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兰君
摘 要: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地理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思想的指引下,高校教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传扬和发展。地理学课程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的气候和环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大地上孕育而生,而地理也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地理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当前地理教育的现状,并对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38
新课改使中学地理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中学地理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要树立“文化传承”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与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学地理包含中国的山川地貌,包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时能使学生对国家地理的基本情况有所认识,并能唤起他们的民族情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上,教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与人文知识,是初中生对地理教育的初步认识。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新的教学大纲,其中以初中地理教育为中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任务,即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地理教育从教学内容到课程设置,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其思想与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将中华传统文化完美融入中学地理课堂,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全面提高,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有所发展。同时,这也可以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得到全面的传承,使我们的爱国情怀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地理育人”的教育目的。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数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思想文化、行为方式、艺术形式、道德规范等精神文明的结晶。它的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流传广泛,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稳固的、并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系统。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批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奋斗、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的凝聚,是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地理教师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才能使其达到新的教育目的。首先,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许多同学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大,主要是由于它的内容不够有趣,内容也不够丰富;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地理教学中,可以使他们耳目一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些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外国文化知识后,由于缺乏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导致他们丧失了民族自信。其实,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三是对实现“以德为本”的教学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综合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学地理课以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在课上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对当前国家的基本情况和文化气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
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系统较大,涉及的领域广泛,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更适宜于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遭遇了一定的困难。地理学科中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佳,需要教师继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地理传统文化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改进地理教育思想
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地理课结合起来,切实贯彻科学教育观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保障。新时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德育这一基本任务,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效应,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境界,培养理想人格,实现个体与社会的价值。中华优秀文化归根结底是“以德养人”的教育,它的核心在于“以德养人”,“文化知识”的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的熏染、“深刻的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将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将人文精神教育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切实贯彻人文教育科学思想,既能凸显其学科特点和优势,又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从外部向内部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人文教育思想和精神。
(二)深入挖掘教材
在地理课堂中,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寻找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切入点,对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针对性挖掘。同时,在传统文化教材的选用上,要与学生目前的知识层次相适应,并尽可能地运用他们所熟知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完全了解地理,得到他们的认同。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上游、中下游水文特点时,可以引述不同的诗词,让学生凭自己的领悟去领会,把古代诗词中描述长江中游、下游的情景,一一对应起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学生们从诗词中,感受到了古人对长江的热爱,从而唤起了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创设教学情景环境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该教学法在初中阶段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引导效果。同时,情景式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基础上,建构不同的情景创设方式,突出针对性、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运用特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比如,在中学地理《民族》的设计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中心,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渗透进去。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在生动、直观的展示效果下,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了解少数民族的特征,建立平等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并能准确地分辨民族间的差别,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强化情景教学模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种十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学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课程的内容对其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构筑与文化有关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的整合知识,运用跨学科思维学习地理知识,将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整合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的教学环节,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整合,将课本内的内容与课本之外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地理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品质。地理作为一门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兼容并蓄的优点,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介入后,教师可以将人文、农业、气象等作为切入点,并借助周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迹,将学生带入到探索的氛围之中。
(五)重视课外扩展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形式。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建立开放的学习机制,拓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影视、歌曲、戏剧、小说、阅读等多种艺术形式,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的结合。比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有关的讲座、参观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结合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地方文化特点和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知识。
(六)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进行恰当的整合和补充
初中地理的一些学习内容与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理之外的知识或内容,结合起来,相互补充。
比如,在介绍《北方地区》时,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你了解北部的自然地理特点吗?”“北京的城市建设成果和历史文化传统,你了解什么?”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或者,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补充。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地理学科的国家。地理知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在天水放马滩遗址中发现的。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历史中首部较为系统地记载岩溶地貌记录的专著。教师可以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知识相结合,适当加以补充,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得以深入。
(七)根据学习内容延伸传统文化
初中地理课本的某些学习内容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學中应该采取扩展、延伸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乐器等作为教材。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身着民族服装,手拿各种民族乐器。让同学们从服装、乐器等方面来判断他们所扮演的民族。在完成回答之后,教师也可以进行扩展式的教学。向同学们介绍“汉服”等古代服装。介绍汉服的款式和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对中华传统美德产生更深入的认识。此外,地理教师也会向同学们解释《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中的一些知识,让他们了解道教这一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与老子的道家思想有很大联系,老子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八)通过比较研究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地理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进去。
比如,教师在讲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时候,就会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中的知识与他们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北京、沈阳均有“故宫”,故宫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宫殿群,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九)将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校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展了“乡土地理”课程。也就是说,要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居住区域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自己的地理、周围的生态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对古建筑、文化遗迹、地方风俗等进行研究。
以秦皇岛市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游览山海关,攀上长城。通过向同学们介绍长城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游览山海关,领略天下第一关的壮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在自己的经历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好的记忆效果。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更加充分,使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总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使之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对其进行适当整合和补充。根据地理知识,扩展和延伸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比较与分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渗透。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了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最后,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之中,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文学少年》2021年第22期。
[2] 刘晓萌《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以“长江”一课为例》,《地理教学》2021年第1期。
[3] 刘仙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辽宁教育》2022年第15期。
[4] 张仙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22年第13期。
[5] 陈洪强《在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分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