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之美,开启有趣的中华文化之旅

2023-08-20 09:58:22徐雪华
关键词:毛笔书法作品绘本

摘 要:绘本图文并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承载中国元素、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生动素材。本文探讨了在中国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绘本的教育价值。本文以传统文化绘本《毛笔》为例,具体阐述了教学实施的路径和具体方法,循着绘本故事的轨迹,发挥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围绕具体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以“毛笔书法作为情感的承载体所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三个维度的精神”为探究点,强调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维的深加工,为儿童今后的自主探究、持续学习、传承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绘本 中华传统文化 学科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09

2017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育各学段,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随着国家政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展示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绘本,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绘本因其图文并茂,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形式,不仅为儿童所喜闻乐见,而且可以从内容、主题、形式等多维度,描述历史悠久、色彩斑斓的传统文化的世界。

《毛笔》《灯笼》《风筝》《造纸》等系列绘本,凝聚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展示了中国元素的特色,流淌着浓郁的传统文化之美。本文以绘本《毛笔》为例,探索如何依托绘本阅读,将毛笔、书法等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带领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

一、传统文化绘本的教育价值

《毛笔》是《有趣的中华文化之旅》系列绘本中的一本,呈现了毛笔的有趣传说、发展历史、种类特点和传统制作工艺。但绘本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与绘本相结合,才能彰显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1.绘本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思维的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音乐、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自知内省、人际关系和自然观察八个方面。绘本《毛笔》画面生动有趣,内容图文并茂,书中还有配套的如何制作毛笔的视频,涉及外延较为丰富,场景的变化具有形象性、细节描写和留白具有发散性,简洁明快的文字具有聚合性,能让儿童的阅读充满美感、富有趣味、得到启发。教学对象可定位为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高年级儿童,用一种有趣好玩的方式,让儿童在绘本故事中了解传统文化,在游戏活动中亲近传统文化,在轻松快乐中去真实碰触和思考传统文化。

2.绘本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思维的结构

毛笔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有自身的体系。儿童在绘本中能够了解毛笔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样式特征、制作工艺、文化故事以及毛笔书法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毛笔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通过书法作品中的一行行字,一幅幅画,儿童与作者建立了某一种联系,透过书法作品的点横撇捺,可以猜测作者的性情;欣赏画家的花鸟虫鱼,可以了解画家的生活情趣,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黑白之间传承千年,蕴含了无尽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绘本提供给儿童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兴趣之窗。绘本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使传统文化故事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毛笔》一课可采用“1+X”模式,“1”是指绘本中关于毛笔、书法的传统知识。“X”是指有机渗透、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和传统制作技艺等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传统的绘本教学,教师在讲解绘本时既要抓住核心和要点,又要抓住时机补充地方性的、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促使教师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为其打开一扇通向“中国文化”的兴趣之窗。

(三)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绘本用中国之美描画中国故事,带给儿童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多方面的体验,是培养儿童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绘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毛笔》绘本通过文字故事、场景插图、视频制作等方式趣讲毛笔,既有摄影实拍,又有手绘“写真”,既有细节式描绘,又有宏大历史场景式描绘。小小的一支毛笔,包含着大大的学问,让毛笔与儿童对话,带领儿童走进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走进古人的生活时空。

二、传统文化绘本的教学路径

(一)前置任务,激发阅读期待

毛笔与儿童的生活联系不算紧密,当下儿童日常书写的工具都是硬笔,毛笔不属于常用笔,然而用毛笔书法作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绘本图文并茂,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设计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阅读时,结合绘本情节,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能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保护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绘本《毛笔》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任务,引导儿童观察绘本第一页的历史脉络图,让儿童根据图片和文字,猜想毛笔和书法的大概演变情节,引导儿童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学识,进行大胆猜想,交流和讨论,激发想象力,引发阅读期待,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调动感官,产生阅读动力

活动一:看视频,交流书法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希沃白板软件出示一幅幅学校书法室墙上的书法作品图片和学校书法教师的书写视频,此活动设计从生活入手,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再现校园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使儿童直观感受毛笔书法的魅力,并感知自己身边时刻被传统文化围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儿童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物感知到:毛笔是人们传承精神文化的具体媒介。书法作品承载的既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其实,毛笔不仅仅是我们书写的工具,在它身上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内涵,是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传承。

活动二:读古诗,明晓毛笔作用

毛笔有哪些作用呢?出示《笔精诗》,让儿童带着问题通过品读,捕捉有用的信息。儿童通过齐读、个别读、默读,能快速找出关键词句:“学问从君有”“诗书自我传”“能令音信通千里”“解致龙蛇运八行”“何处觅银钩”,了解毛笔的作用,即学习知识,撰写诗词,通信往来,习得书画。由读促悟,明白原来毛笔承载的不仅仅是书写的功能,它还能传情达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也是我国传承经典的形式之一。通过一首诗,能够让儿童关注文本中有用的信息,结合希沃白板的画笔批注功能和希沃授课助手投屏分享功能,儿童能快速找出相关词句并与同伴分享交流,从而引起儿童关注毛笔书法背后的多元文化。

活动三:品书法,传承笔端文化

《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环节以修身·齐家·治国三个维度的精神为探究点,深入品析毛笔书法作为情感的承载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修身

