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玲
摘 要:國家相关部门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出台了相关意见和文件,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和学校将劳动教育的观念、理论、方式以及模式,融入初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中,对于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案例教学,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劳动教育视角,探讨节气文化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针对劳动教育与节气文化的相关内涵,对节气文化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 节气文化 初中生物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45
新《课标》对初中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相关素养。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完善中国教育发展体系。为此,劳动教育的相关理念影响了初中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充分了解和钻研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意志的磨练、品质的锻炼、价值观的树立以及道德观的转变等。
一、劳动教育与节气文化的相关概述
人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感受劳动背后人的本质,了解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动的内涵随着时代不断发生改变,劳动教育成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系统中,劳动教育主要能促进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形成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态度、品质、习惯以及权益意识,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和道理,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些理念在被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就转化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正如本文所研究的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
所谓的节气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节气文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二十四的节气歌、民歌、对联、童谣、习俗等,都蕴含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遵守规律等理念,这些理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节气文化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设计与之相关的特色课程,能够加强学生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在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时,结合劳动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方式,实施案例教学,提高运用分析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节气文化,为初中生树立文化自信,更能够凸显学校教学的特色,营造传统文化与自然学科的学习氛围,使得较为理性的生物学科知识变得更加感性,为生物实践活动注入文化活力。
二、将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中的案例教学
(一)注重案例教学建设
要将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注重案例教学建设,分别从需求内容、应用分析以及建设要点进行。
1.对于需求内容方面
在开展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案例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在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在生物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室内走向实践场地,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主动查询资料、处理资料以及撰写资料报告,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以及提出假设,带着学生写简单的生物实践报告。
比如,学校可以设计与生物实践活动相关的主题,提供生态体验基地,规划自主学习区域,建设信息化教学设备等。教师要以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应用场地和实践设备,以便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
2.对于应用分析方面
节气文化体现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中的实验基地、学习区域、学习场地、设施设备以及文化氛围中,这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提高重视度,使学生更好地培养观察生物的能力,掌握培育生物的技巧和知识,分析培育动植物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感受人与自然互动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体验,领悟人与自然、生命教育、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想内涵。此时,学校和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讲义、讲座、演讲、视频、课堂学习资料,为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和地域课程提供依据。
3.对于教学建设要点方面
案例教学的建设要点是需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实践的场地以及实践活动的设计等等。
第一,学校的领导者、管理人员以及教师,需要提高对生物实践活动课程和节气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案例教学的重视度,注重顶层设计和战略目标的制定,积极开设相关的研讨会议,制定指导文件和指导思想,提供实践活动案例教学的材料,并且提供制度保证、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
比如,对于节气文化在生物实践活动中的蔬菜种植案例教学,学校只需要建设基地,围绕着校园室外场地,开设蔬菜种植课程,同时还要购买相关的机器设备。例如,翻土机、铁锹、浇水桶、种子、肥料等,只有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支撑学生的节气文化生物实践案例教学。
第二,初中生物教师是学生开展节气文化生物实践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的整个实践活动周期、环节、进度、重点、难点、方式和理念,都需要依赖生物教师。因此,开设节气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案例教学,关键在于初中生物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比如,生物教师对植物生长与节气之间的关系解释,会被学生应用于生物实践活动中,而学生也正是基于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帮助,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整个生物实践活动,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对节气文化的认知以及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案例教学设计策略
劳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将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查阅资料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和信心,去参与节气文化的生物实践活动,而教师只需要做好辅助角色,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和解释,并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提出问题。
1.注重實施原则
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在开展节气文化生物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时,既需要考虑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原则,还需要考虑节气生物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原则。对于前者,劳动教育的原则主要在于价值性、审美性、建构性。而对于后者,实践原则在于安全性、自主性以及合理性,这六大原则是节气生物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比如,当教师想要让学生了解节气对水稻、水果以及蔬菜的影响时,教师在策划之前,就需要注重参观活动的价值性。在满足价值性原则之后,教师再选择参观的基地、时间、内容等。而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水稻、蔬菜、水果种植基地时,需要着重强调安全原则,注重学生的外出安全和财产安全。
