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帮助传统文化教育掙脱渐入瓶颈的困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的传统文化即古诗词、书法等,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也无法体会到丰富的民族文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从一方面来讲,教师以音乐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京剧知识,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规范,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京剧文化知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从另一方面来讲,相较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京剧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以课堂形式开展的京剧教学,既不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还可以让他们在正规授课中学习京剧知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与京剧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通过京剧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小学音乐课堂应用京剧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戏曲素质,引导学生学习京剧
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自身应加强对京剧文化知识和唱腔技巧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戏曲素质,如此才能以音乐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知识,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教育,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翻阅与京剧知识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以加强自身的乐理基础,如《怎样唱好京剧》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接受名家教学,或积极参与一些京剧专业人士举办的活动,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京剧文化,与名家面对面交流,以拓展文化视野,促进自身戏曲素质的提升。如此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京剧文化,教师也可以亲自演示一些经典唱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二)严格把关学习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曲目
教师应把握好小学音乐教学与京剧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京剧文化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戏曲文化的了解程度选择适合他们的京剧教学曲目。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戏曲歌曲;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肢体动作较多一些的戏曲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曲目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
例如,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曲目,如《三家店》《卖马》《坐宫》等,其中运用了比较简单的京剧声腔板式,即西皮流水板和摇板。在指导学生巩固基礎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程式动作进行学习,如“云手”“上马”等。在学生对京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二黄唱腔,如《大探二》《二进宫》等,让学生尝试进行京剧表演。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实现教学契合
1.优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京剧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领悟京剧曲目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京剧的韵味。教师应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如让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了解京剧曲目后的故事等,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京剧文化,并树立传承京剧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京剧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改编自我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的京剧剧目《搜孤救孤》,为学生介绍《赵氏孤儿》背后的故事:春秋时期赵氏因受到奸臣陷害而遭遇灭门之灾,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在程婴的抚养下为家族报了灭门之仇。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可以渗透京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的形成过程,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沙家浜:智斗》,并引导学生对京剧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饰进行学习,了解人物的不同身份对应的服饰款式和图案,如皇帝的服饰图案为大蟒、大臣的服饰图案为红蟒、小姐的服饰是衣裙等。学生在学习后可以根据京剧人物的服饰猜测他们对应的身份地位,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
2.营造戏曲学习氛围
京剧中浓缩着我国各地的传统民族文化,但因为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且与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学生很难将自己沉浸在京剧艺术世界中。对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营造戏曲学习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在对《京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活跃课堂氛围:第一,这段旋律对应的戏曲种类是?第二,通过哪几点听出了京剧韵味?第三,音乐饱含哪种情绪?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钹进行演奏,自己则使用响板对京剧中“板”的音色进行模仿,以营造戏曲学习氛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韵味特点。
(四)传授京剧基础知识,渗透传统音乐文化
一方面,“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种艺术表演形式,其中“唱”也就是唱词,唱词即戏曲中随着曲谱、伴奏唱出来的字、词和句子。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唱词的特点,并从中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在对《甘洒热血写春秋》一曲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仿唱段的同时感受杨子荣敢于勇闯虎穴当卧底的勇气,以及对胜利的信心。学生在理解和演唱唱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另一方面,不仅京剧表演中蕴含着传统音乐文化,在此过程中使用的道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戏曲道具进行了解,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对《唱脸谱》一曲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脸谱进行学习,了解“生旦净末丑”五角的服饰搭配,并学习这首歌中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方式,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和京剧表演中的文化精神。
(五)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因此,将京剧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但相较于京剧而言,学生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韵味,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可以在京剧课堂中引入学生认识的现代歌手或融入了京剧艺术元素的歌曲,如《贵妃醉酒》《霍元甲》《刀马旦》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让学生对故事背景进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习唱段。融合京剧文化与现代音乐,不仅可以突出京剧的特点,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六)了解京剧文化内涵,演唱京剧经典唱段
1.对比分析作品
教师可以在教学《京调》时带领学生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并与《苏三起解》进行对比,因为《京调》第一部分便是根据《苏三起解》改编的。改编必然会使部分旋律有所改变,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苏三起解》进行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梅葆玖先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观察,他在演唱时使用了假声,该唱段由四个乐句组成,除了第四乐句在结束时拖了长音,其他三个乐句的结尾旋律大致相同。《京调》第一主题的第一句的旋律与《苏三起解》有些相像,但其他乐句均存在不同,第二、三乐句的节奏更加紧凑,相较于《苏三起解》而言更加欢快。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京剧的创编进行了解,同时感受京剧的独特韵味。
2.演唱经典唱段
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优秀作品一直在不断涌现,但如今很多学生并不重视京剧学习,对此,教师应注重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京剧文化,让学生通过演唱经典唱段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苏三起解》进行模仿,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同时实现对京剧文化的弘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模仿自己的表情和人物的经典亮相动作,以降低学生的演唱难度。
综上所述,京剧的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教师应积极将京剧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弘扬京剧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戏曲的了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京剧艺术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京剧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京剧的美,在参与京剧表演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还实现了对京剧文化的弘扬,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燕筠、王晓丽、马小军《“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教学与管理》2019年第15期。
[2] 钟方奕《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思考——以京剧进课堂为例》,《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
[3] 姜肖男《解读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式》,《考试周刊》2020年第52期。
[4] 尹岸婧《浅析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深层意义》,《北方音乐》2020年第2期。
[5] 句晓悦《浅谈京剧艺术如何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