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在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8-20 09:58:22焦国胜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学教育中融合传统数学文化知识,成为学生培育计划的一种新形式。通过数学教育弘扬传统数学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意识的崛起和发展。为此,本文对传统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促进一线教学者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数学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7

教育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重视的主题,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数学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的体现。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社会向科技推动方向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尤为重要;国家的发展进程也需要有“理性”思考方式的新鲜血液。数学作为研究高深科技理论的入门课程,培养“理性”思维的基本课程,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得到重视与发展。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理论和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篇文章主要从传统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原则、作用、现状和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传统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为学生筑牢基础,为高等教育提供基础性作用。所以在进行传统数学文化渗透时,依旧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第二,在初中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渗透,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数学文化渗透,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第三,传统数学文化渗透需要适时适度,在初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摒弃形式主义。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优秀方法,进而达成科学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成长。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指进行文化渗透教育教学时,需要注重教学效果。学习新的经验,总结优缺点,发扬优势。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如果教学模式出现问题应该适时变革,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作用

1.深层次理解数学学习内涵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理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如果只进行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乏味感,不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可能会产生数学认知偏差,形成数学知识数据和图表堆积的印象,不利于对传统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讲解数学文化的内容,能够转变学生思考的角度,深入探究学习内涵,从数学从思想工具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

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加深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渗透传统数学文化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能使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其一,教学基础性设施落后。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地区技术落后的现象仍难以完全改变,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经济为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反之,教育的发展也能表现为明日的“经济”,二者相互影响。

其二,学生基础差,在数学学科上尤为明显。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征,其要求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眼光,这与学生本身以感性为主的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对新知识难以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缺乏兴趣的学习注定行之不远。

其三,一些教师的教育水平落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即使进行课程改革,教师也时常表现出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的情况,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策略

1.传统文化的应用实践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全面的,早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所以,人们更应该把传统文化应用在数学教育当中。数学知识相对较为琐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适应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当中的使用。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探》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传统年画进行观察,并且让学生将传统器物上面的图形以及书本上的图形相互类比来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地理优势带领学生到户外完成学习任务,户外有很多较为传统的建筑,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且在传统的建筑当中找到图形的踪迹,使学生可以在上下学的路上对路边建筑图形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对生活当中的细节进行观察,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那些灿烂的文化正是我国人民自信的源泉。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感悟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继承传统文化,使学生可以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在底蕴,让学生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及创新者。

2.丰富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应丰富课堂模式,通过组织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使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以不偏离教材知识为前提,积极组织多种数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并且能够体验到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时,可以组织学生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石头剪刀布并不是现代才开始玩的游戏,而是早在明朝的《五杂俎》中就有记录,其来源于汉朝时期的划拳与手势令。通过这样一个熟悉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输赢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引出传统文化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游戏的来源与历史。

3.以数学逻辑思维形成基础,侧重数学美学展示

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侧重点。为此,教师除了基本的数学定理、公式讲解之外,应该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创设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或者产生恐惧心理,基本上是因为认知狭隘所导致的。数学学科学习中,定理和公式的学习仅仅是一部分,思维的转变和应用才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对于部分处于思想过渡阶段的学生来说,抽象元素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增加了内化理解的难度。新时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诉求下,教师可以尝试从新的角度开展教学,結合美学多样性和数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生活化的内容以及生活要素在数学学科中的体现,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关系,共同探索和利用丰富的数学文化资源。从数学文化的继承角度出发,通过思维方式、结构和语言,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美感,促进理想和现实空间的融合。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美学的元素,比如在图形对称、构建数学模型以及习题解题中的方差组合、方程式排布等。数学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展示数学美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就能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思想方法和形态美感。

4.以数学知识建构为目标,重视数学趣味性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良好应用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效衔接新旧知识。为了达到目标和相关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经验讲述学科的历史进展和相关的数学生活现象。数学知识系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通过传统数学文化的统合和历史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形成系统规范的数学学习体系,从而了解数学本质内涵,深刻领悟数学应用价值。针对初中数学的课本内容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记忆点进行设计。

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课外学习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也是当前教育的重点。针对这方面可以提出两种方案的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办数学板报和手抄报的活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展开“数学无界,文化飘香”文体活动。通过这两种类型的活动,可以提高教师重视数学传统文化的程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由于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不同年级的课本之间是不同的,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建设能力的基础。为了减少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避免在学习过程中有概念的混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本质的基础上记忆概念和知识。除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文化实践的价值和意义。陶行知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生活即教育”,传统知识文化的学习和现代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如果能采用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在学生熟知的环境下,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5.多元化教学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想更好地在课堂当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渗透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或是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达成课堂目标。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感而难以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对这一章节的内容难以把握。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们构建空间形象。多媒体展示的信息可以选择与传统建筑文化有关的内容,这样就能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的同时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们对历史建筑的认知。比如介绍“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选择北京故宫的建筑或是中国结等,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成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6.创新教学方法,还原知识发生过程

有些初中数学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和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没有意识到数学文化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经过前人的无数次试验和实践才产生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数学知识的由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对数学知识的演绎、推理过程,并引导初中生效仿前人的做法,利用学具、身边的事物等还原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数学知识远比教师的灌输印象更深刻,同时也向初中生渗透了转化、比较、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除了说明这一公式的用法之外,还可以对勾股定理所涉及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入挖掘,这样一来,就能在加深学生对于公式理解的同时引进中国传统文化。勾股定理又称商高定理,这是因为“勾三、股四、弦五”这一说法是由商高提出的。而后赵爽、华蘅芳等数学家也通过多种方式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准确性。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引入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7.丰富教学资源,渗透传统数学文化

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品位也是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当贴合实际,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中国的古琴来给学生讲解,它处处透着“黄金分割”的神奇。教师讲解后可以为学生演示利用黄金分割进行构图的图片。让学生找到其中的特殊之处,接着为学生讲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它是能够引起人们对事物美感的一种分割比例,具体比值为1:2。最简单的产生黄金分割的方法,就是将一条直线在靠近端点的一处进行标点,使得总长比上较长段,等于较短段比较长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黄金分割比。例如,比如,节目主持人报幕就不会站在舞台的中央,而是站在舞台上近似黄金分割的最佳位置,比如一个人的身材,满足黄金分割比就会显得自然美观。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三大重要学科之一,知识技能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渗透传统数学文化成为数学教学的新诉求。学习的本质应该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求知精神的培养。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融入传统数学文化的内容,通过讲解思维方法和学科发展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这项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秋芬、潘红艳《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思考》,《公关世界》2020年第8期。

[2] 李梅《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7期。

[3] 宋振义《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江西教育》2020年第33期。

(焦国胜,1982年生,男,汉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