而当教师在清明时节带领学生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和温度时,只需要注重劳动教育的价值性和建构性以及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具体来说,教师选择清明节气,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环境和温度,具备了劳动教育的价值性和建构性,而对于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探究方案、环节以及方式,让学生掌控整个实践活动的进度。遇到问题时候,教师则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信息和资料,运用网络、图书馆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来收集自己想要的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有用的信息,这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探究、解决,都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注重实践途径选择
将节气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途径,不只是实验课和探究课,还可以设计选修课、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的大型活动等,使得实践活动的实践途径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其他学校的节气生物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以及节气小报活动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生物与节气相关课程的融合。
比如,教师针对节气生物实践课,可以选择开设选修课与必修课,选修课可以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来开展,而必修课则可以作为班级教学课程,既能够兼顾有兴趣的学生,也能够兼顾本班学生。参与节气生物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量的增加,能扩大实践活动案例教学的影响力。
最后,对于学校大型活动来说,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支持,就可以有效地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案例教学,适当与科技活动、生物科技、物理活动、语文节气文化活动、美术节期绘画活动、音乐节气歌曲活动相结合,使得节气生物实践活动充满人文性。如此一来,学生所学习到的节气文化将会更加丰富,而对节气文化在生物领域的知识也将理解得更加深刻,不会陷入封闭的局面。
3.注重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劳动活动的开展会有时空的限制,同理,节气生物实践活动同样会受到实施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具体来说,节气生物实践活动分为三大阶段,主要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环节,也是教师把握实践活动进度的关键点。
其一,对于活动的准备阶段。生物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对节气文化的思想内涵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节气文化背后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都需要提前策划,准备好实践活动的资料、材料、工具、物品等。
比如,当教师把小满节气文化与蚕的生长与繁殖相结合时,教师则需要了解小满节气与蚕的相关素材、视频、音频、图片、诗歌、文章等。教师在做好小满节气文化的教学工作之后,便着手开始准备蚕种和桑叶,随后便进入养蚕的环节。
其二,对于活动实施阶段。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此时学生能够成为整个实施阶段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操作和体验需要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则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活动步骤,对问题进行记录。同时,教师也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避免安全问题出现。
比如,教师在教授小满节气与白露米酒制作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小满节气对白露米酒的影响在于发酵的环境、温度、湿度。而在亲手制作白露米酒时,教师需要提前教会学生酿米酒的过程,也需要提前准备好制作白露米酒的器具,整个过程由学生进行操作,也由学生本人进行记录。
其三,对于活动总结阶段。这是整个生物实践活动的升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实践活动成果、报告、笔记、材料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反思的精华阶段。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这个阶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展示作品的成果、生物实验的报告、操作过程的笔记等。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理论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如何把理论知识的理性转化为内部知识的感性,再由感性知识升华为更加理性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输入与输出循环。
比如,当学生完成谷雨节气的习俗调查活动之后,教师则需要及时布置学生查询谷雨农谚、诗歌、童瑶的资料,与谷雨习俗相关的文化书籍,并给出学生研究的主题。在总结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汇报整个小组的探究成果,重点突出学生思考的过程和调查的过程。
(三)注重案例教学的课程评价
当节气知识充分应用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之后,相关的案例教学也需要匹配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一般来说,节气生物实践活动可以选择纸笔测验、表现记录、活动成果、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方式,这些方式所形成的数据,最终会成为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此时,教师需要做好成绩的评价。比如,可以设计表现性评分占30%,课后作业占30%,纸笔测验占40%,为学生构建多元组合的成绩评价方式。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节气生物实践案例教学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这是对学生整个实践活动的总结性评价,能够指引学生完成节气生物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对节气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巩固学生生物知识,甚至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当教师设计合理的课程实施评价之后,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要求和标准,来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节气生物实践活动。
比如,学生探究节气对蔬菜种植影响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种植西红柿的过程,按照课程实施评价内容进行记录,从植物种子的发芽、秧苗的培育、入土栽培、土壤管理、肥料施加以及果实收获,整个节气生物实践活动的观察、记录、管理等信息,将是教师对该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生在教师课程实施评价的要求下,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增强学生对节气文化的传承信念。
总而言之,本文对于节气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案例教学,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例如,需要注重案例教学建设、设计以及课程评价,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内容、应用分析、教学建设、实施原则、实施途径、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方式,来完善整个节气生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节气文化的理解与感受,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为国家的教育贡献力量,最终希望能够帮助其他教师完善节气生物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白海灵《劳动教育 向阳而生》,《读与写》2022年第12期。
[2] 禹云霜、吕涛《融入节气文化和劳动教育的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节气里的生物密码”开发》,《中学生物教学》2022年第22期。
[3] 姚文明《生物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究——二十四节气文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启示》,《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