苏轼书法作品欣赏。感受个人形象与书法特点的紧密联结。教师使用“以观书法”APP并投屏至一体机终端,出示苏轼的书法作品《前赤壁赋》,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聚焦字体书写,带领儿童品读感悟苏轼书法特点:字扁扁的,左边稍低右边高,显得错落有致,而且用墨较多,字体饱满。苏轼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写下的这幅作品?又在表达什么內容呢?展示写作背景,儿童通过阅读和探讨,了解到《前赤壁赋》这幅书法作品传递的是大文豪苏轼的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2.齐家

曾国藩家书欣赏。从个人到家庭。小小的毛笔,不仅仅传达的是个人的情感和情怀,更有对家族文化的传承。《曾国藩家书》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教师播放介绍视频,儿童通过视频与专家隔空对话,进一步了解《曾国藩家书》约1500封,大多写于曾国藩40岁之后,从曾国藩的点点笔墨中可以感受到一代名臣的风骨。

3.治国

毛泽东诗词欣赏。从个人、家庭再到国家、民族,白纸黑字的封封家书、篇篇诗词里传来递往,世代传承着个人情感、家族精神。结合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引导儿童关注毛笔书法的第三层内涵,即将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的荣辱兴衰一挥而就的振奋人心的力量。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毛泽东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于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儿童对毛笔书法背后的文化传承产生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儿童关注毛笔文化,传承优良传统。结合多媒体手段,打破时空界限,直观展示毛笔书法作品,让儿童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三)联结生活,拓展阅读空间

对绘本内容的解读,并不代表阅读活动的结束,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内心感受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产生独特的理解和创新观点,以拓展和延伸阅读的空间与时间。学习完《毛笔》,可安排以下两个拓展活动。

活动一:共畅言,分享姓氏内涵

豪迈的诗词歌赋、质朴的家书、大气磅礴的革命赞歌,皆是文化经典。课前,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不同书法形式姓名写法,以及采访长辈了解姓名内涵。该环节可以先请儿童们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名字的来由,以及你父母想要传递一种怎样的家族风貌。经过小组讨论和相互点评,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分享。分享的同学可以充分运用一体机展示台现场进行毛笔书法创作,以不同的字体书写自己的名字,将个人使用毛笔的书写体验和姓名文化进行交流,并结合“以观书法”APP上字义、字体等相关内容和课前采访整理的资料,与班级同伴分享。这不仅提升了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感悟到家族亲人间的感情羁绊和传统文化的韵味。在交流点评环节,采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计时和及时点评,从而让儿童提升演讲能力并获得自我荣誉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儿童的自主参与度,每个儿童都能从平板的APP上直观感受各朝各代毛笔书法的形态和姓氏文化所蕴含的汉字魅力。

活动二:感亲恩,撰写一纸家书

当今是“键盘时代”“信息时代”,人们愈发依赖于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鸿雁传书”式的浪漫仿佛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毛笔书法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教师引导儿童用传统的毛笔书法撰写家书,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传承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触及心灵的人文情怀。

儿童可以通过平板接收来自家人对他们的寄语,激发儿童用毛笔书写家书的兴趣,不仅长辈可以写家书给后辈,儿童自己也可以写家书给家人,表达自己想法。

三、传统文化绘本教学的实施建议

与现代学科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天然就是主题式的,不融合相关教育资源就难以展开教学实践。在传统文化绘本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融”在中华传统文化绘本教学中是必要的,但“融”不是为了呈现繁花似锦的视觉景象,而是要解决凭借单一学科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学科融合的态势越发显现。毛笔所承载的文化制作工艺知识非常复杂。在同一情境之下,文学、书法、美术单一学科难以全面解读其内涵,势必要发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绘本的活力显现,可以通过“情景互动”式、“双向交互”式等阅读方式获取。本课中,教师从认识毛笔,了解毛笔的制作工艺、走近书法艺术,结合书法家的故事,书法作品的典故,再用毛笔亲手书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分享自己姓名中蕴含的美好期待,用毛笔撰写家书,从而使不同学科知识自然“融”在一起。

(二)中华传统文化绘本教学要突出各学科中“人”的因素、儿童在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人生经验,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作用

在教学目标上,中华传统文化绘本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立德树人,是帮助儿童寻求精神家园、提高儿童的幸福感,而不是考试、竞赛以及升学等实际目的。这样的实践旨在实现儿童对精神世界的深度感悟,是潜移默化的润养、涵育。《毛笔》一课的拓展环节,能够让儿童亲自执笔写姓名,用毛笔为家人写家书,这比直接讲授知识点更具感染力和生活气息。

(三)中华传统文化绘本教学要引导儿童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

梁漱溟认为思维有八个层次,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对问题产生兴趣并能用心思考;其次,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对比自己和他人看法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形成独特的观点。八个层次从低至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教学中,应依托思维层级,呈现多类材料,创设多样的情境,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更能打动儿童。

泱泱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创造与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出这些至真至善的“宝物”,依托绘本,通过绘本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传坤《儿童文学的化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21年第9期。

[2] 王明、程冠华《非遗绘本融合实践路径探析》,《中国出版》2021年第2期。

(徐雪华,1980年生,女,教育硕士,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传统文化、特殊教育)

(本文系中山市重点课题“依托绘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果)

[2] 何捷《绘本的魔力让儿童爱上写作》,讲述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猜你喜欢
毛笔书法作品绘本
竹简和毛笔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2
毛笔的由来
书法作品选登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艺术启蒙(2021年5期)2021-08-03 02:18:53
绘本
绘本
绘本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 09:27:09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